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的饮食禁忌你知道吗_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的症状是什么

2016-11-01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皮寻双

一、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的病因是什么

  1.高血压(30%):

  高血压是本病最主要的直接病因,尤其是慢性高血压超过21.3/12.7kPa(160/95mmHg)时,文献报道高血压在腔隙性脑梗死病人中的发生率为45%~90%,且舒张压升高对本病的影响作用更明显。

  高血压导致腔隙性脑梗死有2种可能机制:

  ①持续性的高血压作用于脑的深穿通动脉或其他微小动脉壁,使血管渗透性增高,凝血功能亢进而抗凝功能减弱,导致微血管壁节段性脂肪透明变性,纤维蛋白坏死及微动脉瘤等改变,致使小动脉阻塞,微栓塞形成。

  ②持续性高血压使脑的基底动脉拉长,深穿通动脉移位,血管扭曲,侧行血流进一步减少而发生缺血性微梗死。

  2.动脉硬化(20%):

  腔隙性脑梗死与动脉硬化紧密关联,Fisher用连续切片方法观测证实基底节,内囊区腔隙病灶的供血动脉有严重的脑动脉硬化改变,即节段性的动脉结构破坏,纤维素样坏死或血管坏死,其他学者也发现髓质动脉中明显的改变是管壁的透明样增厚,并血管管腔的狭窄,各脑区腔隙性梗死的频度与动脉硬化的程度成正比。

二、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的症状是什么

  1.临床特点

  一般症状有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眩晕,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抽搐,痴呆,无意识障碍,精神症状少见,主要临床体征为舌僵,说话速度减慢,语调语音变化,轻度的中枢性面瘫,偏侧肢体轻瘫或感觉障碍,部分锥体束征阳性,而共济失调者少见。

  2.临床类型

  (1)单纯运动性轻偏瘫(PMH):最常见,占40%~60%,主要特征为客观检查无感觉障碍,视野缺损,失语,失用或失认;而仅有一侧面部和上下肢无力或不完全性瘫痪,病灶可发生在内囊,脑桥,大脑脚,基底节,大脑皮质,放射冠等处,常于2周内恢复,但易复发。

  (2)纯感觉性卒中(PSS):无肌力障碍,眩晕,复视,失语及视野缺损,而仅有一侧面部及上下肢的偏身感觉障碍,病灶位于丘脑腹后核,通常为大脑后动脉的丘脑穿通支梗死所致,少数病例可由脊髓丘脑束,丘脑皮质束的病灶所致,也可因病灶侵及整个丘脑的外侧及内囊后肢的放射冠而引起,常于数周内恢复。

  (3)感觉运动性卒中(SMS):表现为一侧头面部,躯干及上下肢感觉障碍和面,舌肌及上下肢的轻瘫,无意识障碍,记忆障碍,失语,失认和失用,以往认为此型较少见,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告仅次于PMH,其病灶位于丘脑腹后外侧核和内囊后肢,通常由大脑后动脉的丘脑穿通支或脉络膜后动脉闭塞所致,预后良好。

三、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

  1.腔隙性脑梗死诊断标准各家报告的诊断标准不尽相同,但基本采用临床,病理及CT扫描相结合的方法。

  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

  (1)发病多由高血压动脉硬化引起,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2)多无意识障碍。

  (3)腰穿脑脊液无红细胞。

  (4)临床表现都不严重,较常表现为纯感觉性卒中,纯运动性轻偏瘫,共济失调性轻偏瘫,构音不全-手笨拙综合征或感觉运动性卒中等。

  (5)如有条件时进行CT检查,以明确诊断。

  2.血管性痴呆

  多梗死痴呆为血管性痴呆的一类,腔隙性脑梗死是其重要的病理改变,临床表现特征为:突然起病,阶梯性恶化,波动性病程,夜间意识混乱,人格相对保存,情感脆弱,强哭强笑,常有高血压,心脏病及卒中病史,合并有动脉粥样硬化征象,有神经系统局灶性受损的症状和体征,CT或MRI显示脑内有多发的梗死灶和(或)脑萎缩。

四、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的保健方法

  护理:

  1、对脑梗死患者应定时翻身、拍背,预防发生褥疮和肺部感染。同时配合康复治疗,促进瘫痪肢体的恢复。五、中医、中药、针灸、按摩方法对本病防治和康复有较好疗效,一般应辩证施治,使用活血化瘀、通络等方药治疗,针灸、按摩,对功能恢复,十分有利。

  2、对风湿性心脏病引起的脑栓塞急性期应严格要求患者绝对卧床,切忌饱餐。帮助病人翻身时动作要轻,并保持大便通畅。

  3、创造良好环境,病房舒适优雅环境给病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病房要求清洁整齐,舒适美观,空气清新。

  饮食:

  芦笋:含有多种甙类化合物,芦丁、甘露聚糖、胆碱、叶酸等对心脏病、高血压有一定疗效。

  红薯:具有消除活性氧作用,活性氧可诱发动脉硬化。

  卷心菜:能使胆固醇转化为酶后排出。

  芹菜:嫩芹菜捣汁加蜂蜜,可防高血压。

  芹菜连根与糯米同煮稀粥,治疗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