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老年疑病症有哪几种类型 什么是老年疑病症

2018-06-07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蔚幻珊

一、老年疑病症的类型

  1、老年继发性疑病症。老年疑病症多是继发性的,患者一般先有某种躯体疾病,他们本应对这些没有致命威胁的疾病持乐观的态度,然而他们 却过分担忧,固执地认为患了绝症,恐惧悲观,意志消沉。

  2、怀疑有心血管病。疑有高血压、冠心病、“心梗”的患者有明显的症状感,如头晕、失眠、心慌、胸闷、胸部紧缩疼痛等,但每次查体和心 电图等检查大都在正常范畴。细究病史会发现,这些患者的初始病因,有的源自活动中的轻微牵拉磕碰,有的听到同事、朋友患此类病住院或死亡,产 生“杯弓蛇影”的效应。

  3、怀疑有泌尿系统疾病。疑有前列腺炎、阳痿及性病的患者,其症状感和痛苦感强烈,难以忍受,但与实际病情相差甚远。这类患者多是因发 生了婚外性行为后,怀疑自己染上性病,于是反复化验,查不出病来不罢休。

  老年虽然处在一个多发病的年龄,但是不切实际的怀疑疾病,则属于疑病症的范畴,需要及时的进行治疗。目前,临床上治疗疑病症的手段主要以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助。两者结合,效果也是最好的。

二、老年疑病症是什么病

  疑病症是疑病性神经官能症的简称,是以患者一心想着自己的身体健康,担心某些器官患有其想象的难以治愈的疾病为特征的神经官能症。

  人进入老年期,由于生理功能的退化,身体不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舒服,这本来是正常现象,属于自然规律。但是,有许多具有一定文化素质的老人,凡自己患了一种病,哪怕出现一种症状,便对照医学书籍或科普文章进行比较分析。由于对医学的一知半解,通常是越比越像,表现出高度的敏感、关切和紧张,周而复始地为莫须有的症状焦虑不安,由此而产生恐惧、悲观的消极情绪,给家庭生活带来阴影。 疑病症是疑病性神经官能症的简称,是以患者一心想着自己的身体健康,担心某些器官患有其想象的难以治愈的疾病为特征的神经官能症。

  老年疑病症是神经症的一种,属于常见的心理疾患,因而消除老年人的疑病情绪,主要应采取心理治疗方法。从病人的内心深处和老年人的生理特征人手,运用亲切关怀、同情而又通俗易懂的言语来说明精神与疾病的关系,实事求是地向病人解释病情,使恐惧的心理逐渐弱化,从而解开郁结在心中的疑虑。要培养病人树立乐观主义的情绪,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只有稳定的情绪,才能增进健康。倘若消极悲观,精神萎靡不振,成天无病呻吟,结果弄假成真,反而闹出大病来。同时引导病人正确地理解医学知识,不要盲目地照搬照套,自我取意。必要时可到医院做些检查,排除顾虑,有助于病人消除疑病情绪。另外,还要鼓励老年人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集体*活动,培养自己多方面的爱好,寻求丰富多彩的生活乐趣和活动领域,可使老年人逐渐淡化疑病情绪。

三、老年疑病症是怎么造成的

  1.认识能力下降。

  面对身体素质的每况愈下,有些老年人总要求自己的身体状况像年轻时一样旺盛和强壮,对那些生物性衰老、健康状况的“自然滑坡”认识不够,而对一些慢性病未引起足够重视,病情明显了才意识到,并由此产生恐病心理。

  2.敏感多疑。

  老年人往往多思善虑,经常把自己身上的不适与医学科普文章上的种种疾病“对号入座”,并自以为是,而表现出高度的敏感、关切、紧张和恐惧。

  3.环境的刺激。

  老年人经常去医院探望病人或参加追悼会,看到别人的疾患与去世,总觉得别人的今天就是自己的明天,常怀疑自己患病,惶惶不可终日。此外,老年人患慢性病者较多,家庭中的环境、气氛不和谐、劣性刺激、及周围人群对自己病情的反应,哪怕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表情,都会引起病人惶惶不安而产生恐病情绪。

  从精神分析角度看,老年恐病症或疑病症倾向是一种自恋活动,从年轻时性爱指向他人到老年时转而指向自身,转向对自身的过分关切和爱怜。据研究,老年妇女的疑病观念显著多于老年男性。

四、老年疑病症的防治

  对于老年疑病症的防治,心理调节是最重要的。过度关注自己的身体是疑病者的共同特征,所以老年人首先要设法转移自己的注意,可以使自己专注于某一项工作,或者热衷于某一种业余爱好,或者多交一些朋友,倾诉情感。 其次,疑病的痛苦发生在老年,对往事的追忆却涉及幼年的经历,这些早期经历往往构成了疑病的根源,因此,老年人应该多回忆过往的愉快往事,回味当时的幸福体验,多设想今后美好的生活,不要让过去的痛苦和不幸笼罩和掩盖自己。纠正自身性格的缺陷,保持乐观、开朗、自信的心态有利于老年人克服疑病症。

  在治疗过程中,治疗者应和患者建立相互信赖的关系,帮助患者寻找疾病根源,解除或减轻患者的精神负担,同时尽可能避免医疗过程中不利影响的发生。在心理治疗之外,可以辅助以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但是用量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

  一、精神治疗:以支持性心理治疗为主,在耐心倾听患者陈述与仔细检查之后,以事实说明所疑疾病缺乏根据,切忌潦草检查与简单解释。如配合其它治疗,疗效可能更好。对暗示性较高的患者,在支持性心理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催眠暗示可能获良效。

  二、药物治疗:无多大俾益。抗焦虑与抗抑郁药可消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抗精神病仅对少数患者有效,哌迷清(2~8mg/d)对单一症状的疑病症可能有良效。

  指个体对自身的健康状况或身体的某些功能过分关注,以致怀疑患有某种躯体或精神疾病,而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且医生的解释及客观的医疗检查的正常结果不足以消除其固有成见。

  患者往往感觉过敏,除对一般性强度的外来刺激不堪忍受外,对体腔内脏的正常活动,也能“清晰”的感知并过份关注,如感到体内膨胀、跳动、堵塞、牵扯、扭转、缠绕、流窜、热气上冲等。这些内感性不适便成为疑病者的始因和基础,加上固执多疑和易受暗示等个性特点,即可发展成为疑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