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老年人腿疼怎么治疗 预防腰腿疼痛的要点

2016-08-24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罗从蓉

一、老年人腿疼如何治疗

  1、神经间歇性跛行

  1)如果把椎管比作房子,造成神经间歇性跛行的原因不外乎两个,要么是椎管这个“房间”变小了,要不就是“房间”内的东西多了。

  2)“房间”变小随着年龄的增长,椎管前方的椎间盘失水退变后膨隆,甚至突出,从前方向椎管内挤入,后方的黄韧带和小关节囊增生、肥厚,同时小关节也增生肥大得像拳头一样,从后方和侧面压向椎管。

  还有一种椎管狭窄来源于脊柱畸形,常见的是椎体之间的不稳定甚至出现明显的滑移,使得连续平顺的椎管出现扭曲或转折。

  3)“房内杂物”多罕见的情况是肿瘤性的,椎骨的原发或转移性肿瘤向椎管内生长,或者椎管内脊髓或马尾神经本身长了肿瘤,或者椎管内的转移性肿瘤占据了椎管。

  2、血管间歇性跛行

  血管间歇性跛行患者疼痛更大程度上与运动有关,而不是和脊柱姿势的变化有关。其症状好发单侧,伴有冷感,一般没有感觉麻痹,步行停止症状即可改善、消失,最重要的是因为动脉闭塞,这一侧的足背动脉搏动一定减弱或消失。

  由于两者的发病都在老年期,脊柱和血管的改变可以同时存在,所以发病表现相似,不易区别。

  血管间歇性跛行与神经间歇性跛行的表现有点相似,但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前者属于血管外科疾病,后者属于骨科范畴。

  预防治疗间歇性跛行

  1)目前为止,还没有预防椎管狭窄的方法。对轻度的腰椎管狭窄,可以采用短期卧床休息、理疗、针灸、注射等保守治疗。

  同时,可通过锻炼腰背肌和腹肌的力量使脊柱获得稳定,减轻椎体间和关节突之间的压力。还可以通过腰围等支具以及锻炼减少腰脊柱的前突和过伸状态,保持腰椎前屈的姿势,以减少疼痛。

  2)中重度的椎管狭窄需要通过手术把椎管后侧的椎板、黄韧带以及增生的关节突切除,以使脊髓和马尾神经获得足够的空间。

  3、骨性关节炎

  骨性关节炎是以关节软骨退化、变性、增生为病理特点的关节病变,大多起病隐匿、进展缓慢,最突出的症状是关节酸痛。

  清晨起床时疼痛较剧,稍活动后疼痛即缓解,活动过频疼痛又再起,休息后可再度缓解。若处于某位置过久或活动多时,疼痛又起,可听到关节粗糙摩擦声。随年龄增长,症状会逐渐增重,还可影响其他关节部位。

  判断骨性关节炎主要依靠X线检查,关节间隙不等宽或狭窄、关节处的骨质疏松、骨质增生或关节膨大乃至变形、软骨下骨板硬化和骨赘形成等,是骨性关节炎的基本特征。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引起的腿痛与气候变化有关。寒冷(包括受凉)时腿痛加重,温暖时则缓解,同时患者膝部步行乏力,上下楼时疼痛明显加重。对骨性关节炎,最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预防骨性关节炎

  1)早期物理治疗早期骨性关节炎,可以采用物理方法,尤其适用于对药物不能耐受的患者。急性期以止痛、消肿和改善功能为主;慢性期以增强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关节功能为主。

  根据需要可选用热敷、超短波照射、中药离子导入、中药熏蒸、水疗、蜡疗等,对缓解疼痛和伴发的肌肉痉挛,维持及恢复关节功能有一定帮助。

  2)早期锻炼疗法早期锻炼也能达到治疗的目的,首先应通过锻炼减轻体重,多做增强肌肉力量的锻炼,同时避免爬山等运动。

  但要注意的是,在急性炎症期,应禁止锻炼,少走多坐。待炎症消退后,可选择对关节冲击小的柔和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太极拳等,以改善关节功能、促进康复。

  3)可以使用一些辅助措施,如助行器及拐杖等,还可以穿吸收冲击力的鞋子,使用内低外高的鞋垫和使用膝关节内侧支具,配合适宜的锻炼,可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

  4)晚期防止致残骨关节炎发展到后期可致残。

  5)预防扭伤与过劳,调控饮食避免体重过胖,防寒保暖,避免某个关节负担过重的姿势;

  6)在适当休息、合理运动(保持肌力及关节稳定性)基础上进行理疗、按摩(关节肿痛时不宜按摩)、封闭、药物(含中医中药)等治疗;

  7)关节变形时,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提高生活质量。

  4、骨质疏松

  1)有人说,“骨质疏松,补钙就行。”这其实是不对的。患了骨质疏松症,并不是平时多补补钙就行,须根据不同的病因和证型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

  2)原发性I型骨质疏松症是由于绝经后雌激素减少,使骨吸收增强引起骨量丢失所致,因此应选用骨吸收抑制剂如雌激素、降钙素、钙制剂等药物治疗。

  3)原发性II型骨质疏松症其病因是由于年龄老化,导致激素自身调节失衡,使骨形成低下,应选用骨形成促进剂,如活性维生素D、蛋白同化激素(苯丙酸诺龙)、氟化剂和维生素K2等药物治疗。

  4)当然,日常食物补钙可作为骨质疏松症的辅助治疗方法之一。首先以提高膳食中的钙含量为主,若食物中所进钙量不够,则需用含钙制剂补充。但若已形成骨质疏松症,单纯靠多吃含钙食物并不能代替药物治疗。服药期间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可增强疗效。

  5)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造成骨质丢失,使骨骼开始变脆,此时采用雌激素替代疗法能防治骨质疏松,降低骨折发生率。

  因此,雌激素为防止妇女绝经后骨质丢失的首选药物,但单独使用雌激素有可能增加患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的机会,故应使用最低有效剂量,并辅以适当的孕激素。使用雌激素治疗的妇女在用药前和用药期间,应定期进行妇科和乳腺检查。

  如何治疗骨质疏松

  中药治疗,补肾为本

  中医把骨质疏松症归属“骨痿、骨枯”范畴,认为其发病是由于肾虚所致。使用补肾法治疗肾虚症可使骨质疏松症状明显改善,骨密度平均值回升,骨钙含量、骨密度等均可得到提高。

  中医运用补肾法治疗时分成肾阴虚和肾阳虚两型,并分别用左归丸补肾阴及右归丸加减补肾阳治疗(参见本刊第10期25页“经典名方”栏目——编者注),加减补肾药物,如淫羊藿、杜仲、巴戟、续断、紫河车、女贞子、旱莲草、泽泻、龙骨、熟地等(具体药方根据病情在医师指导下服用)。从而调节骨代谢平衡,促进骨生成,提高骨密度,从源头上施治。

  5、下肢动脉硬化

  1)冬季将至,很多老年人就开始腰酸、腿疼,“老寒腿”发作。它就是每年随着气温的下降发作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2)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指动脉硬化斑块在动脉内壁上形成,向血管内增生、突起,随着斑块不断扩大和继发血栓的形成,使血管变得狭窄,血液流速减慢,血流量减少,当狭窄达到一定程度,甚至形成管腔闭塞时,供给下肢的血流量不能满足人体的需要,下肢就会出现慢性或急性缺血症状。

  注意饮食,预防病发

  1)日常生活中,通过摄入以下一些食品,可以有效降低血清中胆固醇的浓度,降低动脉硬化斑块发生的可能。

  2)牛奶含有一种因子,可降低血清中胆固醇的浓度,牛奶中还含有大量的钙质,也能减少胆固醇的吸收。

  3)大豆含有一种皂甙物质,可以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

  4)生姜含有一种含油树脂,具有明显的调节血脂和降胆固醇的作用。

  5)大蒜含挥发性蒜素,可消除积存在血管中的脂肪,具有明显的降低有害血脂的作用。

  6)洋葱在调节血脂,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和预防心肌梗塞方面有良好的作用。

  7)茄子含有较多的维生素P,能增加毛细血管的弹性,对防治高血压、动脉硬化及脑溢血有一定的作用。

  8)木耳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可减肥和抗癌。

  9)燕麦具有调节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作用,常食可防动脉粥样硬化。

  10)山楂具有加强和调节心肌,增大心脏收缩幅度及冠状动脉血流量的作用,还能调节血清中的胆固醇。

  11)蜜橘多吃可以提高肝脏的解毒能力,加速胆固醇的转化,调节血清胆固醇和降低有害血脂的含量。

二、预防腰腿疼痛的11条要点

  1、睡硬床

  到中青年以后,我们在选择床的时候要选用一些比较硬的床,我们可以选择在木板床上垫棉被,或用棕垫床。质地过软的床铺在人体平卧时由于重量的压迫,造成中间低、四边高的形状,从而容易影响腰椎的正常生理弧度,导致腰肌疲劳,容易诱发椎间盘退变。

  选用硬板床较为合适,使用时可在床板上铺放被褥增加舒适感,同时又能维持腰椎的合理生理弧度。

  2、直起腰

  坐的时候,腰部直起来,要有三个90度,即屈髋、屈膝和屈肘各90度的位置上。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在功能位置上,相对放松状态下,这就不易劳累。保持正确坐的姿势,避免增加腰椎间盘内的压力。

  正确的的体位以及姿势,并且不停的去变换,不仅可以使我们的腰椎弯曲的正常,而且还能有效避免腰腿疼痛的发生。日常保持正确的姿势体位,如“站如松、坐如钟、睡如弓……”等;站立、坐位每30分钟左右更换一次体位。

  3、蹲下来搬东西,靠腿用力起身

  日常生活难免需要抓取重物。不正确的抓取姿势,会增加腰椎应力,可能损伤腰椎小关节及腰部肌肉,引起腰椎退变加速。

  抓取重物时正确的姿势应先蹲下,抓住重物后再站起来,减少弯腰,减少腰肌受力过大,主要通过腿部力量作用来抓取重物。

  4、坐的时间尽量不要超过两个小时

  在我们平常看电视的时候一定要有良好的姿势,而且坐着看电视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2小时。一个小时就要站起来放松一下,伸伸腰,站起来散散步。上班一族尤其注意:开车可备上腰垫。

  5、少穿高跟鞋

  特别提到女性长期穿高跟鞋更容易腰腿痛,建议女性穿鞋以平底鞋最适宜,舒适且对人体好。

  6、伸懒腰

  伸懒腰是通过全身的运动,以舒活筋骨,调和气血,调节呼吸,起到积极的健身效果;叉腰挺腹是患者直立,两脚分开,略宽于肩,患者双手叉腰,将腹部尽量前挺,并维持5~10秒钟,重复3~6次即可。

  伸懒腰可调节腰腹部肌肉的紧张度,一定程度地调整恢复腰椎生理曲度,尤其是在久坐以后,效果明显。

  7、热摩腰

  患者直立,两脚分开,略宽于肩;双手掌心相对摩擦至有温热感后,迅速将两手掌掌侧置于两侧腰部皮肤上,上下来回摩擦49次,使腰部皮肤产生温热感。手法要求动作轻巧、往来流利、紧贴皮肤,但避免擦破皮肤。

  8、旋腰髋

  患者直立,两脚分开,略宽于肩;以腰臀部为中心,按左、前、右、后方向匀速旋转,画椭圆形49次,数度适中;然后向相反方向重复49次。

  9、避风寒

  腰腿部受风寒湿邪侵袭后,较易产生疼痛;风寒湿邪阻滞经络,经络不通,不通则痛;所以要根据季节变化,适时增减衣服,衣服被淋湿或汗湿以后要及时更换,居处环境要保持干燥,避免遭受风寒湿邪的侵袭。

  10、动起来

  适当的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可以强身健体,滑利关节,减少各种疾病的发生,增强抗病康复的能力。

  比如太极拳、八段锦等养生运动。动起来,动能生热,热可暖经,经暖血活,腰腿疼痛可以减轻或消除;但同时应避免突然剧烈运动,以避免扭撞伤。

  11、剧烈运动后忌用冷水淋浴

  剧烈运动后不应立即用电风扇吹腰部或用冷水作淋浴。运动中体内血管扩张,并很可能有一些轻微的肌肉损伤和出血。

三、老年人腿疼的常见的是骨性关节炎

  老年人的腿疼要从骨性关节炎说起。骨性关节炎也称骨关节病或退行性骨关节病,是以关节软骨退行性损害为特征的慢性紊乱综合征。这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关节疾病,6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可高达78%,是老年人腿疼的常见原因。发病部位以膝关节最多,女性发病多于男性,约占全部患者的74%左右。

  为什么老年人易患骨关节炎呢?在骨与关节的组成成分中,胶原蛋白占有很大比例。它在骨骼中形成网状结构,负责黏住钙质和其他营养成分以维持骨骼的韧性。35岁以后,胶原蛋白和钙质逐渐流失。50岁以后,胶原蛋白含量仅为30岁时的一半。胶原蛋白的减少引起骨关节结构的退化,主要表现为韧带松弛,肌肉力量和柔韧性减退,关节软骨的厚度变薄、弹性减弱,从而导致关节,特别是膝关节的整体稳定性和负载能力下降,这样就容易引起膝关节的损伤,最终导致骨关节炎。

  骨关节病目前尚无彻底治愈的方法,临床上一般是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减轻症状。轻症患者可首选外用药和物理治疗,如调整运动方式、适当的关节功能锻炼和肌肉力量练习等;轻度至中度疼痛的患者,可选择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这是被美国类风湿学会推荐的首选用药;中度至重度疼痛的患者,可在外用药和理疗基础上加服非类固醇类抗炎药,如双氯芬酸、萘丁美酮、美洛昔康和昔布类等;对于严重患者,如出现关节肿胀积液甚至变形者,需考虑手术治疗。

  在内外科治疗的同时,还应配合适当的功能锻炼,以改善膝关节的功能。轻中度患者可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一些低强度运动,包括肌力训练(如急性期采用仰卧直腿抬高,慢性期采用沙袋或骑自行车训练)和关节活动度训练(主要是患膝的被动屈曲训练)。

四、老年人腿疼的锻炼方法

  1、踩足按摩促回流

  如果有3~5岁的小孩,您可趴在床上,双足背贴床面,足心朝上,让孩子赤脚踩压你的双足,孩子的足跟对准大人的足心,做踏步动作50~100次,对促进血液回流大有好处;没有孩子帮助,也可自己按摩。老人如能每天坚持上述锻炼,一定会推迟双腿先衰的到来,也有利于心脑脏腑的保健,您不妨试试看。

  2、坐位蹬滚子运动

  把长40厘米,直径10~20厘米的圆木或石滚子,放在地板上,人坐在床边,双足蹬在滚子上前后滚动100次,可以达到舒筋活血的目的

  3、踮脚走路练屈肌

  踮脚走路,就是足跟提起完全用足尖走路,行走百步,这不但可锻炼屈肌,从经络角度看,还有利于通畅足三阴经。

  4、足跟走路练伸肌

  即把足尖翘起来,用足跟走路,这样是练小腿前侧的伸肌,行百步,可以疏通足三阳经。

  5、侧方行走练平衡

  侧方行走可使前庭的平衡功能得以强化,有预防共济失调的作用。先向右移动50步,再向左移动50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