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老年疝气治疗 疝气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2016-09-19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汤凡旋

一、疝气的原因

  疝气的形成和患者的体质有着很大的关系,多是由于咳嗽、喷嚏、用力过度、腹部过肥、用力排便、妇女妊娠、小儿过度啼哭、老年腹壁强度退行性变等原因,腹腔内产生负压,导致腹腔内气压增大,迫使腹腔内的游离脏器如:小肠、盲肠、大网膜、膀胱、卵巢、输卵管等脏器见孔就钻,原来的部位,通过人体正常的或不正常的薄弱点或缺损、孔隙进入另一部位。

  西医认为引起疝气发病的原因与两个因素有关,疝气的发病原因与该处腹壁强度减弱和腹内压力过高两个因素有关。 腹壁强度减弱又分为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两种,先天禀赋不足的如腹膜鞘状突未闭、脐环闭锁不全、腹壁白线缺损,或宽大的腹股沟三角等。后天性的原因有手术切口,外伤、炎症、感染等。 引起腹腔压力增高的因素很多。如慢性咳嗽、便秘、排尿困难、腹水、妊娠、幼儿经常嚎哭等。

  中医认为引起疝气发病的原因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 肝气郁滞 忧思、愤怒、情志不舒、气机不畅、气窜于少腹而发病。

  2. 寒湿内停 久坐寒湿之地,或雨淋受寒;致使寒湿之邪侵袭肝经,而发病。

  3. 中气下陷 强力举重,房劳过度、伤于正气,致使气虚下陷患于少腹,或小儿先天禀赋不足:或老年肝肾亏虚、筋脉松驰、或因脾胃虚弱、中气下陷、升提失职而发病。

二、疝气的临床表现

  疝气按发病年龄分为小儿疝气、成人疝气以及老年疝气,其临床表现为:

  1. 小儿疝气通常在小儿哭闹、剧烈运动、大便干结时,在腹股沟处会有一突起块状肿物,有时会延伸至阴囊或阴唇部位;在平躺或用手按压时会自行消失。小儿疝气还会影响小儿的消化系统,从而出现下腹部坠胀、腹胀气、腹痛、便秘、吸收功能差、易疲劳和体质下降等症状。患有疝气的小孩还会有便秘、食欲不振、吐奶等现象,也有些可能会变得易哭、不安等,多数在两到三个月时被发现,也有迟至一至两岁才被发现。又由于腹股沟部与泌尿生殖系统相邻,可因疝气的挤压而影响小儿生殖系统的正常发育。

  2. 成人疝气主要表现在腹股沟区,可以看到或摸到肿块。站立、用力、咳嗽时出现,平卧时可消失。肿块突出时,用于向上轻轻推挤有轻微阻力感随即很快消失。有时同时听到咕噜声。此外肿块突出时病人有下坠感,伴有胀痛或牵扯性腹痛。由于腹股沟部与泌尿生殖系统相邻,成人疝气患者则易导致性功能障碍。

  3. 老年疝气比较特殊,多由老年体质弱造成。老年疝气脱出的器官以小肠居多,因此摸起来感觉柔软,退回去时常会伴有咕噜咕噜的杂音,而大肠、阑尾、大网膜等亦可能脱出。老年疝气发生后老年还会出现腹痛腹胀、便秘、抵抗力减弱、营养不良、消化不良等症状。

三、疝气治疗的常规方法

  西医治疗疝气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具体如下:

  1.手术疗法有传统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疝修补补片修补术)、疝腹腔镜修补术:

  传统疝修补术:通过剥离部分腹外斜肌用以修补疝环口,复发率相对较高、术后舒适感略差;

  无张力疝修补术(疝修补片修补术):用一种补片材料代替剥离部分腹外斜肌修补疝环口,是目前国内县级以上医院的主流治疗方式。术后病人恢复快,舒适感复发率不到百分之一。(儿童因身体快速生长,而补片大小一定,不伸缩,因此,儿童疝一般不建议使用补片修补,用传统高位结扎修补术较多)

  疝腹腔镜修补术:是通过腔镜修完成疝修补术或疝补片修补术,创伤相对较小, 对医生技术要求相对要高,省级以上大型医院或专业的疝治疗科室有陆续开展。目前还没有广泛开展。

  2.保守治疗包括口服药物治疗以及疝气带治疗:

  口服药:有助于缓解疝气疼痛、缓解疝气导致的腹胀、腹痛、便秘等,由于不能使疝气脱出物回位疝环口愈合,只能起到辅助治疗效果;

  疝气带:保健型疝气带物理上起到小肠不再脱出缓解疝气病情的作用,但保健型无法治疗只能短期内缓解病情,不及时治疗可能更会加重病情。

四、老年疝气的治疗偏方

  如果确诊为疝气,手术治疗是最好的治疗方法,所以,一旦患上老人疝气,必须马上去医院治疗。但是,也有一些治疗疝气的偏方,可供大家使用。

  1、茴香粥

  材料:小茴香15克,粳米100克。

  做法:先煎小茴香,去渣取汁,然后入粳米煮为稀粥。每日分2次服,3~5日为一疗程。

  2、荔枝粥

  材料:荔枝核30克,粳米50克。

  做法:先煎荔枝核,取汁,入粳米煮粥,任意食用。

  3、茴香无花果饮

  材料:无花果2个,小茴香9克

  做法:同水煎服,每日2次。

  4、纸煨麻雀

  材料:生雀3只,茴香9克,胡椒3克,缩砂仁、肉桂各6克,酒适量。

  做法:将生麻雀去毛及内脏,将其它各药装入其肚内,再用湿纸裹上,煨熟即成。空腹以酒送下。

  5、橘核茴香粉

  材料:橘核、小茴香、黄酒各适量。

  做法:将橘核、小茴香炒后研成细末,二者等分混匀即可。

  6、楝脂二香脬

  材料:猪脬1个,大、小茴香与补骨脂、川楝子各等份,酒适量。

  做法:将猪脬洗净,入大、小茴香与补骨脂、川楝子填满,放食盐适量,煮熟。

  7、茴香香乳煎

  材料:大、小茴香各9克,香乳少许。

  做法:同水煎。

  8、药酒

  (1)吴萸生姜酒

  材料:吴茱萸30克,生姜40克,淡豆豉12克,米酒500克。

  (2)茴香荔核酒

  材料:小茴香60克,荔枝核30克,白酒500克。

  (3)橘核药酒

  材料:橘核9克,荔枝核9克,川楝子9克,小茴香15克,牡蛎粉15克,葫芦巴9克,肉桂6克,青皮9克,白酒1斤。

  (4)三香酒

  材料:木香10克,小茴香10克,八角茴香10克,川楝子10克,米酒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