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长期卧床的饮食 老人长期卧床护理方法
2017-11-04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乐语琴
一、老年人久病卧床吃什么好
一、老年久病卧床食疗方
调理脾胃 春末夏初(即长夏)为最佳时机。脾在志为思,思虑过度或所思不遂都会伤脾、暗耗心血。
首选白米为底,熬煮至煳状的粥,冬季可加点姜或葱白,若要增加纤维质的摄取,可在熬粥时加入青菜、瘦猪肉等抗寒防伤风感冒。除粥品外,也可吃地瓜、红枣、山药等清甜食物。
香砂六君子汤(人参、白朮、茯苓、甘草、陈皮、半夏、木香、砂仁)兼治脾胃虚寒及气滞滋养气血
鹿茸、鹿角胶、鹿角霜都是防止骨质疏鬆的药,又如含有动物胶质的食物,甚至鸡脚、鹿筋等,以及海产的花胶、鱼翅、海参等,都是滋益肾阴的食疗品。核桃肉、黑芝麻也有补肾的效果,但是一次不宜吃太多,以免上火。骨质疏鬆病患者忌食含有大量草酸的食物:例如老菠菜、竹笋、茭笋,芋头等。
二、老年久病卧床吃哪些对身体好?
1、多食用可增加免疫功能的食物,如香菇、蘑菇、木耳、银耳等。
2、可以多喝点汤,比如排骨汤,鱼汤之类的。
3、要为病人提供充足的热能和蛋白质,多食用优质蛋白质食物,如牛奶、鸡蛋、鱼类、家禽等。
二、老人卧床有什么护理法
(一)怎样为卧床老人整理床铺
1.关好门窗,移开床旁桌、椅。如病情许可,放平床头,便于彻底清扫。
2.协助老人翻身至对侧,松开近侧床单,用床刷从床头至床尾扫净床单上的渣屑,应注意将枕下及老人身下各层彻底扫净,然后将床单拉平铺好,协助老人翻身卧于扫净之一侧。转至对侧以上法逐层清扫,并拉平床单铺好。
3.整理被盖,将棉被拉平,为老人盖好。
4.取下枕头揉松,放于老人头下。
(二)怎样为卧床老人更换床单
1.酌情关好门窗,移开床旁桌、椅。
2.放平老人,帮助老人侧卧在床之-边,背向护理人.枕头与老人一起移向对侧。
3.将脏污床单卷起.塞入老人身下,扫净垫褥上的渣屑。
4.将清洁床单铺在床的一边(正面在内),迭缝中线与床中线对齐,将上半幅卷起塞在老人身下,靠近侧的半幅自床头、床尾、中间、先后履平拉紧塞入床垫下,帮助老人侧卧于清洁床单上,面向护理人,转至对侧,将脏污床单自床头至床尾边卷边拉出,然后将清洁床单拉平,同上法铺好,帮助老人取仰卧位。
5.盖好棉被,拉平,使老人舒适平卧。
6.一手挟住老人的头颈部,另一手速将枕头取出,更换枕套,给老人枕好。
(三)怎样扶助卧床老人向床头移动
1.放平靠背架,取下枕头放于椅上,使老人仰卧,屈起双膝;
2.护理人一臂伸入老人肩下,一臂托住老人的臀部,在抬起老人的同时,嘱老人用双手握住床头栏杆,并指导老人用双足抵住床面挺身上移。放回枕头,再支起靠背架,使老人卧位舒适。
三、卧床老人几种并发症防治
1 防止压疮
长期卧床使身体的重量长期压迫某处组织,使该处的皮肤、皮下组织长期得不到动脉血液的供给,导致组织缺血缺氧,易形成压疮,因此应保持老人床铺松软、清洁、干燥、无渣屑,每日2~3h协助老人翻身,对受压处皮肤进行环行按摩,动作轻柔,骨突处用垫圈,若皮肤出现压疮,及时处理疮面,防止压疮进展,恶液质、癌症晚期的老人可采用气垫床。
2 防止坠积性肺炎
由于老人卧床时间太长以及重力作用,会引起排痰不畅甚至形成坠积性肺炎。应积极指导老人做深呼吸,主动咳嗽,同时轻拍老人背部,以促进痰液排出,根据病情更换卧位姿势,积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保证营养水分的摄入,防止痰液粘稠。
3 防止静脉血栓的形成
长期卧床使静脉血液回流减慢,老人血液粘滞度增加,易发生静脉血栓,尤其双下肢多见。每天给老人按摩机体肌肉,活动关节,以促进血液循环,同时鼓励老人多做自主运动,注意观察末梢血液循环,发生异常,及时处理。
4 防止泌尿感染
部分老人卧位时排尿不习惯,再加上膀胱肌无力,易发生尿滞留,继发尿路感染。应保证老人每日足够的摄水量,每晚用温水擦洗会阴部,需导尿者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注意观察老人有无尿频、尿急、尿痛及发热症状,如发现异常,应及时按医嘱应用抗生素。
四、老年久病卧床的症状
(1)神经系统 ①感觉改变:长期卧床的老人常伴有感觉异常和痛阈降低。当瘫痪患者累及感觉传入神经纤维时,很快表现出来在损伤水平以下的。②运动功能减退:长期卧床病人所有运动均低于每天进行日常活动久坐的人,这种情况在弛缓性瘫痪引起的运动受限者更为明显。③自主神经系统不稳定:长期卧床的老人自主神经系统活动过度或活动不足,结果很难维持自主活动的平衡状态,因而病人不能适应姿势变更等日常活动,自主神经系统不稳定,还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
(2)肌肉系统 长期卧床最明显的体征发生于肌肉系统,瘫痪病人尤其如此。①肌力耐力减退:卧床1周以后肌力可丧失20%,以后每卧床1周将使剩余肌力减弱20%。在无任何运动神经受损时,人的优势侧握力如果是50kg,制动1周以后只有40kg,2周以后为32kg,3周以后则为25kg,依此类推。而肌力恢复的速度则要缓慢得多,按每天以最大肌力参加锻炼计划的人计算,每周只增加原有肌力的10%。耐力丧失是肌力减退的结果,其发生速度与肌力减退一致。②失用性肌萎缩:肌肉体积缩小是长期卧床最明显的征象之一,也是肌力耐力减退的原因。在弛缓性瘫痪患者中,因下运动单位动作电位消失其所支配的肌肉纤维丧失了收缩能力,逐渐产生肌肉萎缩。在上运动神经元受损引起的痉挛性瘫痪病人或是夹板固定的病人,肌肉萎缩可以只有正常体积的30%~35%。③协调不良与肌肉挛缩:肌肉萎缩、肌力减退及耐力受限等因素引起动作协调不良,表现在上下肢体严重地影响病人完成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病人出现不协调的主要原因是影响运动单位或更高级中枢的病变,但卧床本身也是起一定作用。肌肉萎缩常伴有肌肉挛缩,多见于膝屈肌和伸肌,给站立和行走带来严重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