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老年痴呆症磕睡是不是很多 老年痴呆症的病因是什么

2018-06-19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彭水桃

一、老年痴呆症是怎样引起的

  该病可能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在多种因素(包括生物和社会心理因素)的作用下才发病。从目前研究来看,该病的可能因素和假说多达30余种,如家族史、女性、头部外伤、低教育水平、甲状腺病、母育龄过高或过低、病毒感染等。下列因素与该病发病有关:

  1.家族史

  绝大部分的流行病学研究都提示,家族史是该病的危险因素。某些患者的家属成员中患同样疾病者高于一般人群,此外还发现先天愚型患病危险性增加。进一步的遗传学研究证实,该病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基因所致。最近通过基因定位研究,发现脑内淀粉样蛋白的病理基因位于第21对染色体。可见痴呆与遗传有关是比较肯定的。

  先天愚型有该病类似病理改变,如活到成人发生该病几率约为100% ,已知DS致病基因位于21号染色体,乃引起对该病遗传学研究极大兴趣。但该病遗传学研究难度大,多数研究者发现患者家庭成员患该病危险率比一般人群约高3~4。发现家庭成员患该病的危险,父母为14.4% ;同胞为3.8%~13.9%  。用寿命统计分析, F AD一级亲属患该病的危险率高达50% ,而对照组仅10% ,这些资料支持部分发病早的F AD ,是一组与年龄相关的显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文献有一篇仅女性患病家系,因甚罕见可排除X -连锁遗传,而多数散发病例可能是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2.一些躯体疾病

  如甲状腺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癫痫等,曾被作为该病的危险因素研究。有甲状腺功能减退史者,患该病的相对危险度高。该病发病前有癫痫发作史较多。偏头痛或严重头痛史与该病无关。不少研究发现抑郁症史,特别是老年期抑郁症史是该病的危险因素。最近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认为,除抑郁症外,其他功能性精神障碍如精神分裂症和偏执性精神病也有关。曾经作为该病危险因素研究的化学物质有重金属盐、有机溶剂、杀虫剂、药品等。铝的作用一直令人关注,因为动物实验显示铝盐对学习和记忆有影响;流行病学研究提示痴呆的患病率与饮水中铝的含量有关。可能由于铝或硅等神经毒素在体内的蓄积,加速了衰老过程。

  3.头部外伤

  头部外伤指伴有意识障碍的头部外伤,脑外伤作为该病危险因素已有较多报道。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提示严重脑外伤可能是某些该病的病因之一。

二、老年痴呆症有怎样的表现

  该病起病缓慢或隐匿,病人及家人常说不清何时起病。多见于70岁以上(男性平均73岁,女性为75岁)老人,少数病人在躯体疾病、骨折或精神受到刺激后症状迅速明朗化。女性较男性多(女 ∶男为3 ∶ 1 ) 。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下降、精神症状和行为障碍、日常生活能力的逐渐下降。根据认知能力和身体机能的恶化程度分成三个时期。

  第一阶段( 1~3年)

  为轻度痴呆期。表现为记忆减退,对近事遗忘突出;判断能力下降,病人不能对事件进行分析、思考、判断,难以处理复杂的问题;工作或家务劳动漫不经心,不能独立进行购物、经济事务等,社交困难;尽管仍能做些已熟悉的日常工作,但对新的事物却表现出茫然难解,情感淡漠,偶尔激惹,常有多疑;出现时间定向障碍,对所处的场所和人物能做出定向,对所处地理位置定向困难,复杂结构的视空间能力差;言语词汇少,命名困难。

  第二阶段( 2~10年)

  为中度痴呆期。表现为远近记忆严重受损,简单结构的视空间能力下降,时间、地点定向障碍;在处理问题、辨别事物的相似点和差异点方面有严重损害;不能独立进行室外活动,在穿衣、个人卫生以及保持个人仪表方面需要帮助;计算不能;出现各种神经症状,可见失语、失用和失认;情感由淡漠变为急躁不安,常走动不停,可见尿失禁。

  第三阶段( 8~12年)

  为重度痴呆期。患者已经完全依赖照护者,严重记忆力丧失,仅存片段的记忆;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呈现缄默、肢体僵直,查体可见锥体束征阳性,有强握、摸索和吸吮等原始反射。最终昏迷,一般死于感染等并发症。

三、老年痴呆症磕睡是不是很多

  一般60岁以上的老人确实容易犯困,有些情况是正常的。比如晚上失眠睡得太少,白天就容易犯困;餐后过饱,也容易引起大脑缺血缺氧,从而犯困;经常吸烟,平时不爱运动的人,很容易打盹儿;吃了某些药物或劳累后,同样容易坐着睡着。

  通常,老人每天午后小睡半小时到一小时是正常的,看着电视睡着的情况偶尔出现一两次也很正常,但次数太多,就有可能是衰老的表现,也可能是一种病态。比如,大脑衰老、耐氧能力减退等原因就可能导致这种问题;老人血压过高或偏低、血糖不稳、动脉硬化、新陈代谢减慢、身体自我调节能力差等也有可能是原因之一。需要特别提醒的是,频繁犯困或看着电视就睡着等情况,常常是老年痴呆的早期表现,必须引起高度注意。

  如果白天总是打盹,这多是因为脾肾虚弱的缘故,尤其是老年人如果白天老是打盹,家人可以将他们的饮食习惯稍微调整一下。老年人平时吃饭八分饱,多吃谷类和鱼类,同时睡眠时间要懂得调整。家人平时可以多陪陪老人,多陪他们锻炼身体,不要让他们自己呆着,这样很容易打盹。

四、得了老年痴呆症怎么办

  1.对症治疗目的是控制伴发的精神病理症状

  (1)抗焦虑药

  如有焦虑、激越、失眠症状,可考虑用短效苯二氮卓类药,如阿普唑仑、奥沙西泮(去甲羟安定)、劳拉西泮(罗拉)和*(*)。剂量应小且不宜长期应用。警惕过度镇静、嗜睡、言语不清、共济失调和步态不稳等副作用。增加白天活动有时比服安眠药更有效。同时应及时处理其他可诱发或加剧病人焦虑和失眠的躯体病,如感染、外伤、尿潴留、便秘等。

  (2)抗抑郁药

  AD病人中约20%~50%有抑郁症状。抑郁症状较轻且历时短暂者,应先予劝导、心理治疗、社会支持、环境改善即可缓解。必要时可加用抗抑郁药。去甲替林和地昔帕明副作用较轻,也可选用多塞平(多虑平)和马普替林。近年来我国引进了一些新型抗抑郁药,如5 -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帕罗西汀(赛乐特)、氟西汀(优克,百优解),口服;舍曲林(左洛复),口服。这类药的抗胆碱能和心血管副作用一般都比三环类轻。但氟西汀半衰期长,老年人宜慎用。

  (3)抗精神病药

  有助控制病人的行为紊乱、激越、攻击性和幻觉与妄想。但应使用小剂量,并及时停药,以防发生毒副反应。可考虑小剂量*口服。硫利达嗪的体位低血压和锥体外系副作用较氯丙嗪轻,对老年病人常见的焦虑、激越有帮助,是老年人常用的抗精神病药之一,但易引起心电图改变,宜监测ECG 。氟*醇对镇静和直立性低血压作用较轻,缺点是容易引起锥体外系反应。

  近年临床常用一些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如利培酮、奥氮平等,疗效较好。心血管及锥体外系副作用较少,适合老年病人。

  2.益智药或改善认知功能的药

  目的在于改善认知功能,延缓疾病进展。这类药物的研制和开发方兴未艾,新药层出不穷,对认知功能和行为都有一定改善,认知功能评分也有所提高。按益智药的药理作用可分为作用于神经递质的药物、脑血管扩张剂、促脑代谢药等类,各类之间的作用又互有交叉。

  (1)作用于神经递质的药物

  胆碱能系统阻滞能引起记忆、学习的减退,与正常老年的健忘症相似。如果加强中枢胆碱能活动,则可以改善老年人的学习记忆能力。因此,胆碱能系统改变与AD的认知功能损害程度密切相关,即所谓的胆碱能假说。拟胆碱治疗目的是促进和维持残存的胆碱能神经元的功能。这类药主要用于AD的治疗。

  (2)脑代谢赋活药物

  此类药物的作用较多而复杂,主要是扩张脑血管,增加脑皮质细胞对氧、葡萄糖、氨基酸和磷脂的利用,促进脑细胞的恢复,改善功能脑细胞,从而达到提高记忆力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