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发性皮肤坏死性嗜酸粒细胞血管炎的护理 应该怎么调理好呢
2016-10-22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皮寻双
一、复发性皮肤坏死性嗜酸粒细胞血管炎的病因
发病机制还不很清楚,考虑由嗜酸粒细胞黏附于血管内皮细胞,存在的黏附分子能使嗜酸粒细胞不断得到补充,嗜酸粒细胞在内皮细胞处与细胞素诱导的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型(VCAM-1)相结合,通过整合素晚期活性抗原4型(VLA-4)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型(ICAM-1)对嗜酸粒细胞移往内皮细胞起重要作用,通过嗜酸粒细胞释放白细胞五烯,C4及血小板致活因子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并通过颗粒蛋白的释放,导致嗜碱粒细胞及肥大细胞组胺的释放而产生病理变化,病理主要为真皮小血管坏死性血管炎。
病理可见管壁有纤维蛋白样坏死,整个真皮有嗜酸粒细胞浸润,有轻度或白细胞碎裂现象,真皮一般正常,偶见表皮内水疱或有嗜酸粒细胞浸润,间接免疫荧光检查在血管壁及血管周围的细胞内外,均有主要基本蛋白与来源于嗜酸粒细胞的神经毒素大量沉积,并可见真皮中,特别在血管周围有肥大细胞(用肥大细胞胰蛋白酶染色)增多,电镜检查可见小血管壁及内皮细胞有异常,有嗜酸粒细胞及游离的嗜酸性颗粒的黏附,并可见损伤的内皮细胞,嗜酸粒细胞可见胞质颗粒及细胞器丧失,核的染色质溶解,内皮细胞的异常有核固缩,细胞肿胀,线粒体破坏,细胞膜破裂等,在胶原束之间有变性大嗜酸粒细胞及游离的颗粒,用免疫过氧化酶染色,可见小血管内皮细胞有VCAM-1沉积,并有VLA-4阳性大嗜酸粒细胞黏附,真皮浅表累及血管VCAM-1呈强阳性。
二、复发性皮肤坏死性嗜酸粒细胞血管炎的症状
复发性皮肤坏死性嗜酸粒细胞血管炎的症状
皮疹表现有全身性红色丘疹、出血性丘疹、血管性水肿、风团性斑块、黏膜炎、牙龈炎、全秃等。偶有环状红斑、水肿性损害及水疱。主觉痒。无全身症状,病程长,呈慢性复发过程。
复发性皮肤坏死性嗜酸粒细胞血管炎的检查
嗜酸粒细胞绝对计数增高,达(1.4~6.2)×10/L,血沉加快,血清中主要基本蛋白(MBP)增高(<600μg/L),IgE、IgA、IgG增高,血清蛋白电泳中α及γ球蛋白增高。嗜酸粒细胞在患者血清中生存时间延长。
复发性皮肤坏死性嗜酸粒细胞血管炎的预防
早诊断,早治疗,尽可能寻找病因,进行对因治疗。
复发性皮肤坏死性嗜酸粒细胞血管炎的并发症
可有浅表淋巴结肿大及肝脾肿大。
三、复发性皮肤坏死性嗜酸粒细胞血管炎的诊断
复发性皮肤坏死性嗜酸粒细胞血管炎的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组织活检特点可以确诊。嗜酸粒细胞绝对计数增高,血沉加快,血清中主要基本蛋白(MBP)增高(<600μg/L),IgE、IgA、IgG增高,血清蛋白电泳中α及γ球蛋白增高。嗜酸粒细胞在患者血清中生存时间延长。
须鉴别者有疱疹样皮炎,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Wells综合征,发作性血管性水肿伴嗜酸粒细胞增多,多型性妊娠疹等,上述疾病临床上皆无出血性丘疹,病理上亦有显著差异,故不难区分,Churg-Strauss综合征,临床上有哮喘,组织病理为小到中等大小血管的嗜酸性血管炎,或肉芽肿性血管炎,且有无白细胞碎裂现象等可与之鉴别。
复发性皮肤坏死性嗜酸粒细胞血管炎的治疗
皮质激素具良效,也可合并免疫抑制药治疗。局部外用皮质激素,并用抗组胺药物治疗可获轻度改善。
四、复发性皮肤坏死性嗜酸粒细胞血管炎的保健
一、复发性皮肤坏死性嗜酸粒细胞血管炎食疗方
桑椹汤:桑椹子60克,加清水3碗,煎至1碗半。用白砂糖或红糖适量调味,去渣饮用。适用于腰酸头晕的血管炎患者。
丹参酒:白酒500克,紫丹参90克,浸泡一周后,每次饮30毫升,1日1-2次。适用于脉管炎初期肢冷麻木的血管炎患者。
赤豆桃仁莲藕汤:桃仁15克,赤豆60克,莲藕100克,洗净切成小块,加清水适量煮汤,以食盐少许调味,饮汤食赤豆及莲藕。适用于肢冷血脉不和的血管炎患者。
赤豆煮米仁:赤豆100克,生熟米仁各30克,红枣7枚,红糖适量,着熟后服食。适用于肢体浮肿的血管炎患者。
黄豆冬瓜皮汤:冬瓜皮60克,黄豆60克,清水3碗,煎至1碗,去渣饮用。适用于患肢浮肿,全身贫血的血管炎者。
二、复发性皮肤坏死性嗜酸粒细胞血管炎吃哪些对身体好
1、应吃新鲜蔬菜,如菠菜、油菜、胡萝卜、白菜等含维生素C较高的蔬菜,瘦肉不限。
2、每天临睡前服用一袋新鲜牛奶或香蕉。
3、多食用优质蛋白质食物,如牛奶、鸡蛋、鱼类、家禽等。
三、复发性皮肤坏死性嗜酸粒细胞血管炎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1、忌辛辣、鱼虾、烟酒等刺激性食物。
2、夏季应忌羊肉、狗肉等热量较大的食物,冬季天气寒冷时可适当食用沿海地区由于生活习惯海鲜类可以不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