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高渗性脱水的发生机制是什么你知道吗 高渗性脱水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2018-10-30来源:网络分享 作者:皮念露

一、高渗性脱水的发生机制是哪些

  【发病机制】

  高渗性脱水即水和钠同时丧失,但缺水多于缺钠,故血清钠高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高渗状态,又称原发性缺水。当缺水多于缺钠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增加,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醛固酮分泌增加,钠和水的再吸收增加,以维持血容量。如继续缺水,细胞外液渗透压进一步增高,细胞内液移向细胞外,细胞内缺水的程度超过细胞外液缺水的程度,最后可导致脑细胞缺水将引起脑功能障碍。

  【病因】

  1.摄水量不足

  如外伤、昏迷、食管疾病的吞咽困难,不能进食,危重患者给水不足,鼻饲高渗饮食或输注大量高渗盐水溶液等。通过皮肤和呼吸的不断不感性蒸发水,引起失水多于失钠,而使血浆渗透压升高。主要见于以下情况:

  (1)不能或不会饮水 如口腔、咽及食管疾患、频繁呕吐的患者、昏迷患者或极度衰弱的患者等;

  (2)渴感障碍 下丘脑病变可损害口渴中枢,部分脑血管意外患者也会丧失渴感;

  (3)水源断绝 如沙漠迷路、海上失事等。

  2.水丧失过多,未及时补充

  如高热、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气管切开、胸腹手术时内脏长时间暴露、糖尿病昏迷等。包括单纯失水和失水多于失钠,即丧失低渗性液体两种情况。

  (1)单纯失水 有经皮肤、呼吸失水和经肾失水。前者见于高热、甲状腺功能亢进和过度通气使不感蒸发量加强;后者见于中枢性尿崩症时乙醇脱氢酶(ADH)产生和释放不足,以及肾性尿崩症时因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ADH的反应缺乏,故肾排出大量水分。

  (2)失水多于失钠 首先经胃肠道丧失含钠低的消化液,主要见于部分婴幼儿水样便腹泻,粪便钠浓度在60mmol/L以下。其次见于大汗淋漓时丢失低渗性液体,常在高温环境中发生。另外在反复静脉注射高渗物质(如甘露醇、尿素和高渗葡萄糖)时,可因肾小管液渗透压增高而引起渗透性利尿发生,失水多于失钠。

二、高渗性脱水的临床表现是哪些

  1.分类

  (1)轻度缺水除有口渴外,多无其他症状。缺水量为体重的2%~4%。

  (2)中度缺水有极度口渴,伴乏力、尿少、尿比重高。唇干舌燥、皮肤弹性差、眼窝凹陷,常有烦躁。缺水量为体重的4%~6%。

  (3)重度缺水除上述症状外,出现躁狂、幻觉、谵妄、甚至昏迷等脑功能障碍的症状。缺水量为体重的6%以上。

  2.对机体的影响

  (1)口渴因失水多于失钠,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刺激口渴中枢(渴感障碍者除外),促使患者找水喝。

  (2)尿量减少而比重增高除尿崩症患者外,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而使ADH释放增多,从而使肾重吸收水增多,尿量减少而比重增高。

  (3)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可使渗透压相对较低的细胞内液中的水向细胞外转移。

  (4)尿钠含量早期或轻症患者,由于血容量减少不明显,醛固酮分泌不增多,故尿中仍有钠排出,其浓度还可因水重吸收增多而增高;在晚期和重症病例,可因血容量减少、醛固酮分泌增多而致尿钠含量减少。

  (5)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使脑细胞脱水时可引起一系列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症状,包括嗜睡、肌肉抽搐、昏迷,甚至导致死亡。脑体积因脱水而显著缩小时,颅骨与脑皮质之间的血管张力增大,因而可导致静脉破裂而出现局部脑内出血和蛛网膜下出血。

  (6)脱水热脱水严重的病例,尤其是小儿,由于从皮肤蒸发的水分减少,散热受到影响,因而可以发生脱水热。

三、高渗性脱水吃什么好

  食物是我们获取营养的一种直接的方法。但是在身体不同时期同一种食物也会起到不同的作用,所以在身体出现疾病的时候一定要及时调整,下满一起了解下高渗性脱水吃什么比较好。

  1.黄瓜

  吃黄瓜的好处:

  含有丰富的水分,且内含有丰富的纤维素以及维生素,对胃肠道的排空均具有很好的促进恢复的作用。

  黄瓜怎么吃

  200g直接食用。

  2.茄子

  吃茄子的好处:

  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具有很好的营养神经性的作用,有利于改善肠道粘膜的功能,促进肠道的排空。

  茄子怎么吃

  200g与肉末同炖食用。

  3.西红柿

  吃西红柿的好处:

  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具有很好的营养心肌细胞的作用,有利于缓解本病造成的体循环功能障碍等症状的缓解。

  西红柿怎么吃

  200g直接食用。

四、高渗性脱水的治疗是怎样的呢

  检查

  1.尿检

  尿比重高。

  2.血清学检查

  血清钠升高,多在150mmol/L以上;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轻度增高。

  诊断

  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一般可作出诊断(有缺水病史和口渴、皮肤弹性差、眼窝凹陷等表现)。

  治疗

  祛除病因,使患者不再失液,补充已丧失的液体。能口服尽量口服,不能口服可静脉输注5%葡萄糖或低渗盐水溶液。补充已丧失液体量的估算方法是根据临床表现或血钠水平估计缺水程度。

  补液时需注意,虽血Na+升高,但因缺水,使血液浓缩,实际上,体内总钠量还是减少的,在补水同时应适当补钠,以纠正缺钠。如同时有缺钾纠正时,应在尿量超过40ml/h后补钾,以免引起血钾过高。经过补液治疗后,酸中毒仍未得到纠正时可补给碳酸氢钠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