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理脾胃不和的中成药 如何调理脾胃不合_
2017-08-02 来源:网络分享 作者:吕香寒
一、调理脾胃不和家庭必备的中成药
如今社会很多人的意识不够合理,不少人出现了脾胃不适的症状,除了要做好饮食调理以外,不妨吃一些调理脾胃的中成药,下面中就为大家介绍调理脾胃的常用中成药。
积食选用保和丸
脾胃患病一般表现为胃痛、总有饱胀感、食欲减退,甚至出现呃逆、烧心等症状,老百姓多称之为“脾胃不和”。
常见的脾胃不适多为食滞胃脘证,发病前患者常有暴饮暴食或饮食不洁史,表现为饮食停滞、打嗝出酸腐之气等消化不良的症状,治疗可用消食导滞的法则,用(加味)保和丸、枳实导滞丸、木香槟榔丸、槟榔四消丸等中成药较为合适。其中保和丸侧重于消食化热;加味保和丸侧重于平素脾虚湿阻合并食滞;枳实导滞丸则侧重食滞兼有湿热中阻。
腹胀选用香砂和胃丸
现代人工作压力大,饮食不节。季节交替之际,脾胃病更易多发。对大多数脾胃不和的患者来说,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引起的食欲不振、腹部胀痛、大便不调等可用香砂和胃丸来调治。该方以香砂六君子汤为基础,加理气、消食、祛湿中药组合而成,功效健脾开胃,行气化滞,适用范围较广。但是,同时伴有口臭、恶心、大便秘结、舌红苔黄等明显实热证患者及有口干、舌红少津、大便干等阴虚患者不适用该药。
如果患者胃部不适、经揉按或保暖后减轻、乏力、手足不温,可选用温胃舒,顾名思义,其有温胃暖中作用,适于胃脘寒凉,饮食生冷、受寒更痛。虚寒胃痛冲剂、胃气止痛丸、附子理中丸也属此类药品。但如查看舌象发现有舌红、苔黄或腻等湿热症状及急性胃痛就不适用。
胃痛选用牛黄清胃丸
胃痛伴胃酸增多和口渴爱喝冷饮、大便干、小便黄等热象的胃热症状,治疗可泻火清胃,可使用牛黄清胃丸、黄连上清片、一清胶囊、新清宁片等。但此类药不可多用或长期应用,大量使用易伤脾胃阳气,使人体虚。如服用后未见明显好转,应去医院专科诊治。
病史较长、上腹部隐痛灼痛、口燥咽干、饮水不解渴、手足心热、消瘦乏力,舌红少苔等胃阴不足型脾胃病,适用养胃舒治疗,此类药还有阴虚胃痛颗粒等。
如见胃胀作痛、恶心、口中黏腻、口苦、口干、口臭、大便不爽等症,都属于湿热所致,可选用肠胃康。若同时还出现腹泻,可服用葛根芩连微丸。
萎缩性胃炎选用摩罗丹
萎缩性胃炎患者适用摩罗丹,它药物组成较多,只要对证,其他胃病同样可以服用。主要起和胃降逆,健脾消胀,通络止痛作用,凡有阴虚、湿阻、气滞、血淤均可使用,但有气虚无力、面色无华、手足不温等表现的阳虚患者不宜服用。
中国人脾胃多不和,家中可常备些中成药,但要对症用药,如自己无法分辨,应去正规医院诊治。
二、调理脾胃不和的家庭药膳
很多宝宝容易出现脾胃不和的症状,中医介绍,脾胃不和常会出现食欲减退、食后腹胀等症状,那么脾胃不和该如何调理呢?下面中医就为大家推荐一些健脾化湿、消食健胃的食物。
祖国医学认为,脾的生理功能是主运化、升清和统摄血液。机体生命活动的持续和气血津液的生化,都依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因此又称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是“后天之本”。如果脾的运化、升清功能失职,就会造成水谷、水湿不运,消化功能减退,以及脾不统血、清阳不升等病理改变,从而出现腹胀或腹痛、纳少、便溏、浮肿、困重、内脏下垂、出血等脾病的常见症状。胃病以受纳、腐熟功能障碍及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为主要病理改变,从而出现食少、脘胀或痛、呕恶、呃逆、嗳气等胃病常见症状。中医认为,脾开窍于口,如果脾失健运,则会出现口淡无味、口腻、口甜、口苦等口味异常,从而影响人的食欲。为了调养脾胃,可以经常选食一些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化湿、消食健胃等作用的食物。
山药
有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的作用。《本草正》称其能“健脾补虚,滋精固肾,治诸虚百损,疗五劳七伤……”本品因含有较多的营养成分,又容易消化吸收,且药性平和,补而不滞,滋而不腻。故尤其适用于慢性疾病或病后虚弱羸瘦患者的调养。
【药膳】山药苡仁粥
山药粉60克,薏苡仁30克。先将薏苡仁洗净水煮,将熟时,调入山药粉,用文火继续煮至粥熟。早晚温服。功能健脾益气,渗湿止泻。适用于脾气虚弱、食少便溏,或脾虚不运、湿浊下注之妇女带下等证。
白扁豆
有补脾和中、化湿的作用。由于本品既能健脾化湿,又能消暑和中,且药性温和、补而不滞,故尤其适用于脾虚湿盛、运化失常所致的食少、便溏及脾虚而湿浊下注、白带过多者,还常用于夏日暑湿伤中、脾胃不和所致的吐泻。食用时应充分加热。
【药膳】扁豆山药粥
扁豆、山药、粳米各100克,同煮粥食用。功能益气健脾、和中化湿。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大便溏薄、小儿消化不良等证。
大枣
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的作用。大枣不仅有保护肝脏、增强肌力和增加体重等作用,它还有一个最突出的特点是维生素含量高。因此,大枣有“天然维生素丸”的美誉。由于大枣有良好的滋补作用,故深受百姓的欢迎,民间有“一日吃三枣,终身不显老”之说。
【药膳】黄芪大枣粥
黄芪30克,大枣30克,糯米100克。先将黄芪煎水取滤液,大枣去核,然后将黄芪液、大枣肉与糯米一起熬成稀粥。早、晚趁热服食。功能益气健脾、养血安神、固表止汗。适用于脾胃气虚、食少便溏、倦怠乏力及年老体弱、血虚萎黄、妇女脏燥、神志不安及产后体虚所致的表虚自汗或虚人感冒。
薏苡仁
有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的作用。由于薏苡仁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故常作为病中或病后体弱患者的补益食品。本品不论用于滋补还是用于治疗,作用都很缓和,故须服用一段时间后,方能见效。由于本品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因此对防治脚气病十分有益。常食本品还有保持皮肤光泽细腻、消除粉刺、色斑等作用。
【药膳】苡仁莲子粥
薏苡仁50克,莲子肉30克,冰糖屑、糖桂花适量。将薏苡仁、莲子肉洗净后,放入锅内,加水适量,武火烧沸,文火熬煮至半熟,加入冰糖屑、糖桂花,煮至熟即可出锅。功能健脾止泻、固涩止带。适用于脾胃气虚、食欲不佳、大便溏薄或脾虚带下等病症。此外,本膳还常用于脚气浮肿、传染性软疣、扁平疣等。
山楂
有消食化积、行气散瘀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品能增加胃中消化酶的分泌,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其所含脂肪酶可促进脂肪分解,使肉食易被消化,故为消化油腻肉食积滞的要药。本品又有增加冠脉血流量、扩张血管、降低血压、降血脂等作用,对于冠心病、高血压病、血脂紊乱等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药膳】山楂苡仁粥
薏苡仁30克,粳米100克,洗净,放于砂锅中,加水1 000毫升,烧开后,加入山楂50克,小火慢熬成粥,再加白糖适量。分两次空腹服用。功能健脾止泻、消食化积。适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脘腹胀满、嗳气吞酸、腹痛便溏者。
三、调理脾胃不和的三大妙方
脾胃不和是常见的一种疾病,属中医疾病的范畴,患者常会出现食欲减退、食后腹胀,腹泻、便秘等症状,长期如此会威胁身体健康。专家提醒大家,出现脾胃不和的情况,一定要注意调理,下面就为大家介绍调理脾胃不和的三大妙招!
第一招:
理
脾胃关系,弄清主次做好防治
脾与胃是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表里关系。胃主受纳、脾主运化,二者相互协调,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消化功能,因此中医称脾和胃为“后天之本”。
胃主“受纳”腐熟水谷。“受纳”指胃接受食物和盛纳食物,“腐熟”是指胃有初步消化食物之功能。经胃初步消化后的食物分为“清”、“浊”两部分。其清者即津液,由脾吸收运化送至全身各处。故有“脾为胃行其津液”之说。其浊者,由胃下行至小肠,再行进一步消化。
脾主运化,主要指消化、吸收、运输营养物质的过程,脾的主要功能之一是主管运输与消化。水谷入胃。经胃的初步消化之后,下送于脾,由脾再进一步消化与吸收。
第二招:
同
脾胃同治,抓住方法解决问题
脾主运化,当脾出现问题时,造成胃部消化后的营养物质不能运输到身体各部,同时也不能反补营养给胃,脾病造成机体主症有:胃胀痛、食欲下降、消化不良等。胃主受纳,当胃出现问题时,容易出现脘痛,呕吐,嗳气,呃逆等症状。
由此可见,脾胃病的症状基本都是同时出现的,这也是我们平常“胃痛医胃”难以解决问题的所在。中医理论认为胃病属于脾胃病的范畴,在治疗胃病的同时也要解决脾病,真正的“脾胃同治”。
第三招:
防
慢性胃炎:多数脾虚,重在调理
出现上腹部不适、饱胀、隐隐痛、烧灼感,多数进食后症状较为严重,其次就是食欲下降,嗳气、反酸、恶心等消化不良的症状。一般以上症状持续三个月以上,通过胃镜检查和病理检查,排除其他疾病后,则可诊断为“慢性胃炎”。
减少慢性胃炎的发生主要在于“防”,因为该病主要由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吃太多生冷的食物,精神压力大等众多因素造成,而这些因素都会造成“脾虚”,直接或间接地造成胃部出现症状。
慢性胃炎主要特征是“反复发作”,在治疗过程中重在调理,在治疗过程中药物选择方面常采用具有“治养结合”功能的药物来防止复发,同时也要养成按照疗程服用习惯,减低慢性胃炎的反复发作。
四、小儿脾胃不好如何调理
脾胃不和是很多人的烦恼,小儿天生脾胃娇嫩如果护理不当就会引发脾胃失调,严重影响小儿的健康,如食欲不振,厌食、挑食等都是脾胃不和的表现,那么小儿脾胃不和该如何调理呢?来听听儿科专家的介绍。
疳积可针灸“四缝穴”
小儿脾胃不好,由很多原因引起,如疳积(即胃肠消化不好)、先天不足、后天护理不当等。对于疳积,可以通过针刺“四缝穴”来调节。“四缝穴”位于除拇指外的4根手指上,靠近手掌的手指关节横纹中央。针刺后,让油脂类的液体流出。每周针刺一次,连续针刺四次既可。一般针刺一次后,小孩气血明显改善,胃口也变好了。
“捏积”也可治疳积
此外,古时常用捏积治疗疳积等肠胃疾病。捏积,是根据病情采用不同手法,刺激身体某些经脉和腧穴,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该法十分符合儿童特点,不会给患儿带来什么痛苦,既能防病又能治病。
捏积前先按摩一下背部,放松肌肉,然后从下往上捏六遍,再使用“捏三提一”的方法。“捏三提一”的具体做法是:双手同时捏起脊背两边的皮肉,从下往上,沿着一个方向捏。每捏三下,就要使劲往上提一下。
按摩足三里穴促消化
对于疳积,可采用以上两种方法。而对于先天不足和后天护理不当的,专家推荐了足三里穴。家长每日给小儿按摩足三里穴10~15分钟,可使小儿消化系统功能旺盛,面黄肌瘦好转。足三里是脾经合穴,也是保健要穴。具体按揉方法是顺时针按揉。还可用相同的方法配合按揉背部的脾腧、胃腧,以加强保健的功效。
食疗也可健脾胃
如果家长没空,或者小孩不敢进行针刺的话,适当改变饮食,也可在日常生活中调理好小儿的脾胃。
喝粥能养胃。如鱼腥草瘦肉粥、薏米粥、淮山粥、红枣粥、大枣粥。如果小孩脾胃不好,厌食、挑食并伴有腹泻等情况,可在粥里加入生姜同煮,然后食用;如果小孩有肚子胀气等现象时,可适当加入陈皮,陈皮有化湿行气的作用。
小孩是纯阳之体,病来得快,去得也快。加之小孩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对外界温度变化调节比较差,很容易造成感冒发烧。因此呼吸道疾病很容易影响到脾胃,因此,家长一定要注意小孩的防寒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