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反流 出现这些临床表现小心是它
2016-11-27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吴凡梅
一、胆汁反流的临床表现
正常在胃的出口有一个“开关”,即幽门括约肌,放松时允许胃内食糜通过进入十二指肠。如幽门括约肌“关不紧”,则十二指肠内的胆汁可以反流入胃造成慢性胃炎。
胆汁中胆盐可削弱胃粘膜的保护机制,使原来分泌入胃腔中的酸反弥散入胃粘膜,造成胃粘膜的损害。
1.腹胀
这是比较主要的症状之一,表现为腹部饱胀不适,中上腹持续烧灼感,也可表现为胸骨后痛,餐后可加重。
2.胃灼热
胃部有灼烧感,甚至有些患者食管也会有烧灼感,常常伴有嗳气、反酸、恶心、呕吐、肠鸣、排便不畅、食欲减退以及消瘦等现象。
3.胃出血
严重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胃出血,部分患者出现黑色粪便,有呕血。
4.呕吐
由于胃排空障碍,呕吐一般发生在晚间或半夜,有些患者呕吐物中带血。
二、胆汁反流的检查
1.胃镜检查
内镜下可观察到反流表现:即胃腔内多量浅黄至黄绿色胆汁,或胃壁上附较多含胆汁的黏液,或见到含有胆汁的十二指肠液呈泡沫状或水流状从幽门口反流入胃、幽门口松弛或处于开放固定状态;胃炎表现:胃黏膜弥漫性红色改变,黏膜皱襞水肿、接触性出血,或伴有糜烂、溃疡。
2.胃吸出物测定
通过从患者鼻腔插入胃管到达胃腔,继而抽吸空腹和餐后胃液,测定其中胆酸含量,如空腹基础胃酸分泌量<3.5mmol/h,胆酸超过30ug/ml,则可确诊胆汁反流性胃炎。
3.同位素测定
采用静脉注射99mTc-在肝、胆、胃区,测定胃液反流系数。通过检测胃内同位素的含量,可以理解胃肠道反流程度。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由于从胆囊排入十二指肠的胆汁和其它肠液混合,通过幽门,逆流至胃,刺激胃粘膜,从而产生的炎症性病变。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主要为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后,以及幽门功能失常和慢性胆道疾病等,胆汁反流性胃炎在临床上比较常见。
本病除可致食管狭窄、出血、溃疡等并发症外,反流的胃液尚可侵蚀咽部、声带和气管而引起慢性咽炎、慢性声带炎和气管炎,临床上称之Delahunty综合征。胃液反流和吸入呼吸道尚可致吸入性肺炎。
该病在胃镜下胃黏膜弥漫性充血,并可见不同程度的黏膜皱襞水肿;胃腔内有部分或较多的绿色潴留液,幽门口松弛或处于开放固定状态,十二指肠蠕动时有黄色的泡沫连续反流入胃。
三、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症状表现
1、在临床的表现中,多数的患者会表现出持续的腹痛,而且在患者用餐后会加重这种腹痛的现象;一些患者还会出现胸骨后痛和消化不良的现象。
2、上腹部疼痛和呕吐胆汁,上中腹部疼痛的性质呈烧灼样疼痛,进食后加重,常伴有恶心、呕吐,吐出淡黄色的胆汁混合液,常混有食物。
3、禁食后可使上腹部疼痛加剧;服用制酸效果差;常出现贫血。
4、有的还有黑便、呕血、体重减轻等症状。
5、胃部饱胀感或不适,往往饭后加重,或有胃痛,或胃部发凉,可伴腹胀、嗳气、反酸、烧心、恶心、呕吐、胃振水音、肠鸣、排便不畅、食欲减退和消瘦等;严重的还可有胃出血,表现为呕血或排黑便(柏油样便)以及大便潜血试验呈阳性等。
6、胆汁性呕吐是其症状表象之一,由于患者的呕吐多在晚间或半夜时发生,呕吐物中常常伴有食物,偶尔还会有少量的血液。这种状况使得患者不敢过多的进食,进而使得很多的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的现象,患者会出现贫血、消瘦、营养不良以及腹泻等症状表现。
四、胆汁反流性胃炎怎么治疗
1.药物治疗
胃动力药物能增加胃肠道蠕动,抑制胆汁反流入胃,常用的有:多潘立酮、莫沙必利。胃黏膜保护剂:硫糖铝,能与胃黏膜的黏蛋白结合形成保护膜,以保护胃黏膜免受胆汁损伤;胃膜素,能在胃内形成膜状物覆盖胃黏膜,以减轻反流的胆汁和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蒙脱石散,为胃黏膜保护剂,有加强消化道黏膜屏障作用,有利于胃黏膜的再生;生胃酮,能促使胃黏膜分泌黏液,从而保护胃黏膜;磷酸铝凝胶,有保护胃黏膜、促进炎症愈合作用。
2.手术治疗
主要适用于症状严重内科治疗无效者,常用术式有Roux-en-Y手术或胆道分流术。
3.饮食调养
饮食要清淡,不吃油腻食物,以免刺激胆汁分泌增多,加重反流和病情。应细嚼慢咽,忌暴饮暴食。避免饮酽茶、烈酒、浓咖啡和进食辛辣、过冷、过热和粗糙食物。
4.去除某些加重病情的因素
包括戒烟酒、避免精神紧张,保持心情舒畅,不服或慎服对胃黏膜有刺激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