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怎样快速退烧 退烧按什么穴位_退烧最好办法有哪些_退烧的食疗养生法

2017-05-08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余冬灵

一、退烧最好办法有哪些

  1、退烧最好办法有哪些

  退烧的方法包括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所谓物理降温就是指不用药的,不管是低热或者高热,都建议选用热水擦浴,用40度以上的热水,手摸上去稍微感觉有点热了,这个温度正好。擦浴时最好到皮肤微微见红,皮肤下面的毛细血管张开了,血流增加了,就可以散热,把身体里多余的热量带走,就起到了有效的退热效果。因为小孩子身体机能还处于发育阶段,不宜随便用药,所以这是给小孩子退烧的最好办法。

  如果出现一般高热或者超高热的时候,可以用冷毛巾在额部敷一敷,市面上买的退热贴也可以选用。但是不建议用酒精退烧,因为它通过皮肤,在酒精挥发的时候带走了一部分热量,但皮肤表面会通过皮肤把酒精吸收进去一部分,增加肝脏负荷,对人体没有好处。

  2、什么是发烧

  发烧,医学术语又称发热。发烧能支持免疫系统战胜感染剂,并使温度敏感型病毒和细菌不能在人体内顺利进行复制。

  3、发烧的发病机制

  然而,感染并不是发烧的唯一原因。例如,滥用安非他命类药物和戒酒反应都可导致体温上升。环境压力也会引起中暑及相关疾病。

  位于大脑底部的下丘脑相当于人体恒温器。它由称为热原的流动性生化物质激发,热原从免疫系统识别的潜在病灶开始,通过血液流动。人体组织会制造一些热原,许多病原体也会产生一些热原。下丘脑一旦发现热原,便会告诉身体加强代谢,产生更多的热量;并减少周围的血液流动,保持这个热度,从而导致发烧。通常情况下,儿童发烧更厉害,也更容易,这反映了病原体对没有经过考验的免疫系统的影响。

二、退烧的食疗养生法

  1.对于刚刚开始感冒的小朋友们来说,尤其只是处于感冒的初级阶段的时候病毒的潜伏期的时候,妈妈朋友们并不需要一开始就给小朋友们吃一堆的药物,这些药物虽然能够帮助小朋友快速的退烧,但是同时也会导致小朋友的胃和肝受到药物的一定的副作用,因此这样对于小朋友们的身体健康发展是不利的,用一些蔬菜调养法来帮助孩子们退烧是最佳的。

  2.朋友们就可以选择用这个民间的退烧食疗方法,虽然说是民间的食疗退烧法但还是具有一定的可实用性的,尤其是对于发烧发热不是特别严重的朋友们是非常有利于的,朋友们只需要用用香菜的根和茎大概三到五根,接下来就是白萝卜的切片,三片左右的生姜,最后再加上冰糖水煮上十分钟左右,然后服用了之后就可以帮助朋友们退烧了。

  3.最后就是不建议朋友们一生病不论大小就跑去输液,倘若过多的输液也就是过多的使用各种抗生素,是非常容易导致朋友们免疫功能的紊乱是非常不利的。

三、小孩子如何快速退烧

  1、维持家中的空气流通:若家有冷气,维持房间温度于25~27℃之间。可将幼儿置于冷气房中或以电扇绕转着吹,使体温慢慢地下降,如此幼儿也会感觉舒适些。但如果其四肢冰凉又猛打寒颤,则表示需要温热,所以要外加毛毯覆盖。

  2、脱掉过多的衣物:如果宝宝四肢及手脚温热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热,可以少穿点衣物。

  3、温水拭浴:将宝宝身上衣物解开,用温水(37℃)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如此可使宝宝皮肤的血管扩张将体气散出,另外水气由体表蒸发时,也会吸收体热。

  4、睡冰枕:有助于散热,但对较小的幼儿并不建议,因幼儿不易转动身体,冰枕易造成局部过冷或致体温过低。使用退热贴也可以,退热贴的胶状物质中的水份汽化时可以将热量带走,不会出现过分冷却的情况。

  5、多喝水:以助发汗,并防脱水。水有调节温度的功能,可使体温下降及补充宝宝体内的失水。

  6、使用退烧药:当婴幼儿中心温度(肛温或耳温)超过38.5℃时,可以适度的使用退烧药水或栓剂。

  7、喝水:发烧一定要喝水,而且是大量频繁的喝水,果汁也可以。

  8、按摩:安全有效的退烧方法。有很多书籍教授幼儿按摩的方法,常用的穴位有上三关、清河水等。

四、发烧怎么退烧按什么穴位

  (1)大椎穴

  大椎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是督脉与身体十二正经中所有阳经的交会点,总督一身之阳,是解表退热的常用穴。在大椎穴,以三棱针点刺放血,加拔火罐效果更好。也可以做大椎穴按摩,配合推脊柱,即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由大椎穴直推到尾骨,约推100—300次。

  (2)十宣穴

  即十指尖,共10个。十宣穴急救用途较多,民间广泛应用于热病、癫痫、小儿惊风等。高热时,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3—5滴为宜。

  (3)外关穴

  外关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是解表退热的要穴。用毫针刺这3个穴,能降体温。同时配合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向上推向肘部约300次。

  (4)曲池、合谷

  曲肘,横纹尽处,即肱骨外上髁内缘凹陷处为曲池。合谷俗称“虎口”,在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凹陷中。曲池与合谷均属于手阳明大肠经,既能疏风解表,又能清泻阳明。外关在腕背横纹中点往上取两横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