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_ 如何应对青少年心理问题
2017-06-25 来源:网友编辑 作者:马宛筠
一、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一、学习适应不良型学习适应不良型是中学生中常见的一种适应型障碍。
中学生往往由于学校适应不良严重影响学习,更不上班级,甚至造成中途休学或辍学。主要表现在情绪、行为、生理功能三个方面。
(1)情绪方面。抑郁、焦虑、强迫、恐怖、厌烦、退缩等是常见的表现,具体表现为害怕学习,上课注意力涣散,思考乏力,听不好课,做不好作业,但又想把学习搞上去,产生焦虑;有些同学害怕或回避上学,或有恐惧反应,或呈萎靡状态;有些同学有矛盾观念和愤怒反应,易激惹,依赖性增强。
(2)行为方面。学习适应不良的同学均有行为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能力抑制。以往学习能力良好,成绩不错,适应不良后学习能力受到抑制,产生学习困难,上课无法做笔记,记忆力下降,作文写不出,稍复杂的题目无法解决等;因注意力不集中常常不能持续做一件事,莫名其妙地终止作业或看书,无目的地摆弄小物件或发呆等。第二,社会性退缩。与同学交往减少,学习、生活活动也减少,不愿发言,不想运动,体育课也提不起劲,成为同学活动的旁观者,游离于同辈群体之外。第三,品行絮乱。行为违反与年龄相符的社会规范和准则,如逃学、斗殴、说谎、偷窃、抽烟、离家出走等现象均有可能出现。还有些学生活动过度,寻求快乐和刺激,如沉溺于电子*、不遵守纪律、袭扰他人。第四,行为倒退。行为像儿童,学习无目标,活动无计划,喜欢儿童游戏,不合群但不是因为退缩,而是和同学玩不到一块,谈不到一起。
(3)生理功能方面。表现在上课头昏、脑胀,入睡困难,以及腰酸背痛、心悸、乏力等,身体检查则没有特定的躯体问题。
二、强迫型这是一种以强迫观念、强迫冲动或强迫动作为主要表现的心理问题。
自己能意识到这些表现不合理、不必要,但不能控制和摆脱,深为焦虑和不安。它对同学的学习、生活和在校适应有很大的不良影响,应及时接受辅导。具体表现为:
(1)强迫观念。如脑内反复回旋某歌曲的旋律、别人对自己说的话;作业或考试后总觉得写错了字或做错了题,上学路上总疑惑忘带书或文具;总是担心考试失败、挨老师批评,担心自己会发胖;看到小刀就会想到会割破手;脑中总是出现一些如“1+2为什么等于3”、“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等无实际意义的想法。
(2)强迫冲动和强迫动作。如在考试时,总觉得想要大小便,但并不去上厕所;看到老师或父母总是想辱骂、吵闹或打架,但表面上却顺从平静;反复检查自己任何一次作业或试卷;总是在路上数石块数或步数。
二、如何应对青少年心理问题
一、高中生更容易理解父母
初中生顶撞父母的情形最严重,而多数高中生更容易理解父母。高中生减少了与父母之间的直接冲突,多数高中生基本上能与父母保持一种肯定和尊重的关系,他们更希望能与父母站在同等的地位探讨和决定某些问题,希望能与父母和睦相处。
但同时存在着一个问题,就是高中生的心理问题明显比初中生多。在高中生群体中,会存在一些情绪方面的问题,如心烦、看不进去书、焦虑、抑郁等,同时还有比较严重的问题,像精神衰弱、心理应激障碍等。专家分析说,这是孩子成长的烦恼。
现在独生子女比较多,在不少人看来,独生子女的心理问题更多,但调查则显示,非独生子女的心理问题略多于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比独生子女更容易产生强迫、敌对、恐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也相对容易出现头昏、头痛等生理方面的问题。
而独生子女更明显的心理问题是不适应、自我中心和早熟等。心理专家分析说,家长过度保护带给子女的常常不是安全和欢乐,而是焦虑和失望。当他们一旦离开父母走向社会时,就会出现严重的不适应。另外,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没有与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经验,在情感上容易形成自我中心,不善于体会共享的欢乐,缺乏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又由于他们在家庭中缺乏可供仿效的儿童,他们只能模仿成人,容易形成言行上的早熟现象。
建议
1、学校要出“实招”
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孩子有心理问题非常正常,作为家长切莫如临大敌,关键要看如何应对,帮助孩子早日调整过来。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视,学校都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青少年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已经有了很大提升。然而从问卷反馈的信息来看,虽然学校在心理健康方面的工作宣传得多,真正有效的执行措施却是有限的。比如一些学校做过“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宣传”,但“从未开展过相关的服务和活动”。学生渴望学校能真正做一些适合他们的活动,从而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学校应创造有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环境,尤其要重视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
2、家
长不要过度保护。心理专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爸妈“管得太宽了”。过度干涉和保护、严厉批评和惩罚、拒绝和否认,都可能会造成青少年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家长要了解初中生和高中生不同的心理特点,许多事情要学会放手和放心;要接纳他们的成人感,要尊重子女;理解他们想要独立的想法,给他们空间,让他们得到充分的自我发展。在讨论问题时把子女看成一个有思想的独立的个体,给他们发言权;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会使子女更有支配自己的能力;当子女的确需要帮助时,不要冷嘲热讽,要给予他们最大的理解和支持。
三、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是怎样的
青少年心理健康是指青少年在德、智、体各方面得到良好发展,能在学习和社会活动过程中与人建立良好关系,能谅解他人,辨别是非,在遇到困扰时能克服困难。
目前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尚无统一公认的标准。综合多数心理学家和医学家的观点看,青少年心理健康起码应具有如下标准:
1.身体健康,智力正常。
身体健康、智力正常是衡量心理健康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是正常生活工作的基本条件。
2.人格完整,意识良好。
心理健康的青少年胸怀坦白,言行 一致,表里如一,热爱生活,兴趣广泛,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并自尊自爱,尊重他人,善于调节自己的言行举止,使其性格、情感都能符合其年龄特点。
3.乐于交流,善于结友。
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善于结交知心朋友,与朋友能沟通心灵,友好相处,对矛盾和分歧,能正确对待,妥善处理,并有乐于助人的愿望和行为。
4.情绪稳定,乐观开朗。
情绪是心理健康的温度计;乐观能使人心情开朗。保持相对的乐观、稳定的情绪,就能在顺境中积极向上、谦虚谨慎,在逆境中意志顽强并能战胜困难。
5.有所追求,积极进取。
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理想、有信念、有追求,敢于面对现实,勇于承 担责任。
四、如何预防青少年心理强迫症?
强迫症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青少年心理强迫症患者无一例外与家庭教育过于严格、刻板和自身追求完美无缺的生活模式有着重大关系。
所以,应当双管齐下预防青少年心理强迫症:一是家庭努力营造宽松的氛围,二是及早发现、纠正可能引发孩子强迫症的不良习惯。
家长方面,家长与孩子沟通时,最好能站在与孩子平等的立场上,少指责孩子,多挖掘、放大孩子的优点,多鼓励、接纳他们,避免思维和行为偏激。许多家长要求孩子从小养成认真细致的生活习惯,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切记:千万不要过分和极端。
青少年自身,明白什么是强迫性格缺陷并主动进行强迫性格的自我控制,能够使防治心理强迫症的工作事半功倍。那么,青少年朋友该怎么做呢?
首先,青少年要切记不要过分在乎自我形象,不要过于追求完美。不要老是问自己:我做得好吗?这样做到底行不行?别人又会怎么看我?
其次,要学会顺其自然。青少年心理强迫症的一大特点是喜欢琢磨,一个芝麻大的事情常常会想出天大的事来。因此青少年在思考问题时,要学会接纳他人,不要钻牛角尖,要明白:适应环境远比改变环境重要。
最后,就是要学会享受过程,不过分看重结果。做事情都抱着一种欣赏、感受和体验快乐的心态。牢记一条生活准则:凡事只许想一次、做一次,力戒重复和不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