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要想延年又益寿 食补养生是关键

2016-07-23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韩冰蓝

一、什么是食疗养生

  食疗养生法简称“食养”。即利用食物来影响机体各方面的功能,使其获得健康或愈疾防病的一种养生方法。俗话也就是通过吃来对我们的身体进行保养。

  通常认为,食物是为人体提供生长发育和健康生存所需的各种营养素的可食性物质。也就是说,食物最主要的是营养作用。其实不然,中医很早就认识到食物不仅能营养,而且还能疗疾祛病。如近代医家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曾指出:食物“病人服之,不但疗病,并可充饥;不但充饥,更可适口,用之对症,病自渐愈,即不对症,亦无他患”。

  中国传统膳食讲究平衡,提出了“五谷宜为养,失豆则不良;五畜适为益,过则害非浅;五菜常为充,新鲜绿黄红;五果当为助,力求少而数”的膳食原则。 用现代语言描述就是,要保持食物来源的生物多样性,以谷类食物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每天要摄入足够的豆类及其制品,鱼、禽、肉、蛋、奶等动物性食 物要适量。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讲究养生之道,很多适合养生的食品也随之被推广。 

二、如何食补

  食补和日常饮食不冲突,但食补并不等于日常饮食,二者不要混淆。如何食补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根据个人情况食补。看个人体质,热性体质多食寒凉性食物;寒性体质,就要多食温热性食物。

  二是根据季节食补。季节性食补是食补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影响也是最为广泛。季节性食补就是随着春夏秋冬四时的变化来调整饮食,从而达到阴阳平衡、脏腑协调、气血充盛、经络通达、情志舒畅的效果。

  三是根据病情食补。日常有很多大家非常熟悉的例子,如感冒了喝姜汤,咳嗽煮雪梨。当然大夫问诊时还要望闻问切,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开方,采取不同的饮食策略。

  四是注意饮食禁忌。食补主要是为了增强体质,如果弄错了,反而损害身体健康,所以,食补时一定要注意一些禁忌,如一些容易过敏的食物,不宜搭配在一起吃的食物等。尤其是孕妇、小儿、老人、体虚多病者更要注意。

三、食疗养生的重要性

  补益气血的根本是调养脾胃,调养脾胃的根本是饮食

  可是现在很多所谓的专家说的最多的不是如何养护脾胃如何好好吃饭,而是天天在讲虚和补——补血、补气、补肾、补心,总之只要说到养生就是一个字“补”。补字经现在很多专家们的渲染和宣传,令老百姓歪曲和误解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其实“补”字,在中医理论中的解释并非是补药也非是补品,而是一种概念,就是固摄。就是将自身的精气神与气血能量固摄住,保持动力,保存自身现有的能量和实力,不无谓的失散。比如说你是个先天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的人,只要固摄方法得当,保存自身的现有的能量,帮助自己平衡阴阳,疏导血脉,就是补就是养,你的身体不一定就很不好。而一个身体先天很好,很壮实的人,饮食无度、夜夜笙歌,淫欲无度,每天都吃补品补药,就像服用兴奋剂一样,给身体多一些外力刺激而已。其实他自身的机体已经难以平衡阴阳,也无法固摄能量,在他消耗完自身先天的元气与精气后,他会大病不起,或是暴病而亡。大家看看以前的皇帝啊、达官贵人啊,哪个不是天天人参、鹿茸、阿胶当饭吃,结果怎么样呢?还不如一个老百姓长寿呢!补养气血、固摄能量与保持动力不是说靠吃补药和补品能办得到的。

四、食疗养生应该注意哪几点

  1.应忌苦燥。中医学认为,苦性燥,苦燥之品易伤津耗气。秋冬季燥邪当令,肺为娇脏,与秋冬季燥气相通,容易感受秋冬燥之邪。许多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往往从秋冬季开始复发或逐渐加重。因此,秋冬令饮食养生应忌苦燥。

  秋季不宜吃烧烤与油炸食品,在加工食品时应尽量采取炖、煮的方式,以最大程度保持食物原味与营养成分,为身体补充均衡的养分。

  2.早上喝粥。提倡在秋冬季六节气每天早晨吃粥,尤其是初秋冬时节,以致脾胃内需,抵抗力下降,这时若能吃些温食,特别是喝些药粥对身体很有好处,其原因是作为药膳重要成分的粳米或糯米,均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功能,前人对此颇多赞誉。在秋冬季六节气,目前较为推崇的粥有甘蔗粥、玉竹粥、沙参粥等。

  3.少辛增酸。所谓少辛,是指要少吃一些辛味的食物,这是因为肺属金,通气于秋冬,肺气盛于秋冬。少吃辛味,是要防肺气太盛。在秋冬季这六节气期间一定要少吃一些辛味的葱、姜、韭、蒜、椒等辛味之品,而要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

  此外还要谨记“秋冬瓜坏肚”。在夏季,西瓜是消暑佳品,但是立秋冬之后,不论是西瓜还是香瓜、菜瓜都不能多吃,否则会损伤脾胃的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