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卖水泥真的会得尘肺病吗 尘肺病的寿命分析

2018-05-15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沈夏菡

一、卖水泥真的会得尘肺病吗

  尘肺病的发病是有一定的原因的,很多病人对于尘肺病的病因是不了解的,不知道水泥会不会引起尘肺病。那么,水泥能导致尘肺病吗?

  水泥是能导致尘肺病的,病人应该重视,尽量避免长时间接触水泥,可以根据医生的介绍进行治疗。

  尘肺按其吸入粉尘的种类不同,可分为无机尘肺和有机尘肺。在生产劳动中吸入无机粉尘所致的尘肺,称为无机尘肺。 吸入有机粉尘所致的尘肺称为有机尘肺,如棉尘肺、农民肺等。尘肺病可以引起继发性间质性肺疾病,是引起间质性肺疾病的已知病因疾病。

  尘肺为长期吸入大量游离二氧化硅与其他粉尘所致,这些粉尘绝大部分被排除,但仍有一部分长期滞留在细支气管与肺泡内,不断被肺泡巨噬细胞吞噬,这些粉尘及吞尘的巨噬细胞是主要致病因素。

  而建材行业在作业的过程中,又不可避免的接触到硅尘,这种含二氧化硅的粉尘是引发尘肺病的主要原因,而作业过程中石棉粉尘的影响则更为复杂,除引起石棉肺外,还已被国际癌症研究中心确认可致肺癌。

  建材工人不仅容易引起尘肺病的产生,建材工人在油毡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沥青一般含有酚、苯、萘等多种有害物质,沥青蒸气刺激劳动者的皮肤、眼睛和呼吸系统,易使暴露部位发生接触性皮炎、色素沉着、结膜炎、支气管炎等,长期接触沥青的劳动者患癌症的几率较大。

二、尘肺病的外在的表现

  (1)咳嗽:早期尘肺病人咳嗽多不明显,但随着病程的进展,尘肺病人多合并慢性支气管炎,晚期病人常易合并肺部感染,均使咳嗽明显加重。

  (2)咳痰:咳痰是常见症状,即使在咳嗽很少的情况下,尘肺患者也会有咳痰,其原因是呼吸系统对粉尘的不断清除所引起的,一般咳痰量不多。多为灰色稀薄痰,煤工尘肺病人痰多为黑色,其中可明显地看到有煤尘颗粒,多是大块纤维化病灶由于缺血溶解坏死所致。石棉暴露工人及石棉肺病人痰液中则可检到石棉小体。如合并肺内感染及慢性支气管炎,痰量则明显增多。

  (3)胸痛:胸痛和尘肺期别以及临床表现多无相关或平行关系,以矽肺和石棉肺病人更多见。胸痛的部位不一且常有变化,多为局限性;疼痛多不严重,尘肺患者一般主诉为隐痛,亦有描述为胀痛、针刺样痛等。胸痛的部分原因是纤维化病变的牵扯作用,特别是胸膜的纤维化及胸膜增厚、脏层胸膜下的肺大疱牵拉及张力作用等。

  (4)呼吸困难:呼吸困难是尘肺病的固有症状。尘肺病人呼吸困难和病情是相关的,随着肺组织纤维化程度的加重,有效呼吸面积的减少,呼吸困难也就越重。

三、尘肺病的病情体现

  呼吸系统感染

  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患者可以表现为经常咳嗽、咳痰、反复感冒、发热,多在冬春换季时出现,感冒可以导致症状加重。胸片常显示肺纹理增粗,甚至斑片状阴影,有的因为呼吸系统反复感染导致慢性炎症。

  肺结核

  尘肺患者有10%-20%会合并肺结核,矽肺和矽煤肺发病率较高,可能原因为粉尘颗粒可以携带多种病原菌,导致机体感染;矽肺患者t细胞免疫力下降等。合并肺结核时,可以出现无明显诱因的乏力、下午低热、夜间盗汗等,有一部分病人可以出现咯血或痰中带血,出现以上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抗结核治疗,疗程应在半年以上。

  气胸

  尘肺尤其是矽肺病人,由于肺广泛纤维化,及易产生肺大泡,有的病人感染肺结核,在用力和剧烈咳嗽等诱发下可使大泡破裂导致气胸。出现突发性胸闷、憋气,应考虑此病,应及时就医,如果有粉尘接触史,建议到职业病专科就诊以确定是否合并尘肺。

  性阻塞性肺病

  长期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可以导致气道的慢性病变,出现活动后气短。查体可见胸廓呼吸动度明显降低,胸廓桶状,肺功能表现第一秒时间肺活量下降。阻塞性肺病分为轻、中重、极重度。

四、尘肺病的寿命分析

  尘肺病人的常规治疗尘肺患者应及时调离粉尘作业,并根据病情需要进行综合治疗,包括加强营养,坚持医疗体育,增加机体抗感染能力,积极预防和治疗肺结核及其他并发症,以期减轻症状、延缓病情进展、延长患者寿命、提高患者生化质量。

  尘肺病治疗药物由于目前尚无能使尘肺病变完全逆转的药物,药物治疗主要是早期阻止或抑制矽肺的进展。如克矽平、有机吕制剂、派喹类、汉防己甲素等,一般在染尘的同时应用有效,染尘后纤维化形成时上述药物使用无效,且长期用药后也带来许多不良反应。

  尘肺病治疗早起是通过肺灌洗排出尘肺病患者肺内沉积的矽尘等有害物质。对改善肺功能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否能长期治疗等目前尚无循证医学证据。

  尘肺治疗之中医疗法以"拔、熏、炙、针、贴"等多种手法进行综合调治,治疗原则以绿色(不损伤其它脏器机体功能)、自然(按自然变化规律来平和五脏阴阳)为主线,既要让患者达到"治已病"的效果,还要实现"治未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