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发音不标准是何缘故 如何提高孩子说话的能力
2016-12-02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傅之柔
一、宝宝说话不标准的3个生理原因
孩子说话不清楚常被人们叫做“大舌头”。宝宝在会讲话以后发音不准是很普遍的事情,爸爸妈妈不要着急,这是因为宝宝发音器官发育不够完善。听觉的分辨能力和发音器官的调节能力都较弱,还不能正确掌握某些音的发音方法,不会运用发音器官的某些部位。如在发“吃”、“狮”的音时,舌向上卷,呈勺状,有种悬空感,而小宝宝不会做这种动作,就把舌头放平了。
但是如果宝宝发音不准的情况比较严重,持续时间较长,那就要引起重视了。
宝宝学说话必须具备3个方面的生理条件,即发音器官,听力器官和脑发育正常。若你的宝宝明显比其他宝宝说话不清楚,可以从检查宝宝这三个方面着手,以便及早发现是器质性病变,还是功能性问题。
1、检查发音器官。请医生看一下支气管、气营、喉、声带和口腔、鼻腔、咽腔。发音器官有缺陷(如舌短等)的宝宝会发音不准,没有长好牙齿也会发不出某些音。
2、检查听觉器官。要掌握语音,必须依靠听觉。检查听力时,我们可以在宝宝的背后或侧面(不要让宝宝看见)打开音乐盒(或者其它会发出声音的东西),看宝宝有没有转过头去看、去找。这样在家中就可以方便而及早地对孩子的听力状况进行检测了。
3、检查脑部发育。如果宝宝的大脑发育受到损害,会给他们的语言发展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据研究统计,大脑受损害的儿童中具有语言缺陷的在70%左右,在语言上更多地表现为发音不准、吐词不清。
如果宝宝发音不准是因为以上三种原因,可以去相关医疗和功能训练机构诊治。
二、治疗宝宝说话不标准的两大方法
排除宝宝生理器官的问题后,宝宝发音不准就主要是生活的环境、人为的错误发音(如地方音)所致。所以大人不妨通过一下一些办法进行改善。
(一)语言治疗法
爸爸妈妈是宝宝的第一个语言老师。在和宝宝用语言交流时,父母要特别注意,一定要口齿清楚,有抑扬顿挫。
1、不要重复宝宝的错误语音。在宝宝吐字不清的情况下,爸爸妈妈们不要学宝宝的发音,而应当用正确的语言来和宝宝说话,时间一长,在正确语音的指导下,发音就逐渐正确。
2、和宝宝说话时要心平气和,耐心地宝宝孩子的话语,等他把话说完后,你再提问或发表意见。
3、平时经常鼓励宝宝,当他说得清楚一些了的时候,哪怕只是一个词,你也要及时表扬。
4、尽可能引导宝宝放慢说话的速度,语速不要过快。
5、教会宝宝在说话时尽量放松。
(二)累积语言法
知道吗,你对宝宝说话的一大意义就是让宝宝累积大量的语言,听得多了,宝宝也更加容易掌握正确的发音。 在宝宝成长的不同年龄阶段,他主要通过三种语言方式来累积语言:
1、儿向言语:在0~1岁这一年龄阶段,一般都是您讲得多,孩子讲得少。这个时候,您应该尽可能地对孩子多说话,给他一个尽可能丰富的输入和累积过程。
2、目标言语:在大人和孩子共处的场合,大人和大人之间的交流往往比较方便愉快。但这个时候,您千万不要忽略孩子,应该让孩子也参与到大人的谈话中。
3、儿童言语:当您和孩子说完话,都应该给孩子一个单独思考、独处的空间。这个时候,孩子可以避免许多无关的刺激、干扰,一个人思考、回味。这也就是为什么教育学家提倡让孩子睡前听故事的原因,这样可以让孩子没有后续干扰,直接加强孩子倾听后的记忆力。
三、提高孩子语言能力的6种训练法
1、多听。让孩子听成人重复又重复讲的某个词或某句话,加强他听力的灵敏度和对语言的理解。如妈妈讲话、爸爸念儿歌、小鸟叫声、电话铃声、汽车响声等,在听这些声音的同时,大人边要孩子注意观察,边讲这些简单的词:“妈妈”、“爸爸”、“小鸟”、“电话”、“汽车”等,让孩子理解并学说。
2、多认。通过图书、标签、照片、广告画等不同的图形、符号来认识事物,经常教孩子看图形和符号学说话。如故事书上的人和物、马路上的红绿灯、公用厕所门上的男女符号,照片中的家人留影形象以及各种鲜艳的广告画等都可与实物结合反复辨认和反复学说。
3、多唱。孩子天生就喜欢音乐,他们会很注意地听成人唱简单的歌曲,特别是边唱边做动作的歌舞表演,如放一盘节奏明快的录音,“拍手踏脚歌”,边唱边跳:用你小手拍拍拍,用你小脚踏踏踏。重复唱和做,这些歌词能帮助孩子掌握词汇学习语言。
4、多指。孩子一时还难以掌握的某些词、某些说不出的话,可以在接触事物时让他用手指,如到公园去散步,可以问:“红花在哪里?”“蓝天呢?”“大树呢?”给孩子穿衣袜时,可以要他指出“哪是衣服”,当给孩子洗脸时,可以问他,眼、鼻、耳、嘴各在何处。孩子能指出,表示他已理解。他在听成人说的名称时,还可以模仿发音。
5、多练。当孩子对说话发生兴趣后,虽然他还不会以规范的语言正确发音,但他会喋喋不休地自言自语,并不在意有没有听众。这时成人千万不可打断他,或笑话他,而应该尽量给孩子提供学说话的机会和让他敢于说话的良好气氛,如给他吃饼干或苹果时,将两三个字分割开来说饼一干,苹一果,宝一宝,谢一谢,吸引他以最大的兴趣模仿,多多练习。
6、多帮助。细心观察孩子的行动,通过他的面部表情,体态语来猜想他的意图,若是他讲不出自己的愿望和要求时,你可帮他一下,适当地代他说出想要说的话。如他面对着大门,拿起自己的帽子时,你可问他:“你想到外面去玩吗?”当他的眼睛闭着打哈欠时,你可试问:“是不是累了,你想去睡一会吗?”当他用手指着冰箱时,可以问:“你是不是想要吃西瓜?”你猜对了,孩子会表现高兴,有时猜不对,会使他失望、流泪,甚至发脾气,这时你可再问,也可以鼓励他再表示自己的要求,不管怎样,你的孩子会立即作反应。这些都能促进他努力学说话。虽然有时他说的话不一定能听得懂,甚至含混不清,但毕竟是开口学着说了。
四、家长对待宝宝说话的4种错误
1、用训斥的态度来指责孩子出现的卡壳现象
很多父母在宝宝学习说话的过程中耐性不够,一开始还能细致、耐心的帮助纠正孩子在学说话过程中的重复、卡壳情况。多次后孩子依然没有改正,便会以一种训斥的口气来教育其。这样不仅对于孩子学习说话没有帮助,同时也不利于其的身心发育,是非常不可取的一种方法。
2、过于着急,经常提醒孩子说话中的重复、卡壳
有些家长对于孩子学习说话的过程非常着急,总是经常性的提醒孩子说错了,反复的告诉其应该怎样说。这样做会使孩子的心里上产生畏惧性,因为害怕说错,进而不想、不敢大声的开口说话,反而不利于其语言方面的练习,起不到促进孩子学习说话的目的。其实孩子在2-3岁时,出现的说话重复、卡壳情况大多时候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自行得到改善。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而言这是一种正常的、普遍存在的现象,不要过多的纠正给其心里造成压力,反而不利于其语言方面的健康发育。
3、不使用正常的语言方式教导孩子,而是使用叠词
家长们在与宝宝们进行交流的时候,很多妈妈们考虑到孩子年龄幼小,叠加的用词会使宝宝感到亲切。因此,很多妈妈都习惯于这样的一种交流方式,而这样的一种语言环境非常不利于宝宝语言的学习,延缓了其学会说完整话的时间。因此,家长们应于生活中规避叠词、儿化音的使用,以正常的语言与孩子交流,对于孩子掌握语言的完整度才是有利的。
4、没有及时纠正宝宝语言中的音差
很多宝宝在最开始学说话时,发音都不够标准。一些家长最开始时听到这样的发音只是会心一笑,觉得孩子很可爱,年龄还小不用急于纠正。久而久之,孩子对于音节的概念便模糊了,日后再对其加以纠正会非常的困难。因此,家长应于最初时便对孩子的发音予以纠正,引导其在良性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说话,这才是健康的发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