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什么是游走性浅静脉炎_ 游走性浅静脉炎的临床表现

2017-03-22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沈雁菱

一、游走性浅静脉炎的概述

  游走性浅静脉炎是指反复地在身体各处此起彼伏地发作的浅静脉炎。

  血栓性浅静脉炎是临床上的多发病,常见病。男女均可发病,以青壮年多见。血栓性浅静脉炎可以发生于身体的各个部位,通常多发于四肢,其次是胸腹壁,少数呈游走性发作。临床特点为:沿浅静脉走行突然发生红肿、灼热、疼痛或压痛,出现条索状物或硬结。急性期后,索条状物变硬,局部皮肤色素沉着。

  由于病因和病理以及临床特点的不同,又把肢体、胸腹壁血栓性浅静脉炎称为良性血栓性浅静脉炎。把间歇性、复发性的血栓性浅静脉炎称为游走性浅静脉炎。

  游走性浅静脉炎是指反复地在身体各处此起彼伏地发作的浅静脉炎。血栓性浅静脉炎是临床上的多发病,常见病。男女均可发病,以青壮年多见。血栓性浅静脉炎可以发生于身体的各个部位,通常多发于四肢,其次是胸腹壁,少数呈游走性发作。临床特点为:沿浅静脉走行突然发生红肿、灼热、疼痛或压痛,出现条索状物或硬结。急性期后,索条状物变硬,局部皮肤色素沉着。

二、游走性浅静脉炎的病理原因

  关于游走性浅静脉炎的病因,有不少学说,但尚无一个学说被普遍接受。有人提出感染是本病的原因,但病变静脉壁或血栓中很少能培养出细菌,也有提出与血液的凝固性增高,特别是纤维蛋白原增高有关。目前从临床上看与两种疾病有密切关系,第一,它往往是内脏癌肿的体表再现。且许多学者都认识到了本病是潜在内脏癌肿的早期表现。原发癌的部位涉及胃、胰、胆囊、前列腺等器官,特别和胰体尾部的癌变有最密切的关系。第二,它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关系密切,从目前临床报道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早期出现游走性浅静脉炎者占30%~50%,且鉴于本病大多是青壮年男性,开始时呈现游走性浅静脉炎的患者,随后常发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因而认为本病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其整个病程中病变活动阶段的一种临床表现,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

  其发病机制和病理:本病主要侵袭中小浅静脉,具有血栓形成、静脉壁炎症反应的组织学形态,血管内膜下有成纤维细胞浸润,伴继发血栓形成,血栓阻塞的管腔,可因机化而再通,静脉壁可有结缔组织增生和炎性浸润,偶有巨细胞,病变血管附近组织很少有炎症反应,也无脂膜炎。

三、游走性浅静脉炎的临床表现

  游走性浅静脉炎以小腿和足部浅静脉炎为多见,发生于大腿和上肢者较少

  见。其发作时的表现和一般血栓性浅静脉炎也无明显的不同。由于受病变累及的都是中小浅静脉,管腔内虽有血栓形成和堵塞,但也不会引起静脉血液障碍,整个肢体肿胀较少见。临床上表现往往是在肢体或躯干浅静脉附近的一个区域内,骤然出现多数散在红色结节,有疼痛和触痛并与周围有炎症的皮肤粘在一起,病变外形呈线状,一般较短,偶尔有病变的静脉段可长达30cm左右,病变静脉触之是一条坚硬索状物,可分批出现,因此有些部位病变刚出现而其他部位则已消退,本病的特征是:结节很快消退,大多数仅持续7~18D后,索状物逐渐不明显,最终消失,留下局部棕*素沉着,结节不化脓,不坏死,受累肢体亦无水肿形成。全身可出现低热,白细胞增高,血沉加快等反应,每次结节消退后间歇数周或数年,身体其他部位的浅静脉又可同样反应,屡次反复发作,长期患病后,遗留的色素沉着和索状物可布满全身。

四、游走性浅静脉炎的饮食治疗

  1、气血两虚型患者(形体消瘦乏力,患肢肌肉萎缩,皮肤枯皱脱屑,创面经久不愈)宜 食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如瘦肉、鸡蛋、牛奶等。可用党参、黄芪、白术、大枣炖牛肉食 用。

  2、血瘀阻络型静脉炎患者(喜暖怕冷,足趾端皮肤苍白,持续胀痛,无溃疡),可进食 生姜羊肉汤、鸭、鹿血、山碴、桂枝、桂圆肉;忌生冷。

  3、热毒伤络型静脉炎患者游走性血性浅静脉炎,趾端可发生坏疽及溃疡),宜 食清热解毒,易消化的食物,如绿豆、赤小豆、茶、梨、西瓜、马齿觅等。可饮用菊花茶、 金银花露或用荷叶、竹叶、鲜车前煎汤代水。

  营养饮食原则

  1、饮食宜清淡多汁,容易消化且营养丰富,忌食辛辣、肥腻之物,如辣椒、花椒、大 蒜、胡椒等。

  2、经常食用大量新鲜水果、蔬菜、生坚果、植物籽、大豆制品及全谷食物,以满足机 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

  3、宜多食用生姜,可促进血液循环、净化血管、稳定血压。

  4、多喝银杏茶水,可以改善微循环及大脑功能,具有抗氧化作用。

  5、禁止食用任何乳制品、煎炸食物、盐腌食物及加工食品。

  6、忌食生冷之物,如冰棍、汽水、凉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