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什么是脚底血管瘤 我们来看看其症状以及病因吧_脚底血管瘤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2016-12-02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王曼香

一、脚底血管瘤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脚底血管瘤是指发生于血管组织的一种良性肿瘤,是由于血管组织的错构,瘤样增生而形成。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其中原发性占75%,继发性25%左右。继发性多数在婴儿期出现,少数在成年期发现,病因目前尚不清楚。

  脚底血管瘤是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多见于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它起源于残余的胚胎成血管细胞,活跃的内皮样胚芽向邻近组织侵入,形成内皮样条索,经管化后与遗留下的血管相连而形成脚底血管瘤,瘤内血管自成系统,不与周围血管相连。发生于口腔颌面部的脚底血管瘤占全身脚底血管瘤的60%,其中大多数发生于颜面皮肤、皮下组织及口腔黏膜、如舌、唇、口底等组织,少数发生于颌骨内或深部组织。

  脚底血管瘤是胚胎期血管网增生所形成的。解释脚底血管瘤增生有关学说主要有二种,一是雌激素水平增高,瘤体中有增高的特异性雌激素受体,二是肥大细胞学说,G10waki提出肥大细胞可以直接刺激内皮细胞增生,而确在脚底血管瘤患儿瘤体组织中肥大细胞有增多表现。婴儿脚底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脚底血管瘤分为红、草莓状脚底血管瘤,海绵状脚底血管瘤与脚底血管瘤,毛细脚底血管瘤,结合影响儿童脚底血管瘤不是一段时间内会褪色,和一些脚底血管瘤会影响孩子。

  脚底血管瘤的常见使脚底血管瘤的治疗方法也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关注。脚底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很多,应根据肿瘤的类型、部位、深浅及病员的年龄等因素而定。常用的方法有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冷冻外科、硬化剂注射及激光照射等。现今社会,脚底血管瘤的治疗的安全性已经非常高了。但是还是要按时体检,以免可能有特殊位置的脚底血管瘤影响健康。

二、脚底血管瘤的症状有哪几种呢

  脚底血管瘤的症状有哪几种呢,说起脚底血管瘤,相信大家都不会感到陌生,这是一种对患者危害很大的疾病,因此大家在生活中要对脚底血管瘤的症状有所了解,这样就可以早发现早治疗。那么脚底血管瘤的症状有哪几种呢?

  一、海绵状血管瘤

  海绵状血管瘤是血管瘤的症状之一。这种血管瘤在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甚至肝、肾等处都可发生。如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眼眶内海绵状血管瘤、脊髓海绵状血管瘤、肝海绵状血管瘤等。外观呈紫红色,周围有迂曲、怒张的小静脉,扪之柔软,有弹性,挤压时缩小,撤压后即复原。这种血管瘤随婴儿年龄增长而增大,有时长得很大、很深,严重损害容貌和破坏正常组织。一旦确诊,应立即进行治疗,可采取超声微介导、高频电极术或行手术切除。

  二、毛细血管瘤

  这种血管瘤多见于皮肤,以枕部、头面、四肢和背部最多,不少长于口唇和舌部。眼部毛细血管瘤最多发生于出生后的三个月以内,随后的三个月增长较快。毛细血管瘤大小不一,大的可占据面部或肢体的大部,小的只有几毫米,略高于皮肤。毛细血管瘤一般出生后就已存在,六个月内生长迅速,一两岁后逐渐停止生长。它影响美观,破损后有大出血的危险,家长应密切留意。如果血管瘤较小,生长速度较慢,不在暴露部位,可待其停止生长后自行消退。若血管瘤生长速度较快,又严重影响美观,就应立即进行治疗,可采用药光疗法、新一代光动力等方法治疗。这也是血管瘤的症状之一。

  三、血管角化瘤

  这种血管瘤比较少见,多见于儿童或青年,但也可见于高龄者。有的表现为趾指伸侧红色或暗红色圆形丘疹,表面呈疣状增殖,粗糙而质硬。强力压之可褪色,中央可见毛细血管网,这一型多见于女性。另一种为男性患者,多见于中、老年,表现为全阴囊皮肤的红色或暗红色圆形斑丘疹,表面为疣过度角化,粗糙而质硬。病变可多发,常并发精索静脉曲张。

三、如何治疗脚底的血管瘤

  1、射频消融治疗:就是很多私人医院说的微创超导治疗,利用射频电流作用于瘤体,使瘤体内产生高频电凝,直接作用于瘤体细胞膜及血管周围组织中的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使血管壁乳化、凝固、收缩,瘤体迅速缩小,直到消失,使畸形血管失去再扩张的环境,达到治疗作用。

  2、微创介入治疗:属于近代外科微创手术,是指在“X”射线的导引下,由大腿根部插入动静脉导管导入,并一路穿行到达血管瘤部位,然后通过导管将药物注入瘤体,让其产生无菌性炎症,以期达到使瘤体血管闭塞作用,所谓微创其实只是指相对于传统的外科手术而言创伤小些。

  3、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利用放射元素所产生的r射线对病损区组织的局部照射,使病变组织的某些细胞核的DNA链、RNA链断裂,导致病变组织细胞坏死或解体,从而达到治疗血管瘤的目的。

  4、冷冻治疗:冷冻治疗利用低温将病损区皮肤、血管瘤及其周围的组织冷凝,致使组织变性或坏死,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目前,医生常用的是液氨冷冻。比较适合治疗范围较小的血管瘤。冷冻疗法比较安全,不需要麻醉,但是愈合的时间较长,也容易留下疤痕。

  笔者建议患者们发现疾病的时候,就要应该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了,不要拖延时间,拖延时间也是自己痛苦。

四、脚底血管瘤的药物治疗方法有哪些

  脚底血管瘤是一种是先天性的良性肿瘤或者血管畸形,一般来说对患者身体健康影响不大,患者只需定期前往医院进行复查即可。但是有的脚底血管瘤还是需要治疗的。治疗方式也很多,有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等,本文就为大家具体介绍治疗脚底血管瘤的药物有哪些吧!

  一、西药治疗:

  口服激素:常用药物为泼尼松

  用法:国外,初始剂量为4mg/kg,qd,连续使用3周,第4~8周逐渐减少至停药;国内,3~5mg/kg,qod,连续使用8周,第9周减量1/2,第10周每次服药10mg,第11周每次5mg,12周停药,隔4~6周可重复同样疗程。

  适应症:适应于较为局限的头面部、会阴部、指(趾)关节等处,其他方法难以处理的病变。

  对血管畸形效果不明显。

  不良反应:满月脸、抑制生长、感染。

  平阳霉素注射:

  用法:表浅,浓度1mg/ml,一次剂量不超过4mg;深部,1.5~2mg/ml,一次剂量不超过8mg。平阳霉素8mg联合2%利多卡因3ml,地塞米松5mg/1ml稀释。沿不同方向呈放射状边进针边注射药物。20天注药1次,4次为1疗程。

  适应症:较局限的小范围脚底血管瘤,颜面部脚底血管瘤,对激光治疗或口服激素效果欠佳的脚底血管瘤。

  优点:疗程短,药量少,并发症容易处理,不会形成疤痕,无明显毒副作用。

  不良反应:发热、胃肠道反应、口腔内嘴唇脚底血管瘤容易引起溃疡、肺纤维化(极少见)。

  口服普萘洛尔:

  用法:第1天1.0 mg/kg,第2天1.5 mg/kg,第3天2.0 mg/kg,分2-3次,6个月为1疗程,治疗即将结束时剂量逐渐减少,第1天减量为每天1.5 mg/kg,第2天1 mg/kg,然后停药。

  适应症:对海绵状脚底血管瘤及范围较大不能手术的草莓状脚底血管瘤效果较好。

  不良反应:心动过缓、胃肠道反应、皮疹、低血压、低血糖。

  干扰素注射:

  用法:干扰素-α-2b皮下注射300万IU/m2次(体表面积),皮下注射5次/周,连用3月。亦可以瘤内注射,100~300万IU/m2次,第1周每天1次,以后每周1次,连用8周。

  适应症:对各期脚底血管瘤都有效。

  缺点:费用高,治疗时间长,流感样症状,粒细胞减低,具有神经毒性,可引起癫痫。

  二、中药治疗:

  中医学认为脚底血管瘤的病因以气滞血瘀者为多件,或因饮食失节,脾虚失运,水湿不化,聚而成痰,痰滞脉络,与血气相结聚积而成症瘕。对本病的治疗,多采用行气疏肝、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为主,但在具体脚底血管瘤治疗中应分辨气滞、血瘀之偏重。

  如以血瘀为主,就采用以下药物:羚羊骨、水牛角、牛黄、赤芍清热凉血止痛;柴胡、黄皮核、素磬针等理气开郁;丹参红花活血化瘀;炒山甲、皂角刺、川足软坚散结、走窜经络。如以气滞为主,就采用以下药物:柴胡、郁金、黄皮核、素磬针等行气解郁;配丹参、红花、三棱、莪术、大黄活血化瘀;炒山甲、皂角刺、川足软坚散结、通络止痛。再配合口服“熊胆丸”和“丹火透热疗法”,疗效更佳。症瘕之症,与一般的气滞血瘀病症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