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中医内科辩证分型 辅助治疗腹痛的8个偏方
2018-10-03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傅芷卉
一、腹痛的中医辨证分型施护
1、虚寒证:
证候:腹痛绵绵,或拘引作痛,时作时止,喜热恶冷,痛时喜按,饥饿及疲劳后更甚,大便溏泻,兼有神疲气短、畏寒肢冷,面色无华等症。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法:甘温益气,助阳散寒。主方:小建中汤。
(1)在腹痛遇寒而发,故病室庆温暖向阳,多加衣被。尤需注意腹部保暖,可用腹带,护腹保健品或在腹部放置热水袋。
(2)注意体温情况,因正气虚弱,机体反应能力低下,即使体温不高,也可能是病情危重,若体温突然升高,是为病情恶化,应及时诊治。
(3)针灸止痛常用穴位有:足三里、合谷、内关、天枢、中脘。本证患者多用温热疗法,如艾灸神阙、关元、中极等穴,或腹部热敷、葱熨法、盐熨法,及口服生姜红糖水等,以温中散寒止痛。
(4)患者以绵绵作痛为主要表现,多喜拥被俯卧,故被服宜柔软。
(5)若饥饿时疼痛者,可令其稍进热食或热饮,能缓解疼痛。
(6)饮食以温热为宜,忌食生冷与烈性酒浆,可适当选用姜、葱、芥末、胡椒、大蒜、韭菜等作调料。应指导患者注意饮食调养、多选用温中益气之品,如羊肉、牛肉、南瓜、扁豆、山药、莲子、胡桃、龙眼、大枣、栗子、豆制品、乳类、蛋类等。
(7)脊柱两侧用梅花叩打,有促进脾胃功能的作用。
2、气滞证:
证候:脘腹胀满,走窜攻冲,痛引两胁或下连少腹,胸闷嗳气,得暖气或矢气后痛减,恼怒则痛甚,舌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主方:柴胡疏肝散。
(1)气滞多由情志波动而致气机郁滞。应向患者说明,保持心情舒畅可以减轻疼痛,烦躁恼怒能加重病情的重要性,使其配合医疗护理,保持稳定情绪。
(2)气遇寒则凝,得热则行。故应注意保温,勿使受凉,使气行而痛减。
(3)病室温湿度适宜,患者易急躁恼怒,不愿受打扰,故应注意室内安静,治疗和各种操作尽量集中进行。
(4)中药和饮食宜偏热服用,或可缓痛。
(5)气滞腹痛或腹胀者,应忌食南瓜、土豆及过甜之品等易壅阻气机的食物,可用白萝卜、大蒜、韭菜、香菇、柑橘等有行气温中作用之品作为食疗。
3、血瘀证:
证候:少腹刺痛而拒按,经久不愈,疼痛剧烈,痛处固定不移,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弦或涩滞。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方药:少腹逐瘀汤。
(1)观察腹部有无肿块,以及肿块的部位、形状、有无压痛和肿块同腹部的关系等,一般气属无形,血属有形,故血瘀者多有肿块,且固定不移。若肿块变化无常,时大时小,时有时无,可能由气滞引起,需当鉴别。
(2)腹部多刺痛,患者多喜仰卧,护理操作时尽量减少触动患处。
(3)如见腹痛呈进行性加剧,疼痛不止,全腹硬满拒按,并伴寒战、高热、或突然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下降、四肢逆冷,脉微欲绝者,是为危险重症。应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处理,切不可滥用镇痛剂。
(4)此时患者多有恐惧忧伤情绪,需耐心劝慰,消除紧张心理。
(5)血得热易散,故中药和饮食宜温热为好。
(6)饮食以易消化之温性食品为主,山楂、酒酿有行气活血功能,可用于食疗。
4、食滞证:
证候:脘腹胀满,疼痛拒按,厌食呕吐,嗳腐吞酸,或痛而欲泻,便后痛减,或大便秘结,舌苔厚腻,脉滑实。
治法:消食异滞。主方:枳壳导滞丸。
(1)应严格控制饮食,腹痛严重者可暂禁食,等疼痛缓解后,先给予素淡流食或半流饮食,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2)若食后不久,即出现脘腹胀痛,可试用探吐法,使患者将胃内积食吐出,或用缓泻剂泻出,可以缓解症状。
(3)呕吐重者,可针刺内关、合谷。嗳腐吞酸时口含生姜片或咸菜,或可减轻症状。
(4)做好口腔护理,以淡盐汤漱口。
(5)鼓励患者食用萝卜、金橘、橘子、苹果、山楂等有宽中理气消食之物。
(6)可用捏脊疗法,以促进胃肠功能,缓减腹痛。
二、辅助治疗腹痛的偏方
1、黄芪饴糖粥
取黄芪10克左右,加入适量水煎煮取汁,然后再加入白米50克,煮成稠粥,服时加饴糖15克,早晚温热各服1次。适于脾胃气虚腹痛。
2、扁豆山药粥
扁豆干20克,山药20克(鲜山药100克),粳米30克,文火煮稠,食时加少许红糖。适于脾胃虚弱型腹痛。
3、茴香红糖水
小茴香10克,水煎取汁,加红糖适量服饮。适用于气滞腹痛。
4、丁香肉桂红糖煎
丁香10克,肉桂1克,煎水,红糖调服,每日3次。可温中散寒,适用于虚寒腹痛。
5、良姜粥
南粳米50克,红枣5枚,砂糖适量,葱白2根,放入砂锅内,加水500毫升,煮成米粥,然后取良姜粉5克,调入粥中,再煮片刻,早晚温热服,5天为1疗程。适用于脾胃虚寒型腹痛。
6、花椒炒鸡蛋
花椒10克(研细末),鸡蛋1个。在锅内放少许花生油(或香油),待油熟后放入花椒粉,略炒片刻,打入一个鸡蛋炒熟食,一日两次。能止虚寒腹痛。
7、萝卜汁
生萝卜250g(或萝卜子30克)。将生萝卜捣汁或萝卜子微炒水煎,少量多次服用。适用于乳食积滞型腹痛。
8、二芽煎
生谷芽、生麦芽各15克。将生谷芽、生麦芽用水煎服,每次40~60毫升,每日三次。适用于米、面、肉等食物的消化不良。
三、引起腹痛的间接原因
1、糖尿病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内分泌学教授理查德·罗斯表示,糖尿病容易导致神经病变,可导致胃部消化减速,引发腹部胀痛。10%—20%的新确诊糖尿病患者存在神经病变问题。
2、椎间盘突出
伯明翰大学附属医院专家塔里克·伊克巴尔博士表示,椎间盘神经会直接影响到腰部和肋骨,所以咳嗽打喷嚏都会导致腹疼。
3、嚼无糖口香糖
曼彻斯特大学附属医院药学教授彼得·沃维尔表示,过量食用无糖口香糖,会导致胃部不适。研究发现,5克甜味剂山梨糖醇就可导致胃肠胀气、疼痛和痉挛,而每片口香糖含有1.25克甜味剂,如厕后腹痛就会缓解。
4、带状疱疹
英国皇家全科学会副会长史蒂夫·莫韦尔博士表示,病毒极容易攻击腹部等神经根丰富的人体部位,皮下灼痛两三天后就会瘙痒出现水疱疹。使用抗病毒药物7—10天可缓解症状。
四、腹痛的中医护理方法
1、常规护理
(1)病室整洁、安静、空气流通、温度适中。
(2)伴有发热、急腹症、出血时,应绝对卧床休息。
(3)治疗、护理操作时动作轻柔、准确、以免加重疼痛。
(4)疼痛未明确诊断时,尤其是腹痛者,禁用或慎用麻醉止痛剂。
(5)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发作时间、诱因与气候、饮食、情志、劳倦的关系。观察呕吐物、二便及伴随的症状、药物疗效、毒副反应并应详细记录。
(6)饮食宜清淡素食及瘦肉类、蛋类等营养丰富食物。热证忌辛辣烟酒;头痛、心痛、胸胁痛忌肥厚油腻饮食;腹痛未明确诊断时应禁食。
(7)稳定患者情绪,解除思想顾虑。尽快地为患者实施恰当的处理,减轻患者的疼痛,取得患者的信任,使患者产生安全感,自觉的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8)汤药一般宜温服,中西成药宜坐起服,使药物尽快溶解、发挥药效。
2、临症护理
(1)按按外科有痛症应急处理。
(2)虚寒型腹痛,腹痛遇寒则发,宜保暖避寒,腹部可用腹带或置热水袋,忌生冷饮食。
(3)腹内有痈脓者,取半坐位,以防毒邪上壅。
(4)腹痛剧烈者,可遵医嘱针刺中脘、内关、天枢、三阴交、足三里等穴;寒症可艾灸神阙、关元、中极,内服生姜糖水或用莱服子、生姜葱炒热慰腹部。
(5)腹胀痛者可耳穴埋籽大肠、小肠、交感穴,或针刺气海、足三里穴,也可行肛管排气。
(6)腹痛伴大便秘结者,遵医嘱给大黄30g煎水保留灌肠,或用番泻叶泡水代茶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