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脑膜瘤生长可观察多久 脑膜瘤应当注意什么呢

2018-10-01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吴以菱

一、脑膜瘤生长可观察多久

  脑膜瘤生长可观察多久?

  脑膜瘤大多属于良性,是“惰性肿瘤”,即这种肿瘤很“懒”,不爱进展、也极少转移。那么,检查出“脑膜瘤”,应该观察,还是手术?

  有许多脑膜瘤患者早期没有症状,体检时偶然发现。但若肿瘤位于脑功能区,或短时间内加速生长,就会出现头痛、突眼、视力、嗅觉、听觉障碍及癫痫发作、肢体运动障碍等。

  虽然良性脑膜瘤生长慢,病程长,出现早期症状要2~5年,但它长在颅内,总会让我们害怕,因为大脑是我们的精神、语言、感情和行为的指挥中枢,所以必须重视它。那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它呢?

  唐都医院神经外科,颅脑肿瘤中心赵天智副教授介绍:如果瘤体小、多次复查变化不明显,甚至出现部分钙化,观察就是很恰当的处理方式。但如果脑膜瘤位于脑功能区,或者复查期间发现它不老实,逐渐增大了,或因肿瘤的膨胀性生长,患者往往以头痛和癫痫为首发症状,依肿瘤部位不同,可以出现视力、视野、嗅觉或听觉障碍及肢体运动障碍等,就要及时治疗了。

  脑膜瘤首选手术治疗

  脑膜瘤是一种潜在可治愈性肿瘤,外科手术治能逆转大多数神经系统体征,大多数脑膜瘤。随着显微手术技术的发展,脑膜瘤的手术效果不断提高,使病人得以治愈。影响手术类型的因素包括部位、术前颅神经损伤情况(后颅凹脑膜瘤)、血管结构、侵袭静脉窦和包裹动脉情况。原则上应争取完全切除,并切除受肿瘤侵犯的脑膜与骨质,以期根治。如患者无症状且全部肿瘤切除有产生难以接受的功能丧失的危险,应选择部分切除。对大脑凸面的脑膜瘤,力争全切肿瘤并要切除受累硬膜以减少复发机会。蝶骨翼内侧、眶、矢状窦、脑室、脑桥小脑角、视神经鞘或斜坡的脑膜瘤可能难以完全切除。对海绵窦脑膜瘤,要考虑到有损伤颅神经和颈内动脉的风险,外科治疗要求高,应选择正规神经专科医院就诊。

二、脑膜瘤的防治须知

  放射治疗

  良性脑膜瘤全切效果极佳,但因其生长位置,约有17%~50%的脑膜瘤做不到全切,另外还有少数恶性脑膜瘤也无法全切。上述两种情况需在手术切除后放疗。恶性脑膜瘤和血管外皮型脑膜瘤对放疗敏感,效果是肯定的。而一般良性肿瘤的放疗是否有效仍有不同意见。

  其他治疗

  激素治疗、分子生物学治疗、中医治疗等。

  和任何肿瘤一样,脑膜瘤首次手术,如在原发部位残存一些肿瘤的话,可能发生肿瘤复发。处理复发脑膜瘤首选方法仍是手术切除。许多研究表明,放射治疗对未能全切的脑膜瘤、无法手术的复发脑膜瘤或某些特殊类型的脑膜瘤是有效果的。

  脑膜瘤术后平均生存期为9年,后颅窝和鞍结节脑膜瘤的术后生存为6年。脑膜瘤的术后10年生存期为43%~78%。手术后死亡的原因主要是未能全切肿瘤、术前病人状态不好、肿瘤变性或伴有颅骨增厚。影响脑膜瘤预后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如肿瘤大小部位、肿瘤组织学特点,手术切除程度等。病人术后癫痫出与肿瘤部位有关外,与术中过分牵拉脑组织,结扎或损伤引流静脉也有关系。

三、脑膜瘤的护理要点分析

  肿瘤生长缓慢、病程较长.出现早期症状平均为2.5午,少数病人可氏达6年之久。

  病人往往以头痛、病痛为首发症状、根据肿瘤部位的不同,可以比现视力、视野、嗅觉或听觉及肢体运动障碍。颅内压增高症状多不明锨,火其是南龄老人。邻近颅骨的脑膜瘤常可造成骨质的变化,表现为骨板受压变形或骨板破坏.甚至穿破骨板侵蚀至帽状膜膜下。

  脑膜瘤病人的护理要点

  (1)肿瘤位于欠状窦旁、小部、领顶部者,府注意现察病人的肢体活动。

  (2)有癫痫病史者血注意观察癫痫发作的先兆症状,持续时间、性质、次数,按时服用抗颧痢药,并设专人陪护。

  (3)大脑凸面脑膜瘤受压明显时可有精神症状,在护理时应注层保护病人,加强巡视,给予专人陪护。

  (4)位于左侧个球的凸面脑膜瘤应观察各种失治的发生及种类、程度。采取合效的沟通方式.加强语言训练。

  (5)对丁巨人帅瘤病人小现颅内压增高者,应注意观察头痛的程度、神志、脸7L、牛命体征的变化,防止脑疝的发生。

四、脑膜瘤手术后应该什么注意饮食

  脂肪:与癌症关系少有的营养元素

  总脂肪、动物性脂肪和(或)饱和脂肪水平高的膳食可能增加肺、结肠、直肠、乳腺、前列腺等部位癌的危险性,动物性脂肪和(或)饱和脂肪水平高的膳食还可能增加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胆固醇水平高的膳食可能增加肺癌和胰腺癌的危险性。同时,高脂肪膳食会增加肥胖的危险性,而肥胖会增加癌症的危险性。

  碳水化合物(糖类):有正负两方面影响

  精制淀粉含量高的膳食可能增加胃癌、结肠癌和直肠癌的危险性;高淀粉和膳食纤维含量高的膳食可降低结肠、直肠癌的危险性。

  糖类能降低某些癌症的危险性的可能机制,膳食纤维、抗性淀粉、多种寡糖若被大肠中的细菌利用,能引起肠道内菌群增生,粪便体积增加,并调节结肠的上皮细胞的更新。另一个作用是与胆酸结合,增加粪便体积,从而稀释致癌物的浓度,最终减少结肠癌的危险性。

  蛋白质:尚未发现足够证据有相关性有部分相关性研究显示:

  摄入高蛋白质和动物蛋白质与乳腺癌的危险性存在相关性,但只有少数病例-对照研究的结果支持这一发现,也有的证据提示摄入高的动物蛋白质有可能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但证据不足。

  有大量而一致的证据表明,摄入多量类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可降低不同部位癌的危险性。β-胡萝卜素含量高的膳食可能降低肺、食管、胃、结肠、直肠、乳腺和子宫颈等部位癌的危险性,维生素C含量高的膳食可降低胃、口腔、咽部、食管、肺、胰腺和子宫颈等部位癌的危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