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有黄疸妈妈不能吃什么 小孩有黄疸的危害有哪些
2018-09-13 来源:网络分享 作者:李梦槐
一、小孩有黄疸妈妈不能吃什么呢
儿童黄疸属于常见的一种小儿病症,患病后宝宝会出现轻微的食欲不振,对宝宝健康会有不利影响,有很多妈妈认为宝宝黄疸可能是母乳引起的,其实这只是原因的一部分,但是患病后母乳喂养的妈妈对于宝宝的饮食要格外注意,下面说说宝宝患有黄疸妈妈不能吃什么。
宝宝患有黄疸的话妈妈在平时要多注意宝宝的饮食,想要黄疸快点消退还需要给宝宝增加乳汁的摄入量,宝宝多吃多排可以更快让黄疸消退,妈妈在平时的饮食也要清淡,最好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比如各种辣椒还有易过敏的食物,有虾蟹,海鲜等,妈妈多吃的话可能还会上火,这样乳汁也会上火,对宝宝健康很不好,会加重病情。
宝宝黄疸妈妈也不能吃生冷的食物,因为妈妈吃了生冷的食物会让乳汁变得寒凉,这样宝宝吃了母乳就会受到影响,对宝宝肠胃不好还会导致消化不良,对治疗黄疸也不利,在平时妈妈也要少吃些含黄色素多的食物,比如胡萝卜,南瓜,桔子等食物,这些可能会导致宝宝黄疸加重,不利于治疗疾病的。
宝宝患者黄疸妈妈除了食物不能乱吃,药物也不能随便吃的,有的妈妈想通过自己吃药来帮助孩子治疗,这样是没有效果的,而且对宝宝健康也会有影响,在平时妈妈要多喝些温开水,还要多吃些能下奶的食物,这样奶水会变得充足,也利于治疗疾病。
通过上述所说的我们知道了宝宝黄疸妈妈不能吃什么,因为母乳喂养的孩子乳汁会影响宝宝健康,在平时要少吃些辛辣刺激的食物,上火的话对宝宝健康也有影响,生冷的食物也要少吃,对宝宝肠胃不好,妈妈可以多吃些清淡的食物,对宝宝健康有利。
二、小孩有黄疸有什么危害
小孩黄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类型不同,新生儿黄疸的症状也有所不同。
生理性新生儿黄疸症状表现为:
新生儿在出生后第2~3天出现皮肤、白眼球和口腔黏膜发黄,有轻有重。一般在脸部和前胸较明显,但手心和脚心不黄。第4~6天最明显,足月儿在出生后10~14天消退,早产儿可持续到第3周。在此期间,小儿一般情况良好,无其他不适表现。
新生儿出现生理性黄疸是一种正常现象,但家长也要注意密切观察。一般来说,生理性黄疸黄疸比较轻,血中胆红素浓度较低,不会影响小儿智力。
病理性黄疸症状表现为:
小儿黄疸可能发生在生后24小时以内,或持久不退,或消退后又出现黄疸,或黄疸进行性加重。
病理性新生儿黄疸还会引起其他疾病的表现,比如核黄疸。发生时,小儿黄疸明显加重,开始表现为嗜睡,吸奶无力或呛奶,肌张力减退。如治疗不及时随后可出现呻吟、尖叫、抽搐、呼吸衰竭等严重症状。部分患儿死于呼吸衰竭,存活的患儿常有智力障碍、脑性瘫痪等后遗症。
以上就是新生儿黄疸症状的介绍,要注意的是在新生儿出现黄疸时,家长可以喂葡萄糖水帮助退黄。黄疸较重时,应及时将患儿送往医院治疗,防止核黄疸的发生,避免影响小儿的智力发育。
三、小孩黄疸的预防与护理应注意什么
(1)胎黄常因孕母遭受湿热侵袭而累及胎儿,致使胎儿出生后出现胎黄,故妊娠期间,孕母应注意饮食有节,不过食生冷,不过饥过饱,并忌酒和辛热之品,以防损伤脾胃。
(2)妇女如曾生过有胎黄的婴儿,再妊娠时应作预防,按时服用中药。
(3)婴儿出生后就密切观察其巩膜黄疸情况,发现黄疸应尽早治疗,并观察黄疸色泽变化以了解黄疸的进退。
(4)注意观察胎黄婴儿的全身症候,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难、惊惕不安、两目斜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症,以便对重症患儿及早发现及时处理。
(5)密切观察心率、心音、贫血程度及肝脏大小变化,早期预防和治疗心力衰竭。
(6)注意保护婴儿皮肤、脐部及臀部清洁,防止破损感染。
(7)需进行换血疗法时,应及时做好病室空气消毒,备齐血及各种药品、物品,严格操作规程。
四、小孩有黄疸怎么办
生理性黄疸一般不需要接受专门治疗,发病一周左右之后发黄现象就能自行消失,家长也可给宝宝喂食葡萄糖水以加快黄疸消退。食疗方面,取冬瓜皮和玉米叶各3g煎水服用,也能缓解黄疸症状。此外,可提前早开奶,以加速胎便的排出,这样对黄疸的预防和消退也有帮助。
但当出现病理性黄疸时,就必须接受治疗,不然会留下后遗症甚至危及生命。治疗病理性黄疸主要有光照疗法、换血疗法和药物治疗三种。
光照疗法:该疗法是治疗黄疸最简单有效的方法。让宝宝躺在光疗箱内,将双眼、会阴和肛门遮盖,其余部分裸露在外。然后用单面光和双面光照射,持续照射2-48小时,但一般不超过4天,直至胆红素降低到7毫克/分升以下就可以停止治疗。
换血疗法:换血是治疗胆红素过高最快速且有效的方法,但换血对医疗技术要求较高,并且不是每一个黄疸患者都适合换血疗法,而且这种疗法也有可能产生一些不良反应,所以这种疗法主要用于重症的病理性黄疸患者。
药物疗法:*和地塞米松可以治疗病理性黄疸,但一定要在医生的医嘱下服用。中药方面,以茵陈蒿汤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