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新生儿正常大便次数是多少 正常大便的形状是什么

2016-09-12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汤凡旋

一、新生儿正常大便次数是多少

  1、胎便次数:新生宝宝每天大便次数不定。刚开始宝宝会将积存了9个月的胎便排出,但是必须要借着频繁的排便才能清除干净,所以排便的次数会增多。一般需要延续2—3天,每天3—5次,浓重的墨绿色才能消失。如果宝宝出生后二十四小时没有胎便排出,爸妈应该引起注意,怀疑是否消化道先天畸形而导致粪便梗阻,需要及时到医院诊治。

  2、母乳喂养便便次数: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来说,排便的次数会很弹性,通常新生儿期次数较多,每天2—5次,甚至每次喂奶后都要排便。这是因为母乳容易消化,利于排出,以及肠道输入食物后的反射性蠕动。因此,吃母乳的宝宝如果出现大便较稀、次数较多等情况,只要他精神和吃奶情况良好,体重增加正常,没有解便困难、腹痛、胀气的情形,就都是正常的,爸妈没有必要担忧。

  母乳喂养的新生宝宝甚至会发生一天排便7—8次的状况,父母不必担心,这叫做生理性腹泻,属于正常现象,到宝宝长到一定时期这种腹泻会自动消失。另外,如果宝宝大便呈深绿色粘液状,这就表示母乳不足,宝宝处于半饥饿状态,需要增加母乳量,如果妈妈母乳确实不足可以给宝宝添加鲜牛奶、奶粉等。

  3、人工喂养便便次数:人工喂养的新生宝宝大便会较少,通常会干燥、粗糙一些,稍硬如硬膏,但也是只要不难解,不似羊便,就没关系。如果消化没问题,通常会是土黄或金黄色,略带一些酸臭味,每天约1—2次。

二、正常大便的形状是什么

  吃母乳的婴儿大便呈金黄色,偶尔会微带绿色且比较稀;或呈软膏样,均匀一致,带有酸味且没有泡沫。通常在新生儿期大便次数较多,一般为一天排便2—5次,但有的婴儿会一天排便7—8次。随着孩子月龄的增长,大便次数会逐渐减少,2—3个月后大便次数会减少到每天1—2次。因此,吃母乳的婴儿如果出现大便较稀、次数较多等情况,只要婴儿精神饱满,吃奶情况良好,身高、体重增长正常,家长就没有必要担忧。

  如果婴儿吃的是配方奶,那么大便通常呈淡黄色或土黄色,比较干燥、粗糙,如硬膏样,常带有难闻的粪臭味。如果奶中糖量较多,大便可能变软,并略带腐败样臭味,而且每次排便量也较多。有时大便里还混有灰白色的“奶瓣”。

  不要和别的孩子进行比较,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生长轨迹,孩子不同,每日大便次数也不相同。但要注意如果平时每天仅有1~2次大便,突然增至5~6次大便,则应考虑是否患病。

三、新生儿24小时不大便怎么办

  正常新生儿会在呱呱坠地后的24小时内排出人生第一次便便——胎便,并在2—3天内会排尽。如果宝宝超过24小时才排便或只排少量便便,这意味着有肠道方面的异常状况,可以检查一下是否患上了先天性巨结肠了,这是一种消化道发育畸形,可引起孩子的便秘以及腹胀。但临床上,不少家长以为这是肠胃功能差或者奶粉不好而忽视治疗。

  主要是消化道畸形、巨结肠;如果没有以上疾病就要注意有无肠梗阻?其他还有低血钾症。结合病人一般情况一般多可以逐一鉴别。

  另外,刚出生的宝宝便便是没有规律的,如果宝宝喝奶粉宝妈可以给宝宝适量的先冲淡一些,等宝宝便便正常以后再给宝宝调一下。

  婴幼儿便秘家长最常想到的原因便是“喝奶粉上火了”“肠胃功能不好”等等,于是给孩子换奶粉、调整饮食,自己先忙活一通。其实如果妈妈们发现宝宝不大便的话最好还是直接到医院确诊,防止疾病的发生。

  宝宝24小时不大便的在没有被确诊前,家长可以用手指、肥皂条、开塞露等刺激宝宝的肛门,促进排便。这种处理方法同样适合轻症患者。但是,手术才是根治巨结肠的方法。

  目前,医学上根治性手术的方式是彻底切除病变处狭窄的肠段。过去观点认为,适合做巨结肠根治手术的年龄是1~2岁,但现在的医疗水平可以提前到6个月龄甚至更早。

  家长尽可放心,因为这是一种创伤小、出血少、患儿恢复快的手术,还是早带孩子处理为好,不然如果病症反复发作,患儿出现体重不增、营养不良、肠穿孔、小肠结肠炎等并发症。

  如果只是宝宝大便不顺畅的话,可以给宝宝多喝点水,促进下肠胃的蠕动。也可以给宝宝顺时针的揉揉肚子,刺激下宝宝的大便,平时的话一定要记得给宝宝喝水,要是宝宝还不拉并且宝宝也会哭闹等现象,就暂时先用通塞露给宝宝通下。

  还有可以用清凉油在宝宝的肚脐周围薄薄的抹一层,再在肚脐相对应的后背也抹一层,稍加按摩,这样过1—2个小时,宝宝就会开始放屁了,慢慢就会便便啦,如果一次没效,可以弄2-3次。

四、新生儿大便异常情况

  1、蛋花汤样大便:每天大便5—10次,可含有较多未消化的奶块,一般无粘液,表示消化不良,多见于吃牛奶或奶粉的小儿。如为母乳喂养则应继续用母乳喂养,一般不必改变喂养方式,也不必减少奶量及次数,多能自然恢复正常;如为混合或人工喂养,仍应继续喂养,但可适当调整饮食结构,如奶粉喂养者可在配奶时适当多加一些水将奶稍配稀些,对吃奶减少者可适当喂些含糖盐水,也可适当减少每次的喂奶量而增加喂奶次数。如果2—3天大便仍不正常,则应请医生诊治。

  2、绿色稀便:多在天气变化着凉或吃了难以消化的食物后发生,每天大便次数多为5—10次。

  3、水样便:多见于秋季和冬季,多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小儿大便次数多在每天10次以上,呈水样,量较多。由于小孩丢失水分多,常常出现脱水表现如口唇干燥、眼窝凹陷、眼泪少或无眼泪、小便少或无、皮肤弹性差等,小儿还可出现精神不振、吐奶、不吃奶等表现,应及早就诊,并应注意婴儿用具如橡皮奶头等的消毒。

  4、粘液或脓血便:多见于夏季等天气较热时,多为细菌感染引起,也应及早就诊。

  5、深棕色泡沫状便:多见于人工喂养儿,多由于食物中淀粉类或糖过多所致(如奶粉中加糖过多、过早添加米汤等谷类食物等),通过适当调整饮食结构多能恢复正常。

  6、油性大便:粪便呈淡黄色,液状,量多,象油一样发亮,在尿布上或便盆中如油珠一样可以滑动,这表示食物中脂肪过多,多见于人工喂养儿,需要调整饮食结构,如适当增加糖分或暂时改服低脂奶等(注意,低脂奶不能作为正常饮食长期吃)。

  7、便秘:多见于人工喂养儿,多为天热、出汗多而饮水又过少所致。小儿排大便困难,大便很干,可呈颗粒状,往往几天才大便一次,小儿还可出现腹胀、不安等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