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原发性高血压 怎样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2016-12-06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郝代云
一、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和鉴别
原发性高血压这一疾病和其它疾病有类似之处,如果不区分清楚便可能会出现误诊,影响整个治疗进程,甚至威胁人们的生命。因此对此种疾病的诊断和鉴别必须重视起来,下面我们看一下这种疾病的鉴别和诊断。
诊断
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至少应包括以下的内容:
1.确定有无高血压。
2.高血压为原发性还是继发性诊断原发性高血压时首先要除外继发性高血压。
3.对高血压进行分期,分级及危险分层。
(1)高血压的分级:指在未服用药物情况下,收缩压(SBP)≥18.7kPa(140mmHg)和(或)舒张压(DBP)≥12.0kPa(90mmHg),目前采用1999年WHO建议的18岁以上成人血压水平分级标准。
(2)高血压病进行危险性分层标准。
根据上述评估的结果和血压水平,可将病人分为以下4组:
①低危组:指男性年龄小于55岁,女性年龄小于65岁的1级高血压患者,无其他危险因素存在。
②中危组:包括许多不同血压水平和危险因素的患者,一些患者血压水平不高,但有多种危险因素;而另一些患者血压水平高,但没有或少有危险因素,这组病人必须诊断严格,治疗谨慎。
③高危组:该组包括危险因素3个,有糖尿病或靶器官损害的1级或2级高血压患者,以及不伴其他危险因素的3级高血压患者。
④极高危组:3级(重度)高血压患者,有1种或1种以上危险因素,以及有临床心血管疾病或肾脏疾病的所有患者,应迅速确定治疗方案,给予最强力的治疗。
4.要充分了解高血压的预后影响高血压预后的因素。
鉴别
在诊断高血压病进行鉴别诊断时一定要牢记两个多数:一是高血压人群中多数为原发性高血压;二是继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多数病因与肾脏有关,包括肾实质(肾实质性高血压,肾素瘤等),肾动脉(肾血管性高血压),以及与肾上腺皮质有关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与肾上腺髓质有关的嗜铬细胞瘤,对高血压患者作鉴别诊断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实施每一种继发性高血压的每项鉴别诊断措施,因此,应该有一定的思路和程序,也就是对具有不同临床特点的高血压患者,想到不同的引起高血压的病因,再采用某些特殊的检查方法加以排除或证实,从而使高血压的病因得以明确,同时减少病人不必要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疾病的正确诊断是治疗的第一步,一定要走好这一步,才能为治疗打下坚实基础。
二、原发性高血压检查
原发性高血压的检查对治疗有重大意义,全面准确的检查,能够使疾病尽快进入明确诊断和有效的治疗阶段。但是,原发性高血压需要怎样检查才能确诊呢?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以免检查的时候两眼一抹黑。
1.尿常规及肾功试验:可为阴性或有少量蛋白和红细胞,急进型高血压患者尿中常有大量蛋白,红细胞和管型,肾功能减退时常有大量蛋白,红细胞和管型。
2.肾功能减退时尿比重低而固定,酚红排泄率减低,血中肌酐和尿素氮增高,尿素或内生肌酐廓清率低于正常。
3.血浆肾素活性和血管紧张素Ⅱ浓度,两者可正常,增高或降低,亦可测血浆心钠素浓度,常降低。
4.X线检查:左室肥厚扩大,主动脉增宽,延长和扭曲,心影可呈主动脉型改变,左心功能不全时可见肺淤血征象。
5.心电图检查:主要表现为左室肥厚,劳损,此外,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左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图形,并发冠心病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则可出现相应心电图改变。
6.超声心动图:二维超声显示早期左室壁搏动增强,合并高血压心脏病时,多见室间隔肥厚,左心室后壁肥厚及左心房轻度扩大,超声多普勒于二尖瓣上可测出舒张的早期血流速度减慢,舒张末期速度增快。
7.眼底检查:可见视网膜动脉痉挛和(或)硬化,严重时出血及渗出,视盘水肿。
8.动脉血压监测:近10多年来获得迅速发展的诊断新技术,有助于诊断高血压及判定治疗效果。
患者千万不要忽视原发性高血压。发现染病一定要及时就医治疗,为健康加把劲。
三、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表现
原发性高血压的表现形式很多,症状也不一而足,这种疾病以多种方式折磨着患者和家属,那么,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呢,它究竟带跟人们多少痛苦?下面请跟着小编的文字一起看一下这种疾病的临床表现。
1.一般表现
高血压按其临床表现特点和病程进展快慢,大致可分为缓进型(缓慢型)高血压和急进型(恶性)高血压。
绝大多数原发性高血压(占原发性高血压95%~99%)属于缓进型高血压,多见于中,老年,其特点是起病隐匿,进展缓慢,病程长达10多年至数十年,因此初期很少症状,约半数患者因体检或因其他疾病就医时测量血压后,才偶然发现血压增高,不少病人一旦知道患有高血压后,反而会产生各种各样神经症样症状,诸如头晕,头胀,失眠,健忘,耳鸣,乏力,多梦,易激动等等,1/3~1/2高血压患者因头痛,头胀或心悸而就医,也有不少病人直到出现高血压的严重并发症和靶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出现相应临床表现时才就医。
2.靶器官损表现
(1)心脏:
高血压病的心脏损害症状主要与血压持续升高有关,后者可加重左心室后负荷,导致心肌肥厚,继之引起心腔扩大和反复心衰发作,此外,高血压是冠心病主要危险因子,常合并冠心病可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症状,高血压早期左室多无肥厚,且收缩功能正常,随病情进展可出现左室向心性肥厚,此时其收缩功能仍多属正常,随着高血压性心脏病变和病情加重,可出现心功能不全的症状,诸如心悸,劳力性呼吸困难,若血压和病情未能及时控制,可发生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咳粉红色泡沫样痰,肺底出现水泡音等急性左心衰和肺水肿的征象,心衰反复发作,左室可产生离心性肥厚,心腔扩大,此时,左室收缩舒张功能均明显损害,甚至可发生全心衰竭。
高血压性心脏病变心脏检查可表现为心尖搏动增强,呈抬举性并向左下移位,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心尖部可有收缩期杂音(1/6~2/6级),若并发左室扩大或乳头肌缺血和功能不全,则可出现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征象,此时收缩期杂音可增强至3/6~4/6级,当心功能不全时心尖部常有第3心音奔马律或出现病理性第4心音,主动脉瓣区第2心音亢进,并主动脉硬化时可呈金属音,因主动脉扩张可出现收缩期杂音,甚至由于主动脉瓣相对性关闭不全产生轻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舒张期杂音,此外,高血压性心脏病变也可产生各种心律失常,如频发期前收缩,阵发性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房颤等等,可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2)肾脏:
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主要与肾小动脉硬化有关,此外,与肾脏自身调节紊乱也有关,早期无泌尿系症状,随病情进展可出现夜尿增多伴尿电解质排泄增加,表明肾脏浓缩功能已开始减退,继之可出现尿液检查异常,如出现蛋白尿,管型,红细胞,肾功能明显减退时,尿相对密度(比重)常固定在1.010左右,由于肾小管受损使尿内β2微球蛋白增多。
高血压有严重肾损害时可出现慢性肾功能衰竭症状,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厌食,代谢性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的症状,由于氮质潴留和尿毒症,患者常有贫血和神经系统症状,严重者可嗜睡,谵忘,昏迷,抽搐,口臭尿味,严重消化道出血等,但高血压病人死于尿毒症者在我国仅占高血压死亡病例的1.5%~5%,且多见于急进型高血压。
(3)脑:
高血压可导致脑小动脉痉挛,产生头痛,眩晕,头胀,眼花等症状,当血压突然显著升高时可产生高血压脑病,出现剧烈头痛,呕吐,视力减退,抽搐,昏迷等脑水肿和颅内高压症状,若不及时抢救可以致死。
高血压脑部最主要并发症是脑出血和脑梗死,持续性高血压可使脑小动脉硬化,微动脉瘤形成,常因血压波动,情绪激动,用力等情况下突然破裂出血,部分病例可在无先兆的情况下破裂出血,临床上以大脑中动脉的豆纹动脉,基底动脉的旁正中动脉和小脑的齿状动脉等动脉出血最常见,其可能原因是:
①上述动脉在高血压时易形成微动脉瘤,动脉硬化多较明显。
②豆纹动脉和旁正中动脉都是由主干直接发出的小分支,它们承受的压力高,尤其在高血压时,当用力,激动或血压骤升时,这些薄弱的小动脉易破裂。
③脑内动脉壁中层平滑肌细胞少,外膜结缔组织不发达,且无外弹力层,上述的解剖特点也是造成脑出血比其他脏器出血多见的原因,脑出血一旦发生,患者常表现为突然晕倒,呕吐和出现意识障碍,根据出血部位不同可出现偏瘫,口角歪斜,中枢性发热,瞳孔大小不等,若血液破入蛛网膜下腔时可出现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象,目前脑出血诊断多无困难,CT检查多能确诊。
高血压引起脑梗死多见于60岁以上伴有脑动脉硬化的老人,常在安静或睡眠时发生,但也有例外,笔者曾见到不少患者白天发病,甚至在情绪激动时发生脑梗死,部分病人脑梗死发生前可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表现为一过性肢体麻木,无力,轻瘫和感觉障碍,一般而言,脑梗死发病比脑出血相对缓慢,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程度较轻,但病情较重和发展较快的病人有时单凭临床表现很难与脑出血鉴别,此时应作脑CT检查才能鉴别。
部分高血压病人脑出血与脑梗死可同时发生或相继发生,这种混合型的脑血管意外近年来似有增多趋势,可导致治疗上的困难。
(4)眼底改变:
详见高血压眼底改变程度的分期。
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表现就是这样,希望小编的这篇文章能对您有所帮助。
四、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
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目的不仅在于降低血压本身,还在于全面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据临床医生表示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还应包括影响高血压患者的其他危险因素的治疗。下面我们简单了解一下这种疾病的治疗方法。
虽然严重高血压造成的死亡率和罹患率最高,但人群中轻、中度高血压的影响面最广,故防治应以此为重点。鉴于高血压是多因素疾病,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临床表现、遗传、社会和个性背景,因人而异地作出最佳选择。一旦确立高血压的诊断,在作出治疗决定之前,必须掌握以下基本原则:
(1)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必须采取综合措施:不同程度高血压应分别对待。中、重度高血压应尽早开始治疗;而轻度高血压,即舒张压持续在90~99mmHg患者可先用非药物措施,无效后才应用降压药。
(2)非药物治疗措施:如减肥、控制体重、低盐饮食、戒烟酒、适当体育运动以及做气功、打太极拳等等,适用于各种程度高血压。轻度高血压经半年左右非药物治疗无效,应采用降压药。对于已并有糖尿病、左室肥厚、冠心病的患者,即使血压轻度升高也应尽早用药治疗,以降低和减轻心脏并发症。
(3)轻、中度高血压:一般采用一种降压药即可奏效,应根据患者的全身情况,选用不良反应小,服用方便的药物;对于重度高血压或有严重并发症的高血压,应采用联合用药方法,尽快控制血压,一般采用2~3种降压药即可。降压药最好应用长效制剂,即降压效果能维持在24h以上,24h血压谷峰比值应>50%,以免造成血压一天内大幅度波动。
(4)个体化原则:由于每例高血压患者情况不一,其发病机制不尽相同,对降压药的反应也不同,因此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必须分别对待,选择最合适药物和剂量,以获得最佳疗效。
(5)除非发生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等高血压急症,一般情况下血压宜经数天或1~2周内逐渐下降为好,避免短期内血压急剧下降,以免发生心、脑、肾缺血症状,尤其是老年病人。
(6)降压治疗一般要求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对重度高血压、老年高血压或伴有明显脑动脉硬化、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若经联合治疗血压仍不能≤140/90mmHg或症状反而加重者,则将血压控制在140~150/90~95mmHg即可,血压降低太多反而会造成心、脑、肾缺血,加剧病情和并发症。
2.药物治疗
常用降压药物:尽管目前降压药多达100多种,但其降压的基本机制不外乎通过各种途径减少血容量和(或)心输出量,以及扩张血管、降低总外周血管阻力而达到降压之目的。
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过程就是这样,希望小编的这篇文章能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