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如何保健 哪些保健食品能缓解糖尿病
2017-08-04 来源:快问养生编辑部 作者:吕香寒
一、有效抵抗顽固糖尿病的保健品
1、桑叶
桑叶作为保健食品新原料近几年引起世人的瞩目。据国外报道,桑叶含有一种天然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它在肠管内能直接抑制葡萄糖的吸收,故可防止人体过度吸收葡萄糖引起的高血糖与肥胖症。日本现已开发出多种含桑叶提取物的天然降糖保健食品,其中包括饮料与口服液等。
2、薏米
薏米为禾本科植物"薏米仁"的种仁。薏米也是一种药食兼用的药材。日本学者几年前发现:薏米水提物可显著降低餐后高血糖,故适合作为降糖保健食品新原料。日本市场上已有薏米降糖保健食品,如薏米/绿茶复合饮料,薏米/黑米降糖保健粥,薏米/灵芝茶等。
3、胡芦巴
胡芦巴为豆科一年生植物"胡芦巴"的种子。科学研究表明:胡芦巴含胡芦巴甙、半乳甘露聚糖和游离氨基酸等多种活性成分。胡芦巴炒熟后具有一种特殊的香气,口感良好,非常适合加工成口服液与其它各种保健食品。胡芦巴作为降糖食品新原料近几年来引起西方国家的浓厚兴趣。包括日本与美国等国已开发出多种胡芦巴降糖食品,市场销售良好,胡芦巴也是我国常用中药材之一,年产量高达上千吨。
4、沙棘
沙棘属于胡颓子科植物。我国是全球最大沙棘生产国与出口国。沙棘浆果含有丰富的黄酮类物质"沙棘黄酮"。据我国山西省医药研究人员报道:沙棘黄酮与膳食纤维配伍使用可显著降低过高的血糖。更令人鼓舞的是,沙棘黄酮对于胰岛素抵抗型顽固高血糖病人有良好的降糖作用。
二、糖尿病人可以吃什么保健品
1、大豆卵磷脂
大豆卵磷脂能显着增强胰脏功能,修复胰脏细胞,使其分泌足量的胰岛素,降低血糖,将血液中的葡萄糖运送到细胞中,有效调节人体血糖的含量。
2、蜂胶
蜂胶中所含的黄酮、萜类、烯类等化合物具有双向调节血糖的作用,能显着降低血糖;另外,蜂胶还能改善胰岛素β-细胞和靶细胞膜的活性,改善胰岛素分泌过程,促进胰岛素与靶细胞膜受体结合,从而提高糖的代谢速率。
3、亚麻籽油
亚麻籽油中含有丰富的α-亚麻酸。α-亚麻酸能促进胰岛素β-细胞分泌胰岛素并使胰岛素在血液中保持稳定,降低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抵抗,同时提高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的敏感度,减少胰岛素的拮抗性,从而达到有效调节血糖的目的。
糖尿病人也能吃一些药食同源类食品,如桑叶、葛根、玉竹、苦瓜等。这类既是食物又是药物,味甘、性平、富含微生素、微量元素和其他一些作用温和的生物活性物质。对血糖影响不大,可以较自由选用。但桂圆、红枣等果糖含量丰富,不宜多吃,以免引起血糖增高。
三、糖尿病保健食品有哪些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糖尿病保健食品有3大类:
1、一类是膳食纤维类,膳食纤维是一种活性多糖组分,有助于糖尿病患者降糖、降脂。如南瓜茶、富纤饼干等;
2、一类是含微量元素类,微量元素铬、锌、钙、钒等,对控制糖尿病情有很大作用,特别是铬,作为胰岛素正常工作不可缺乏的一种元素,参与人体糖脂代谢,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锌能增加胰岛素的活性;而钙则能降低血糖,并有降血脂作用,对于高血压也有一定疗效。同时可适当补充维生素。这类保健食品对糖尿病有辅助治疗作用;如强化铬的奶粉、海藻等;
3、还有一种是无糖食品,无糖类保健食品起不能调节血糖的作用,但能改善高血糖患者的口味,让他们尝尝甜的滋味,提高生活质量。需要注意的是,无糖类保健品只是不含蔗糖,但其的其他甜味剂如糖精等,照样能提供少许热量,如果吃得过多也会影响血糖。比如无糖的酥糖、饮料等。
四、糖尿病人日常保健
一直以来,饮食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亘古不变的主题。主食以粗粮为主,细粮为辅;副食以蔬菜为主,瘦肉、蛋类为辅,可吃小鱼等。正所谓"精茶淡饭,健康有源"。不论每日三餐,还是四餐,均要吃饱,避免或减少饭前心慌、手抖、出汗等现象,尤其是儿童、孕妇更应注意。平时可将苦瓜、南瓜、亚腰葫芦、番石榴等研粉,适量内服;亦可将糯米、黑豆适量煮粥常服。
对于I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运动量不宜过大,以免发生低血糖,可采取散步、做操等轻度的锻炼方式;II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运动量可稍大些,如快走,慢跑、骑车、打太极拳等。不管哪种运动方式,须持之以恒,才能达到锻炼目的。运动一方面可以提高身体素质来抵抗疾病,另一方面也可让患者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让患者以积极自信的状态来面对疾病,并且战胜疾病。
大家除了上述几点还应该适当食用药物。优降糖、达美康、胰岛素等药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定期化验血糖、尿糖,以及肝功、血常规等,以免发生不良反应。若有高血压、高血脂等,需对症治疗,中西医结合,疗效会更理想。总之,预防为主,早期诊断、积极治疗,糖尿病是完全可以获得良好控制的。
生活中很多患者朋友被确诊为糖尿病后,心情会受很大的影响,大多为一些消极的反应,这很不利于病情的控制。患者应抱着正确的态度,以充分的自信心去战胜疾病,不能被糖尿病这顶帽子压垮,更不要被繁琐的治疗过程磨灭自己的精神和信心。切勿精神萎靡,不愿工作,不敢运动,整日休息。也不可视而不见,各方面不加注意,情志失调,过于劳累,或过忧过喜,均能导致内分泌紊乱,不利于控制血糖,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