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报告一例境外输入性外来就诊黄热病确诊病例黄热病确诊病例在我国出现

2016-12-05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唐凡蕾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3月17日通报,上海市报告一例境外输入性外来就诊黄热病确诊病例。

患者,男,46岁,江苏省人,劳务输出至非洲安哥拉首都罗安达工作。患者于3月5日(北京时间)在罗安达出现发热,3月6日乘飞机经迪拜转机,于3月7日晚21时抵达上海,入境时红外线测温结果体温正常。入境后直接主动到医院就诊。3月14日,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患者标本为黄热病毒核酸初筛阳性,立即将标本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核检测。3月17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黄热病毒核酸检测结果阳性。随后,我委组织专家组根据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患者标本的复核检测结果,确诊该病例为输入性黄热病病例。目前,患者出现肝功能损害,但总体病情稳定,正在积极治疗中。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组织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上海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相关专家对该输入病例带来的传播风险进行了评估。专家们认为,黄热病属于蚊媒传播疾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叮咬感染;上海市无埃及伊蚊且不属于我国伊蚊主要分布地区,目前上海气温较低,未进入蚊媒活跃期。因此,此次输入病例引发传播并进一步扩散的风险极低。

目前,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正积极按照相关诊疗方案和防控要求,积极治疗患者,落实流行病学调查、蚊媒应急监测、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教育等各项防控措施。黄热病可防可控,公众前往黄热病流行区需要提前10天接种黄热病疫苗。

  健康问答

  1、什么是黄热病?

黄热病(yellow fever) 是一种由黄热病毒引起、经蚊媒传播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一般为3-6天。该病主要在中南美洲和非洲的热带地区流行,亚洲的热带国家也有分布。黄热病全年均可发生,3-4月份病例较多。黄热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黄疸、出血等,人感染后,约5%-20%出现临床症状,少数出现重症并死亡。目前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主要以对症治疗及支持治疗为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黄热病为法定检疫传染病。接种黄热病疫苗是预防黄热病感染的主要措施,落实防蚊措施也可有效预防黄热病感染。

  2、黄热病的传染源是什么?

黄热病可分为城市型和丛林型两种。城市型的主要传染源为病人及隐性感染者,特别是发病4日以内的患者。丛林型的主要传染源为猴及其他灵长类,在受染动物血中可分离到病毒。黄热病的隐性感染和轻型病例远较重症患者为多,这些病例对本病的传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3、黄热病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黄热病通过蚊叮咬传播。城市型以埃及伊蚊为唯一传播媒介,以人-埃及伊蚊-人的方式流行。丛林型的媒介蚊种比较复杂,包括非洲伊蚊、辛普森伊蚊、趋血蚊属(hemagogus)、煞蚊属(sabethes)等,以猴-非洲伊蚊或趋血蚊属等-猴的方式循环。人因进入丛林中工作而受染。蚊吮吸病人或病猴血后经9-12天即具传染性,可终生携带病毒并可经卵传递。

  4、黄热病的易感者有哪些?

人类对黄热病毒普遍易感。在城市型中因成年人大多因感染而获得免疫,故患者以儿童为多。在丛林型中则患者多数为成年男性。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未发现有再感染者。

  5、黄热病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黄热病的潜伏期一般为3-6天。本病临床表现差异很大,病情可从轻度自限性到致死性感染。典型临床过程可分为以下4期:

  (1)病毒血症期。急性起病,寒战、发热,可达39-40℃,相对缓脉。剧烈头痛、背痛、全身肌肉痛,恶心、呕吐。结膜和面部充血,鼻衄。可有蛋白尿。症状持续3-5天。

  (2)缓解期。感染期发病的3-5天后出现12-24小时的缓解期,表现为体温下降,头痛消失,全身基本状况改善。此期体内病毒被清除,血中可以查到非感染性免疫复合物。轻度患者在此期可以痊愈。

  (3)肝肾损伤期。此期持续3-8天,约15-25%患者自缓解期后进入此期。体温再次升高,全身症状重新出现,频繁呕吐,上腹痛等。出现黄疸并逐渐加深,出血表现如瘀点、瘀斑、鼻衄、粘膜广泛出血,甚至腔道大出血。肾功能异常,尿量减少,蛋白尿。心脏损害心电图可见st-t段异常,少数可出现急性心肌扩张。可出现脑水肿,脑脊液蛋白升高但白细胞不高。高血压,心动过速,休克,顽固性呃逆提示预后不良。此期患者约有20-50%在发病后的7-10天死亡。

  (4)恢复期。此期患者极度疲乏虚弱,可持续2~4周。也有报道患者在恢复期死亡,部分是由于心律失常。转氨酶升高可持续至恢复后数月。一般无后遗症。

  6、黄热病的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强化口岸检疫和健康教育措施,来自疫区的市民朋友应在入境时及时做好健康申报,并建议在入境后采取个人防蚊措施,降低黄热病的输入风险和蚊媒类传染病的本地传播。

(2)切断传播途径。随着气候变暖和蚊媒活跃期的到来,建议市民朋友及时清除居家及周边环境的蚊虫滋生地,降低蚊媒传染病传播风险。境外旅游或工作,应提前做好防蚊准备。

(3)保护易感人群。如需进入黄热病疫区、已知或预测有黄热病疫情活动的区域,9月龄以上儿童和成年人应常规接种黄热病疫苗进行免疫预防,免疫力可持续达10年以上。

五、黄热病的病因

   黄热病病毒属虫媒病毒B组披膜病毒科,病毒直径22~38nm,呈球形,有包膜,含单股正链RNA。易被热、常用消毒剂、乙醚、去氧胆酸钠等灭活,但在血中能于4℃保存1个月,在50%甘油中于0℃下可存活数月,于-70℃或冷冻干燥条件下可保持活力数年。最初分离的黄热病毒Asibi株通过组织培养弱化成17D株,用以制备减毒活疫苗,预防效果良好。

六、黄热病的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升高,但在早期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计数常减少。尿蛋白增多。血尿素氮及肌酐升高。在黄疸的病例可见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心电图可见PR及QT间期、ST-T波异常。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期双份血清进行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或血凝抑制试验,恢复期血清的抗体效价可较急性期明显升高4倍以上。血清lgM抗体升高则有助于早期黄热病的诊断。采取患者3天以内的血标本或死者肝组织悬液接种小白鼠脑内或细胞培养可进行病毒分离。

七、黄热病的治疗

  1.一般治疗

  黄热病的治疗应卧床休息直至完全恢复,应住在无蚊虫的屋内,尤其在病儿发热期间有病毒血症应使用蚊帐。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频繁呕吐者可禁食、给予静脉补液,注意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2.对症治疗

  高热时黄热病的治疗宜采用物理降温为主,禁用阿司匹林退热,因可诱发或加重出血。频繁呕吐可口服或肌注胃复安。有继发细菌感染或并发疟疾者给予合适的抗生素或抗疟药。心肌损害者可试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对重症病例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发生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消化道出血等即予以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