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老人保健都有哪些小常识 中老年人养生保健的知识

2017-07-24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孙小凡

一、中老年人养生保健的鸡个小秘诀

  (1)吃得合理。少吃多餐,吃营养均衡的低脂肪食物。

  (2)喝得适当。多喝水,少喝酒

  (3)戒烟。戒烟不分迟早。吸烟会增加人体患心脏病或癌症的机会并缩短寿命。

  (4)散步。散步是保持机敏灵活和健康的较好办法。新鲜空气比补药更好。

  (5)多寻求乐趣与家庭、朋友了邻居保持联系。记住要活到老、学到老、教到老。

  (6)积极自信。爽朗乐观使人容易接近你。

  (7)时时当心。你的生命和别人的生命有赖于你头脑清醒,视力清晰。

  (8)性生活。性生活没有年龄限制。

  (9)运动对你有好处。不很剧烈的运动对你的健康是有益的,而且还可使你接触其他人。游泳和适应性锻炼特别值得推荐。

  (10)药物。不滥用抗抑郁药和安眠药。只服用医生推荐的药物。

  老年人的养生保健格言

  身不怕动,脑不怕用,气大伤身,量小短命,不气不愁,活到白头;早晨起来练一练,练出一身汗,小病不用看,多练多乖,不练就呆;常打太极拳,益寿又延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日食三餐搭配好,粗粮细粮都吃点,早好午饱晚饭少,少吃炸食少吃盐,烧烤熏食离远点,多吃咸盐,少活十年,欲得长生,肠中长清。

  鱼生火,肉生痰,青菜豆腐保平安,母鸡炖大枣,常食抗衰老,饭前先喝汤,老了不受伤,饮食八分饱,百岁不显老,大蒜是个宝,常吃身体好,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鼻子不通,吃棵大葱,大葱沾酱越吃越壮

  基本吃素,饭后百步,遇事不怒,劳逸适度,多吃豆,少吃肉,老了以后能长寿,宁可无肉,不可无豆,宁可食无肉,不可饭无汤,饭前喝汤,胜过开药方,吃饭先喝汤,苗条又健康,想长寿,吃豆腐少吃肉。

  该吃吃,该喝喝,啥事别往心里搁。

  每餐缺一口,不活一百也活九十九。

  每天少一口,一年省一斗。

  了解了这些老人保健小常识,老年人们和家里面有老人的年轻人一起学起来吧,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请多关爱老人,多关注他们健康,让他们有个好的晚年。

二、秋季老人保健小常识大全

  秋天的脚步已经渐渐来临了,在这个秋高气爽的季节里,老人保健过程中也是要多加注意季节的变换带来的影响,那么秋季老人保健有哪些常识呢?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秋天气候转凉,是进行室外运动的好时机,老年人可根据个人的爱好和兴趣,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选择适宜的锻炼项目,如散步、慢跑、做操、练拳、打球、郊游等。

  调节饮食,养肺生津相较于年轻人来讲,老年人的五脏更加衰弱,肠胃也相对薄弱,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再不讲究饮食,生冷无节、饥饱无常的话,势必伤胃犯病。因此,在秋季,应经常提醒老年人少吃多餐,多食用熟软开胃、易消化的食物。原创常识

  为老年人选择食物时,可以选择甘平润燥、养肺生津的食物为主。比如:梨、百合、麦冬、荸荠、山药、猪肺、莲子、藕等食物可以多食。积极预防,易发疾病秋季的特殊气候特点,使得老年人极易发生秋燥咳嗽、感冒、慢性支气管炎、胃病、风湿病、哮喘及心脑血管等疾病。

  因此,老年人应结合自己的体质情况重点防范,积极控制原发疾病,警惕秋季易发疾病。愉悦身心,陶冶情操自然界秋风萧瑟的景色,容易引起老年人悲观伤感的消极情绪。因此,老年人还应重视精神方面的保健。作为晚辈,平时应提醒老人适当选择参加琴棋书画、养花种草、玩物赏鸟、旅游休闲等文化*活动,以使老人们愉悦身心、陶冶情操。除此之外,子女还应尽可能多抽出点时间与老人聊聊天。

  温差变化,预防感冒秋季温差变化较大,风寒邪气极易伤人,加上老年人抵抗力和适应能力降低,尤其易患感冒、肺炎、肺心病,甚至发生心衰而危及生命。对秋令时节气候与健康的关系,子女们应有所了解。要注意让老人防寒保暖,有条件的可让他们每日坚持用冷水洗脸、擦鼻,甚至洗冷水浴,以提高耐寒防感冒能力。

三、老人生活保健常识介绍

  老人生活保健常识不少老年朋友不清楚,因此大病小病不间断的出现,想要战胜疾病,了解好老人生活保健常识很重要,建议老年朋友参加一些有益的培训和活动,配合医生的医疗,定期检查身体,发现不利迹象,应及时预防和治疗。

  老年人应该避免各种不利的环境和精神刺激。老人生活保健常识:必须根据个人性格和兴趣培养乐观幸福的生活态度,例如静坐养神,和朋友聊天,去池塘边观鱼,走进森林听鸟儿的歌唱。这可以使他们的生活更健康,生命更长寿。

  心态平衡也是老人生活保健常识之一,在人生的旅途中,进入老年或退休是一个大的转折,这一转折将给人的心理状态、生理机能、生活规律、饮食起居、人际关系、社会交往等带来很大变化,其中以心理变化更为突出、重要。失落、孤独、易怒、悲观等不良情绪长期下去,将导致食欲减退、睡眠不好、免疫功能下降、老年性疾患加重,尤其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因此,老年人一定要保持心态平衡、情绪稳定。

四、关于中老年人五脏病变的小知识

  (一) 肾脏的病理变化和症候表现:中老年人肾气日衰,肾精不充,清窍失养,则精神萎靡而健忘,耳聋;肾虚,骨髓失养,骨弱无力,则腰膝酸软;肾主二阴,肾气不充,二阴不固,则大小便失禁,阳萎遗精;肾虚,元阳衰微,则畏寒,肢冷,手足不温,倦怠踡卧。故中老年人肾精不足者,常可出现耳目失聪、健忘、精神萎靡;腰酸、腿软、阳萎、遗精、两便失禁等证。高龄老人还会出现畏寒肢冷、手足不温、倦怠踡卧等症。

  (二) 肝脏病理变化和症候表现:肝藏血,指肝是储藏血液的脏器,具有调节周身血量的作用,所谓“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肝血充足,则人动静有序,活动自如。然而,中老年人肝脏机能趋于衰弱,加之年老生化之源不足,故往往是藏血少而调节力差。中医认为目受血而能视,筋受血而能动,如果肝血不足,使目失其荣,筋失其养。目失其荣,则视物昏花,眼目干涩而眩晕;筋失其养,则拘挛而动作迟缓。肝乃罢极之本,可耐受疲劳,肝血不足,则不胜劳累,稍觉劳累,其症状即加重。故中老年人肝血不足者,常可出现眩晕,眼目干涩,视物昏花,筋脉拘挛而动作迟缓等症。

  肝主疏泄,可条达气机,疏畅情志,流通血脉。中老年人肝木气衰,则消化力弱;疏泄失常,则情志失调。故中老年人肝失疏泄者,常可出现不思饮食,胸胁胀满,烦躁易怒等症。

  (三) 心脏病理变化和症候表现:心主血,主神志。血为心所主,心脏具有推动血液循环,营养全身的机能。心血充盈,则神得以养,精神充沛。中老年人心气衰弱,心脏鼓动无力,则心悸而觉心中空虚;汗为心之液,心气虚,心液外泄,则汗出;心血不足,血不养神,则神疲嗜卧,或失眠、多梦;面、舌均为心之外候,心虚则血不上荣,故面白而舌质淡。

  临床上常见的老年患者,心悸、胸闷、胸痛等证,均因心气虚弱,心脉瘀阻所致。胸痛,甚则面、唇青紫,冷汗出,四肢厥冷,脉微欲绝,此为心阳暴脱之证,亦属老年病中多见。

  (四) 脾脏病理变化和症候表现: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运正常,营养充盈,则肌肉丰满,四肢强健有力。中老年人脾虚不运,消化吸收机能失常,则食少纳呆,大便溏泻;升降失职,气机阻遏,则脘腹胀满疼痛;脾主四肢肌肉,中气不足,则四肢倦怠、乏力,消瘦;脾主统血,脾虚血失统摄则见出血等证。此外,还有脾虚不运,水湿内停的浮肿;中气下陷的脱肛等,也都是老年脾虚而出现的常见证候。

  (五) 肺脏病理变化和症候表现:肺主一身之气,通过呼吸,吐故纳新,与自然界大气进行气体交换,以形成胸中之宗气。肺气通调,则水道畅通。中老年人肺气虚损,气机壅塞,则呼吸气促,胸闷胸憋;肺气上逆,则生咳嗽。老人虚咳,以干咳无力为其特点;呼吸吐纳不足,则喘息;气虚肌表不固,则汗出;肌肤防御机能减退,则易感冒。故中老年人肺气虚损,常见呼吸气促、咳嗽、喘息、胸憋气短、汗出、易感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