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是怎样引起的 胃癌能用靶向药物治疗吗
2016-12-05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吴雨寒
一、为什么的胃癌
1.地域环境及饮食生活因素
胃癌发病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别,在我国的西北与东部沿海地区胃癌发病率比南方地区明显为高。长期食用薰烤、盐腌食品的人群中胃远端癌发病率高,与食品中亚硝酸盐、真菌毒素、多环芳烃化合物等致癌物或前致癌物含量高有关;吸烟者的胃癌发病危险较不吸烟者高50%。
2.幽门螺杆菌感染
我国胃癌高发区成人Hp感染率在60%以上。幽门螺杆菌能促使硝酸盐转化成亚硝酸盐及亚硝胺而致癌;Hp感染引起胃黏膜慢性炎症加上环境致病因素加速黏膜上皮细胞的过度增殖,导致畸变致癌;幽门螺杆菌的毒性产物CagA、VacA可能具有促癌作用,胃癌病人中抗CagA抗体检出率较一般人群明显为高。
3.癌前病变
胃疾病包括胃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部分切除后的残胃,这些病变都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症过程、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或非典型增生,有可能转变为癌。癌前病变系指容易发生癌变的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改变,是从良性上皮组织转变成癌过程中的交界性病理变化。胃黏膜上皮的异型增生属于癌前病变,根据细胞的异型程度,可分为轻、中、重三度,重度异型增生与分化较好的早期胃癌有时很难区分。
4.遗传和基因
遗传与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胃癌病人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其胃癌发病率较对照组高4倍。胃癌的癌变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多阶段发展过程,涉及癌基因、抑癌基因、凋亡相关基因与转移相关基因等的改变,而基因改变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二、胃癌临床有哪些表现
早期胃癌多数病人无明显症状,少数人有恶心、呕吐或是类似溃疡病的上消化道症状。疼痛与体重减轻是进展期胃癌最常见的临床症状。病人常有较为明确的上消化道症状,如上腹不适、进食后饱胀,随着病情进展上腹疼痛加重,食欲下降、乏力。根据肿瘤的部位不同,也有其特殊表现。贲门胃底癌可有胸骨后疼痛和进行性吞咽困难;幽门附近的胃癌有幽门梗阻表现;肿瘤破坏血管后可有呕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症状。腹部持续疼痛常提示肿瘤扩展超出胃壁,如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腹水、黄疸、腹部包块、直肠前凹扪及肿块等。晚期胃癌病人常可出现贫血、消瘦、营养不良甚至恶病质等表现。胃癌的扩散和转移有以下途径:
1.直接浸润
贲门胃底癌易侵及食管下端,胃窦癌可向十二指肠浸润。分化差浸润性生长的胃癌突破浆膜后,易扩散至网膜、结肠、肝、胰腺等邻近器官。
2.血行转移
发生在晚期,癌细胞进入门静脉或体循环向身体其他部位播散,形成转移灶。常见转移的器官有肝、肺、胰、骨骼等处,以肝转移为多。
3.腹膜种植转移
当胃癌组织浸润至浆膜外后,肿瘤细胞脱落并种植在腹膜和脏器浆膜上,形成转移结节。直肠前凹的转移癌,直肠指检可以发现。女性病人胃癌可发生卵巢转移性肿瘤。
4.淋巴转移
是胃癌的主要转移途径,进展期胃癌的淋巴转移率高达70%左右,早期胃癌也可有淋巴转移。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和癌灶的浸润深度呈正相关。胃癌的淋巴结转移通常是循序逐步渐进,但也可发生跳跃式淋巴转移,即第一站无转移而第二站有转移。终末期胃癌可经胸导管向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或经肝圆韧带转移至脐部。
三、怎样检查胃癌
1.X线钡餐检查
数字化X线胃肠造影技术的应用,目前仍为诊断胃癌的常用方法。常采用气钡双重造影,通过黏膜相和充盈相的观察作出诊断。早期胃癌的主要改变为黏膜相异常,进展期胃癌的形态与胃癌大体分型基本一致。
2.纤维胃镜检查
直接观察胃黏膜病变的部位和范围,并可获取病变组织作病理学检查,是诊断胃癌的最有效方法。采用带超声探头的纤维胃镜,对病变区域进行超声探测成像,有助于了解肿瘤浸润深度以及周围脏器和淋巴结有无侵犯和转移。
3.腹部超声
在胃癌诊断中,腹部超声主要用于观察胃的邻近脏器(特别是肝、胰)受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的情况。
4.螺旋CT与正电子发射成像检查多排螺旋CT扫描结合三维立体重建和模拟内腔镜技术,是一种新型无创检查手段,有助于胃癌的诊断和术前临床分期。利用胃癌组织对于氟和脱氧-D-葡萄糖(FDG)的亲和性,采用正电子发射成像技术(PET)可以判断淋巴结与远处转移病灶情况,准确性较高。
四、胃癌靶向治疗相关知识
胃癌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位居第四,死亡率位居第二的恶性肿瘤,我国是胃癌高发地区,每年新发病例约40万人。
手术是胃癌唯一的根治性治疗手段,但胃癌早期隐匿性强,约七成患者确诊即为中晚期,很难通过手术完全根治。晚期胃癌治疗以全身化疗为主,通过化疗药物杀灭肿瘤细胞以达到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缓解症状及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患者在接受化疗的时候,往往会出现或轻或重的不良反应,这是因为药物在杀灭癌细胞、控制癌细胞生长繁殖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对正常细胞带来了损伤,因此患者有时会发生恶心、呕吐、白细胞降低、脱发等反应。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我们已经认识到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我们自身诸多基因的改变及信号传导通路异常相关,所谓的靶向治疗就针对肿瘤发病机制当中某些特有的信号传导通路或者某一发病机制采用的单抗,小分子物质来打断它,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相比传统的化疗,靶向治疗有其自身的优点,首先,靶向药物的针对性更强,只针对癌细胞,疗效确切。其次,靶向药物副作用轻,不会损伤正常细胞组织,缺乏化疗常见的副作用,不会引起病人掉头发,不会引起病人恶心呕吐等。
在胃癌治疗领域,以曲妥珠单抗为代表的靶向治疗药物开启了胃癌靶向治疗的新时代,研究发现,大约五分之一的胃癌患者存在HER2高表达。2009年具里程碑意义的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TOGA研究首次证实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可延长晚期胃癌患者总生存时间,同时显著降低死亡风险,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已成为HER2过表达胃癌患者的首选治疗。同时,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成为一种重要的个体化新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有效的治疗手段,使胃癌迈进靶向治疗时代。目前山西省肿瘤医院对于晚期胃癌患者已开展HER2状态检测,对于HER2过表达患者,在化疗同时推荐使用曲妥珠单抗,通过治疗已经显示出良好的效果,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值得一提的是,由我国自主研发生产的针对晚期胃癌的小分子靶向药物—阿帕替尼即将上市。该药具有抗肿瘤血管生成和抗肿瘤细胞增殖双重作用。这必将为晚期胃癌的治疗又增加一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