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宝宝脖子有淋巴怎么办 宝宝长淋巴结是正常的吗

2018-09-24 来源:网络分享 作者:吕惜霜

一、怎么治疗淋巴结

  对绝大多数病例来说,淋巴结肿大都不是非常严重的疾病。淋巴结的肿大一般会在原发病痊愈后消失。通常来说,淋巴结都会在几周后恢复正常。

  如果淋巴结肿大是由感染引起的,且孩子存在发热或疼痛的情况,在看医生之前,你都可以按照合适的剂量(根据孩子的体重和年龄计算)喂孩子吃一些对乙酰氨基酚。咨询医生时,他会问你一些问题来确定引起肿胀的病因,如果在这之前你们已经仔细观察过孩子的病情了,那将会有很多帮助。举例来说,如果是下巴或脖子附近的淋巴结肿大,检查一下孩子的牙齿是否有触痛,或者牙龈是否被感染了,并问一下孩子,他的口腔和咽喉有没有疼痛。如果孩子曾经接触过动物(特别是猫)或去过林区,一定要告诉医生。另外,注意观察孩子身上是否有新近发生的动物抓伤、蜱叮咬以及其他蚊虫叮咬的痕迹,这些都有可能导致感染性疾病。

  治疗淋巴结肿大的方法取决于其原发病的病因。如果肿大的淋巴结附近的皮肤或组织被某种细菌感染了,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后,淋巴结就可以逐渐恢复正常大小。如果是淋巴结本身发生感染,可能不仅需要抗生素治疗,还需要局部热敷以限制感染蔓延,接下来用外科手术的方法引流出脓液。如果做了引流,引流物需要在培养基中培养,使医生判断引起感染的原因,从而选择最适合的抗生素。

  如果儿科医生不能确定引起肿胀的病因,或者如果在抗生素治疗之后淋巴结肿大并没有好转,就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查。举例来说,如果孩子出现发热以及严重的咽喉疼痛(但不是链球菌性的)、身体虚弱、淋巴结肿大(但是没有发红、发热及触痛),病因就有可能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尽管这种疾病更常见于大一点的孩子,特殊检查可以确定诊断。对于病因不明的淋巴结肿大,医生也有可能再为孩子做一个结核菌素实验。

  如果淋巴结不明原因的长期肿大,淋巴结活检就非常重要(从淋巴结上取下一部分组织并放在显微镜下检查)。非常少见的病例是因为存在肿瘤或感染了真菌,需要接受特殊治疗。

二、哪些情况会刺激淋巴结的增生

  宝宝患上等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如果宝宝经常患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体内的淋巴结会在炎症的刺激下加快增生。

  接种疫苗

  疫苗注射后,机体会有一定的反应,特别是免疫系统,也有可能会刺激淋巴结的增生。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全身淋巴结肿大以颈、腋部明显,胸廓、腹股沟淋巴结亦肿大,尚有持续或不规则发热,肝脾肿大、皮疹。历时1~2周或更长。

  猫抓病

  或称良性接种性淋巴网状细胞增多症,近年来儿童因常接触宠物猫引起该病有所增多,常以淋巴结肿大、疼痛伴发热为主要症状体征,受累淋巴结以头颈、腋下及上下肢为主,肿大的淋巴结较软、疼痛,可持续存在2~3个月,患儿有被猫抓、咬、舐的病史,皮肤被抓处周围可见丘疹、疱疹、小溃疡及结痂。

  慢性淋巴结炎

  既往多由结核病引起主要累及颈淋巴结,目前已较少见,但非特异性慢性炎症所致的淋巴结肿大远比结核病所致者为多,颈淋巴结肿大易于发现,其特点是肿大程度较轻,量少、质软、散在、压痛不着,病程可达1年以上。

三、宝宝长长淋巴结正常吗

  淋巴结是人体淋巴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淋巴系统是人体的重要防卫体系,能制造白细胞和抗体,滤出病原体,参与免疫反应,对于液体和养分在体内的分配也有重要作用。而淋巴结有过滤微生物的功能,细菌在其中就会发炎肿大。

  婴幼儿时期淋巴系统发育最旺盛,随着免疫系统的不断增强,作为免疫系统的一部分的淋巴结也会缓慢增生,因此爸妈会常在宝宝的颈、颌下、枕后、耳前、腹股沟等处的浅表处,摸到绿豆至黄豆大的单个、软或稍硬、无压痛的淋巴结。

  通常来说,淋巴结的增生会持续到孩子10-12岁左右,青春期后就比较少见了,这就是为什么宝宝比大人更容易长淋巴结的缘故了。所以说宝宝长淋巴结的现象比较常见,较多的都是良性的淋巴结,一般情况是正常。

四、宝宝脖子有淋巴要怎么办

  婴儿的淋巴结肿大一般多发于出生后7----10个月,多在耳后到脖颈,像小豆粒大小.按上往不疼.夏天特别多见.主要原因是由于婴儿长了痱子发痒,用手搔抓而致.婴儿用手抓时,在指甲内潜躲的细菌,从被抓破的皮肤侵进到婴儿体内,停在淋巴结处,淋巴结为了不让细菌侵进,于是就发生反应肿大.这种肿大一般不化脓,会在不知不觉中自然吸收.不过,也有很长时间不消失的,可以不管它.当发生化脓时,开始是四周发红,一按就痛.预防方法是,给夏天易长痱子的婴儿枕水枕,常换枕套.常给婴儿剪指甲.值得留意的是,当肿大渐渐变大,数目也不断增多时,就必须带宝宝往医院了。建议增强孩子的免疫力,预防感冒。假如脖子上淋巴结疼痛或质地硬要到医院找医生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