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老人肌肉萎缩的危害有哪些 怎样有效预防老年性肌肉萎缩症

2017-05-24 来源:快问养生编辑部 作者:康傲珊

一、老人肌肉萎缩有哪些 危害

  1、周围神经的中毒性损害,包括饕物、有机物、无机物、细菌毒素,这是肌肉萎缩的危害之一。

  2、周围神经损伤,如脊神经的撕裂伤、挫伤,压迫臂丛的产伤,神经的缩窄性压迫神经电击伤,放射损伤及烧伤等。

  3、周围神经炎,包括感染性、感染后和变态反应性病变及胶元结缔组织病和洁节病性周围神经病等。

  4、肌肉萎缩的危害还有原发性或遗传有关的周围神经疾病,如进行性腓肌萎缩症,遗传性肥大性间质性神经病,肌萎缩性共济失调,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病,遗传性共济失调性多发性神经病,家族性遗传性腓肌萎缩型共济失调综合症,家族性复发性压迫性周围神经麻痹,家族性复发性周围神经病,遗传性间质性脊炎神经病。

  5、 其他,代谢性疾病中的周围神经病,恶性疾病中的周围神经病,周围神经肿瘤。

二、老年性肌肉萎缩症如何预防

  锻炼——有氧运动

  根据自己的年龄和身体状况选择适当的锻炼项目,做有氧运动。人体的肌肉组织与其它组织、器官一样,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进行新陈代谢。老年人肌肉组织的新陈代谢特点是:已经发展到负平衡,即新生少于损失,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加重。锻炼的目的是让负平衡的发展减慢。每次运动之后应立即躺下或坐下来休息1小时左右。因为肌肉的新生不可缺少生长激素。而生长激素在睡眠和运动后立即休息时大量制造。所以,晚上睡觉前做适当的锻炼肌肉的运动(活动量小),运动后马上洗脸、洗澡,然后睡觉,更有利于肌肉的新生。

  合理营养——红肉不可少

  为增加肌肉的新生,必须保证蛋白质营养,因为蛋白质是制造肌肉组织的主要原料。营养学家主张,为了健康长寿应多吃鱼肉,少吃红肉。这种说法有其科学道理,但少吃不等于不吃。研究发现,红肉和乳制品中含丰富的肉酸。肉酸可增加骨骼肌的有氧能力,有效防止肌肉疲乏。红肉中还含有丰富的肌氨酸。吃红肉的人每天能从饮食中摄入1~2克肌氨酸,吃素的人则摄取较少。

  保持适当的雄激素

  研究发现,补充脱氢外雄固酮(简称DHEA)能够稳定地增强肌肉力量。DHEA是肾上腺以胆固醇为原料制造的类固醇激素,DHEA可以转化为睾酮。

  需要足够的锌

  维持适当水平的锌浓度。由脑垂体合成的生长激素,如果能够及时与锌按1∶1比例结合,其效力可显著提高。此外,含锌酶促进肌肉蛋白的合成。所以,应通过补锌维持机体较高水平的锌浓度。

三、老年人肌肉萎缩如何护理

  1、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较强烈的长期或反复精神紧张、焦虑、烦燥、悲观等情绪变化,可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使肌跳加重,使老人肌肉萎缩发展。

  2、合理调配饮食结构。老人肌肉萎缩患者需要高蛋白、高能量饮食补充,提供神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重建所必需的物质,以增强肌力、增长肌肉,早期采用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磷脂和微量元素的食物,并积极配合约膳,如山约、苡米、莲子心、陈皮、太子参、百合等,禁食辛辣食物,戒除烟、酒。中晚期患者,以高蛋白、高营养、富含能量的半流食和流食为主,并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以维护患者营养及水电解质平衡。

  3、劳逸结合。忌强行性功能锻炼,因为强行性功能锻炼会因骨骼肌疲劳,而不利于骨骼肌功能的恢复、肌细胞的再生和修复。

  4、严格预防感冒。老人肌肉萎缩患者由于自身免疫机能低下,或者存在着某种免疫缺陷,老人肌肉萎缩患者一旦感冒,病情加重,病程延长,肌萎无力、肌跳加重,特别是球麻痹患者易并发肺部感染,如不及时防治,预后不良,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5、预防胃肠炎,维持消化功能正常。胃肠炎可导致肠道菌种功能紊乱,尤其病毒性胃肠炎对脊髓前角细胞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从而使老人肌肉萎缩患者肌跳加重、肌力下降、病情反复或加重。老人肌肉萎缩患者维持消化功能正常,是康复的基础。

四、肌肉萎缩有几种类型

  1、中枢性肌萎缩:

  它不属于该病的常见症状,通常还会伴反射亢进或者是病理反射。缺血性肌萎缩:病人这种肌肉萎缩通常大多原因是因为各种动脉炎、还有血栓带来等肌肉缺血还有无菌性坏死所诱发的。

  2、废用性肌萎缩:

  废用性肌肉萎缩属于遗传类疾病,废用性肌肉萎缩的症状主要为肌肉废用、肌肉无力,收缩困难,肌肉体积明显减小等。废用性肌萎缩的出现往往和长期不运动有关,并且大多时可逆性的。所以专家提醒,为了尽力免得发觉这种肌肉萎缩得症状,病人必须要加强体育锻炼等。

  3、神经源性肌萎缩:

  神经源性肌萎缩比较常见,经常会浮现肌束抖动,一般是因由下运动神经元以及其损害所诱发的,病人前角细胞和脑干运动神经核受到严重损害时患者的肌萎缩常常出现节段性的分布,大多是以肢体远端为比较多见,并且有的对称或不对称,但不会出现感觉障碍。一旦进行肌电图检查,还会发觉患者的肌肉萎缩变薄,并且镜下一般呈束性萎缩改变。

  4、肌源性萎缩:

  肌源性萎缩也是肌肉萎缩疾病的症状,常见表现为近端型骨盆带和肩胛带现象对称性得肌萎缩,而且因为病人肌无力的现象越来越突出,所以经常会发生无肌纤维震颤以及感觉障碍等一些现象。

  不同类型的肌肉萎缩的症状表现也是不一样的,同时他们的治疗方法也是有一定的区别的,希望大家都能积极的了解和掌握。如果身旁有此类的人群,不妨积极的去正规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核实。另外,在生活中应尽早的对该病加强预防措施,保护我们身体不受此病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