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尿道炎是怎么引起的 怎么治疗尿道炎_尿道炎是怎么引起的 呢_尿道炎的诊断

2016-11-06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李冰枫

一、尿道炎是怎么引起的 呢

  常为尿路感染的—部分。致病菌以大肠杆菌、链球菌、淋球菌和葡萄球菌为最常见。其次为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体。常因尿道口或尿道内梗阻所引起,如包茎、后尿道瓣膜、尿道狭窄或尿道内结石和肿瘤等,或因邻近器官的炎症蔓延到尿道,如精囊炎、阴道炎和宫颈炎等;有时可因机械或化学性刺激引起尿道炎,如器械检查和留置导尿管等。

  ①非特异性尿道炎,致病菌以大肠埃希杆菌,链球菌属及葡萄球菌属最常见。

  ②特异性尿道炎,又称淋病性尿道炎(gonorrhealurethritis),简称淋病(gonorrhea),致病菌为淋病奈瑟菌。

  ③非淋病性尿道炎(non-gonococcalurethritis),致病菌为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嗜血短杆菌,真菌,阴道毛滴虫,尖锐湿疣及单纯疱疹病毒等。

二、尿道炎的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可进行诊断。

  鉴别诊断

  1、急性膀胱炎: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但膀胱炎患者主要以排尿终末疼痛为主,中段尿培养有细菌生长。

  2、急性肾盂肾炎:主要表现为突发性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常伴腰痛及畏寒,发热等症状,体检有肾区叩击痛,尿液常规检查有脓细胞。

  3、急性前列腺炎:也表现为尿频,尿急与尿痛,但前列腺炎有会阴部不适,排尿困难及发热等,直肠指检发现前列腺增大伴压痛。

  4、淋菌性尿道炎:也表现为尿频,尿急与尿痛,尿道口亦有红肿,有稀薄或脓性分泌物,常有不洁性交史,尿道分泌物涂片检查可见淋球菌,可明确诊断。

  5、膀胱结核:也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尿中发现脓细胞,常有泌尿系结核病史,且尿抗酸染色可发现抗酸杆菌。

  6、滴虫性尿道炎:也表现为尿频,尿急与尿道烧灼样疼痛并痒感,尿道分泌物中可找到滴虫。

三、尿道炎的护理

  1、可以让病人热水坐浴以减轻疼痛不适感;告诉患者有尿意是,应该马上排空膀胱,以防止膀胱膨胀;鼓励病人多喝水,以冲刷周围的细菌;在症状没有消失前,不要进行性生活。

  2、保证睡眠充足和性生活规律,睡眠的作用不言而喻,在所有疾病的预防及治疗中,它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养成洗手习惯,调查发现,人的双手粘有大量病原微生物,如衣原体、支原体等,它们可通过解便这一环节侵入尿道引起感染,所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也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饭前与便后。

  4、尿道炎的治疗要早期、足量和规范,选用敏感药物治疗,还要避免过度治疗。药物剂量不足、滥用药物或选用的药物不敏感,可促进病原体产生耐药性。

  5、在出现尿道炎等性病症状,或怀疑患性病时,尽早到正规医院就诊,而不要听信各种虚假的或夸大的广告去求医,以免延误病情,错失治疗良机。

  6、平时多饮水,有利健康。对于尿道炎的患者而言大量饮水使尿量增加,排尿时可冲洗尿道分泌物;同时要注意休息,急性期短期内避免性生活,切勿乱用滥用抗生素治疗。

  7、在尿道炎未治愈前要避免性行为。在尿道炎症状完全消失后的一段时间(2~4周)内过性生活应坚持正确使用避孕套;在治疗期间,需禁酒,忌辛辣饮食,多饮水。

  8、患者是否按时、按量治疗。因为非淋菌性尿道炎的治疗不同于淋病能做到短期足量治疗,而且服药次数多,持续时间长,患者容易因公因事而忘记服药,或者1~2天后基本消失而停服,影响疗效或复发。此时不要急于改换药物。

四、尿道炎的预防及并发症

  尿道炎的预防

  多饮水、勤排尿;注意阴部清洁;尽量避免使用尿路器械;与性生活有关的尿感可于性交后口服一次抗菌药作预防:有膀胱输尿管反流者注意二次排尿。

  尿道炎的并发症

  男性患者的并发症:附睾炎、前列腺炎、精囊炎等。

  妇性患者的并发症: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盆腔炎、腹膜炎等。

  尿道内感染可直接蔓延到膀胱或前列腺而引起膀胱炎或前列腺炎。急性尿道炎若处理不当可并发尿道旁脓肿,脓肿可穿破阴茎皮肤成为尿道瘘。在尿道炎症愈合过程中纤维化则可引起尿道狭窄。

  尿道炎的治疗

  治疗取决于感染的原因,急性尿道炎多采用抗生素与化学药物联合应用的方法。近年来,氟哌酸与磺胺药联合应用,临床效果满意。全身治疗应注意休息,补充足够液体。急性期间,短期内应避免性生活,否则,会延长病程;慢性期间,若尿道外口或尿道内狭窄,应作尿道扩张术。如单纯疱疹病毒感染选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

  患者若有尿路刺激征,经常规抗菌治疗无效,且除外有复杂因素存在时,应考虑为支原体、衣原体或病毒感染,可首先使用四环素治疗。对四环素若有耐药性,则可改用红霉素、甲基红霉素或罗红霉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