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有哪些症状 怎么治疗抑郁症
2016-11-27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杨谷冬
一、抑郁症有哪些症状呢
1、心境低落
主要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抑郁悲观。轻者闷闷不乐、无愉快感、兴趣减退,重者痛不欲生、悲观绝望、度日如年、生不如死。典型患者的抑郁心境有晨重夜轻的节律变化。在心境低落的基础上,患者会出现自我评价降低,产生无用感、无望感、无助感和无价值感,常伴有自责自罪,严重者出现罪恶妄想和疑病妄想,部分患者可出现幻觉。
2、思维迟缓
患者思维联想速度缓慢,反应迟钝,思路闭塞,自觉“脑子好像是生了锈的机器”,“脑子像涂了一层糨糊一样”。临床上可见主动言语减少,语速明显减慢,声音低沉,对答困难,严重者交流无法顺利进行。
3、意志活动减退
患者意志活动呈显著持久的抑制。临床表现行为缓慢,生活被动、疏懒,不想做事,不愿和周围人接触交往,常独坐一旁,或整日卧床,闭门独居、疏远亲友、回避社交。严重时连吃、喝等生理需要和个人卫生都不顾,蓬头垢面、不修边幅,甚至发展为不语、不动、不食,称为“抑郁性木僵”,但仔细精神检查,患者仍流露痛苦抑郁情绪。伴有焦虑的患者,可有坐立不安、手指抓握、搓手顿足或踱来踱去等症状。严重的患者常伴有消极自杀的观念或行为。消极悲观的思想及自责自罪、缺乏自信心可萌发绝望的念头,认为“结束自己的生命是一种解脱”,“自己活在世上是多余的人”,并会使自杀企图发展成自杀行为。这是抑郁症最危险的症状,应提高警惕。
二、抑郁症的病因究竟是什么呢
遗传因素(10%):
大样本人群遗传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与患病者血缘关系愈近,患病概率越高。一级亲属患病的概率远高于其他亲属,这与遗传疾病的一般规律相符。
生化因素(25%):
儿茶酚胺假说:主要指抑郁症的发生可能与大脑突触间隙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E)的浓度下降有关;由于很多抗抑郁剂,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或者选择性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等使用后,虽然大脑突触间隙这些神经递质的浓度很快升高,但抗抑郁的效果一般还是需要2周左右才会起效,因此又有了5-HT和NE受体敏感性增高(超敏)的假说。
心理-社会因素(25%):
各种重大生活事件突然发生,或长期持续存在会引起强烈或者(和)持久的不愉快的情感体验,导致抑郁症的产生。迄今为止,抑郁症病因与发病机制还不明确,也无明显的体征和实验室指标异常, 概括的说是生物、心理、社会(文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三、抑郁症治疗方法都有哪些呢
1、药物选择:
目前仍把TCAS作为治疗抑郁的一线药,第二代非典型抗抑郁药为第二线药,其次可考虑MAOIS。
2、 双相抑郁的治疗基本和单相抑郁一样,但双相病人用抗抑郁药可能转为轻躁狂,故常将抗抑郁药和锂盐合并应用。
精神病性抑郁单用抗抑郁药效果可能不理想,往往需合并抗精神病药,如*、舒必利等。
3、疗程和剂量:
治疗的成功除正确诊断,合理选择药物外,疗程和剂量至关紧要。常见的错误在于对抑郁症的复发和自杀危险性认识不够,因此常常剂量低、疗程短。
抑郁症治疗可分为三个阶段(三期治疗):
(1)以控制症状为目标的急性治疗期:用足够剂量至症状消失。
(2)以巩固疗效,避免病情反复为目标的继续治疗期;症状消失后至完全康复,约需4~9个月,如未完全恢复,病情易反复。
(3)防止复发为目标的预防性治疗期。后两期不易截然分开,常统称为维持治疗。一般认为下列情况需维持治疗:①3次或3次以上抑郁发作者;②既往2次发作,如首次发作年龄小于20岁;3年内出现两次严重发作或1年内频繁发作两次和有阳性家族史者。维持时间长短、剂量需视发作次数、严重程度而定。
四、抑郁症的预防护理方法
预防
有人对抑郁症患者追踪10年的研究发现,有75%~80%的患者多次复发,故抑郁症患者需要进行预防性治疗。发作3次以上应长期治疗,甚至终身服药。维持治疗药物的剂量多数学者认为应与治疗剂量相同,还应定期门诊随访观察。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系统对预防本病复发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应尽可能解除或减轻患者过重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帮助患者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及问题,提高患者应对能力,并积极为其创造良好的环境,以防复发。
护理
保持心情舒畅,有乐观、豁达的精神、坚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注意生活的规律性。
饮食应注意多服用清淡富于营养食物,注意膳食平衡。忌辛辣刺激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多吃提高免疫力的食物,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