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心呕吐怎么办 哪些病因引起恶心呕吐
2017-06-14 来源:快问养生编辑部 作者:赵雁玉
一、恶心呕吐是怎么回事呢
病毒侵犯
首先,外感发热后出现头晕、恶心、视物旋转,呕吐,这是由于病毒侵犯内耳引起迷路水肿,导致耳蜗周围神经病变:人体的位置觉障碍出现的症状。这种情况会影响工作生活。常见的这类病有:美尼尔氏病,前庭神经元炎、迷路炎等。
小脑病变
其次,中老年人头晕、恶心或呕吐,走路不稳,如醉酒状,这种情况是小脑病变导致共济失调,常见于小脑梗塞或出血,最常见的是小脑后下动脉梗塞;如果头晕伴有心慌、汗出、肢体震颤无力,可能是由低血糖引起,应补充糖分才能好转;如果病人天天头晕,神疲乏力,面色微黄,要想到是否有贫血或其他全身系统性疾病,应到医院进行全面检查。
颈椎问题
头晕颈部不适,头胀痛,或有上肢麻木、疼痛:往往是颈椎病引起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导致头晕的疾病。
肌肉疲劳
还有一种头晕是白领阶层常见的:每天坐在办公室看电脑,下班时头晕,自觉颈部肌肉酸胀不适,这种情况是由于保持一个姿势时间过长,颈肌紧张造成的,需要进行适当的颈椎保健体操或针灸按摩治疗,并加强体育运动锻炼。
肝炎
就是我们常说的酒精肝、药物肝、脂肪肝、乙肝以及丙肝等,肝炎患者,肝功能大多都受损。肝功能是代谢的最大器官,这样会影响到对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的吸收。使得血液供给营养不足,导致头晕恶心。另外,对于肝炎病因导致的头晕恶心,往往还会出现浑身无力,烦躁不安等症状,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贫血
贫血也会导致头晕和恶心。贫血往往是由于身体营养不良所致,让人出现头晕恶心、乏力、脸色苍白等现象,这类情况多出现在儿童身上。
二、恶心呕吐可以找中魁穴
1.人们在身体状态不佳,如晕车、服药后出现副作用、心情抑郁、饮食不节或怀孕等时候,常常会出现恶心反胃、呕吐不止等胃肠道症状,此时不妨找找手指上的中魁穴,在穴位上按压或清艾条悬灸效果都不错。
2.中魁穴为经外奇穴,其位于中指背侧第二指关节处,为其他四指之魁首之中,故取名中魁穴。中魁穴能通调三焦经气,降呃逆,和胃气。据《玉龙歌》记载:“若患翻胃并吐食,中魁奇穴莫教偏"。在临床实践中,选用中魁穴治疗噎膈、反胃、吐食、鼻衄等症,屡有奇效,可以自己操作,也可以请他人帮忙,具体应用方法如下:
3.抓起拳头,中指背侧第二指指节中间即为中魁穴,可将中魁穴顶住桌边或椅背进行垂直按压,以感到酸胀为度后放开,然后再次按压,一按一放,坚持在10分钟以内即可。患者也可以双手握拳,以两指中魁穴对准后进行相互按压。
4.以清艾条或手边香烟点燃后,以点燃一头对准中魁穴施灸,以穴位局部感到温暖发热为度,施灸时间不超过10分钟。
三、恶心呕吐症状体征
1.呕吐的伴随症状 呕吐伴发热者,须注意急性感染性疾病;呕吐伴有不洁饮食或同食者集体发病者,应考虑食物或药物中毒;呕吐伴胸痛,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或急性肺梗死等;呕吐伴有腹痛者,常见于腹腔脏器炎症、梗阻和破裂;腹痛于呕吐后暂时缓解者,提示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炎及胃肠道梗阻性疾病;呕吐后腹痛不能缓解者,常见于胆道疾患、泌尿系疾患、急性胰腺炎等;呕吐伴头痛,除考虑颅内高压的疾患外,还应考虑偏头痛、鼻炎、青光眼及屈光不正等疾病;呕吐伴眩晕,应考虑前庭、迷路疾病,基底椎动脉供血不足,小脑后下动脉供血不足以及某些药物(氨基甙类抗生素)引起的脑神经损伤。
2.呕吐的方式和特征 喷射性呕吐多见于颅内炎症、水肿出血、占位性病变、脑膜炎症粘连等所致颅内压增高,通常不伴有恶心。此外,青光眼和第8对脑神经病变也可出现喷射性呕吐。呕吐不费力,餐后即发生,呕吐物量少,见于精神性呕吐。
应注意呕吐物的量、性状和气味等。呕吐物量大,且含有腐烂食物提示幽门梗阻伴胃潴留、胃轻瘫及小肠上段梗阻等;呕吐物为咖啡样或血性见于上消化道出血,含有未完全消化的食物则提示食管性呕吐(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憩窒、食管癌等)和见于神经性呕吐;含有胆汁者,常见于频繁剧烈呕吐、十二指肠乳头以下的十二指肠或小肠梗阻、胆囊炎、胆石症及胃大部切除术后等,有时见于妊娠剧吐、晕动症;呕吐物有酸臭味者,或胃内容物有粪臭味提示小肠低位梗阻、麻痹性肠梗阻、结肠梗阻而回肓瓣关闭不全或胃结肠瘘等。
3.呕吐和进食的时相关系 进食过程或进食后早期发生呕吐,常见于幽门管溃疡或精神性呕吐;进食后期或数餐后呕吐,见于幽门梗阻、肠梗阻、胃轻瘫或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导致十二指肠壅积;晨时呕吐多见于妊娠呕吐,有时亦见于尿毒症、慢性酒精中毒和颅内高压症等。
四、恶心想吐如何饮食呢
1、莲子糯米粥:
配料莲子50克,糯米150克。制法:将莲子去皮,去心,入锅煮烂,捣成泥;糯米,去杂,淘洗干净。锅内加入适量清水,置旺火上煮沸,入糯米煮至将熟,加入莲子泥,再煮沸,用文火煮至米烂粥稠,即可,分次食用。
功能:健脾升清,滋阴和胃。本膳用糯米,和胃滋阴,每100克中含钒851微克;莲子,升清健脾,每100克含钒17821微克。此粥有利湿升清、健全脾胃之功,还能给人体补钒。
2、芦根粟米粥:
配料芦根60克,粟米50克,生姜汁、蜂蜜各适量。制法:将鲜芦根洗净,切碎,煎30分钟,取汁;粟米淘洗干净。将锅置火上,放入芦根汁,下粟米,用文火煮,使成粥并加入适量的生姜汁和蜂蜜,调匀服食。
功能:清热生津,和胃降逆。本膳用芦根,有清热除烦、养胃生津的作用,常用于温热病初起,发热烦渴、胃热津伤的呕吐、呃逆;粟米(小米)可治脾胃虚热、反胃呕吐、消渴等。此粥有清热养阴、益胃止呕的功效。适用于胃经受热,呕吐严重,损及胃阴,时作干呕,口干的婴儿。
3、橘皮粥:
配料橘皮3~5克,粳米50克。制法:把晒干的橘子皮,研成碎末;粳米,淘洗干净。锅置火上,加入适量清水,放入橘皮末、粳米,煮粥,用大火烧开后,改用文火煮粥,待橘皮烂、米熟后,即可食用。每日早、晚各饮1次。
功能:健脾和胃,顺气降逆。本膳用橘皮,有健脾理气的作用,与补脾胃的粳米煮成粥,适用于脾胃气滞引起的小儿伤食呕。
4、菠菜猪肝泥:
配料研碎的猪肝1小勺,土豆泥1小勺,菠菜末1小勺,胡萝卜末1小勺,猪肉汤、精盐各少许。制法:先把猪肝,洗净,放入开水锅中焯一下,捞出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放入碗内,加适量水上火煮熟,控去水分,切成碎末,取1小勺肝末留用。再将菠菜,洗净,择去老叶和硬梗,放入开水中烫一下,捞出切成碎末。土豆,蒸熟,去皮,压成泥取1勺用。把菠菜末、土豆泥、猪肝泥、胡萝卜末,一并放在锅内,加入少许肉汤和盐,煮成黏稠状,即成。
功能:和胃养肝,生津养血。本膳用猪肝,含锌丰富,可补肝;菠菜,含铁丰富,能养血;土豆,和胃健脾;胡萝卜,含胡萝卜素、维生素A、维生素B等。吃此菜可以补锌补铁,健脾胃,补肝血,对婴儿健康发育有益。
5、姜汁牛奶饮:
配料鲜牛奶100毫升,生姜汁3~5滴。制法:将鲜牛奶煮沸,加入生姜汁3~5滴,烧开,稍凉后,可分数次服用。
功能:散寒降逆,和胃止呕。本膳用姜汁,有散寒解表、降逆止呕的作用;牛奶,是高蛋白,高钙食品,有补虚羸、益肺胃、生津液的作用。故有健脾胃,止呕逆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