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酸甘油的介绍 你知道硝酸甘油使用注意事项吗
2016-12-01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倪涵蕾
一、硝酸甘油用药之“八项注意”
注意一:用药方式要得当硝酸甘油的给药方式不同,如舌下含服、静脉给药、口服给药,吸收的效果也不相同。因舌下的毛细血管分布较为丰富,利于吸收,故舌下含服是急救时的首选。也可采用喷雾剂直接喷在口腔粘膜上。静脉给药的效果最好,药物直接入血液后快速起效。而口服药在经肝脏代谢后,药效大减。因此,当心绞痛急性发作时,应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
注意二:用药姿态要摆正在用硝酸甘油时坐着为好,坐着含药比躺着、站着都好,直立时用硝酸甘油可出现头晕、低血压,甚至晕厥;若躺着用药时,因回心脏血量增加导致加重心脏负担,从而影响药物疗效。
注意三:连续含服最多 3 次人出现急性心绞痛时,立即舌下含硝酸甘油 1 片,若不见效或疗效不明显,可隔 5 分钟后再含 1 次,最多可连续含服 3 次,若疗效仍然不明显,不可继续含服。如含服硝酸甘油 3 次,疼痛不缓解且伴大汗、面色苍白、四肢发冷等症状时,极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发作。
注意四:短效长效要分清硝酸甘油在 1 天之内可多次应用。但是如果1 天内心绞痛发作数次,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长效或中长效硝酸酯类药品,如消心痛(二硝基)、单硝酸异山梨醇(单硝基),以维持长期疗效,防止心绞痛复发。
注意五:用药剂量要正确初次含服硝酸甘油时应从小剂量开始,一般为 0.3mg~0.6mg。
注意六:药品存放应避光硝酸甘油的性质不稳定,遇空气或光线缓缓分解失效,应棕色药瓶避光保存。
注意七:药别装在贴身口袋里心绞痛患者要随时携带硝酸甘油,但最好别把药装在贴身的衣服口袋内,由于受体温影响硝酸甘油较易分解;若密闭再不好时,更易失效。因此不要大量存放。
注意八:注意日期勿失效硝酸甘油通常在生产日期 1~2 年后即失效。有的硝酸甘油因反复打开瓶盖,3~6 月就可能会失效。失效的硝酸甘油,在舌下含服时,不会出现辣涩的感觉,也不会出现头胀、面红等表现。
二、*甘油简介
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甘油
化学品英文名称: nitroglycerine
中文名称2: 三硝酸甘油酯
英文名称2: glyceryl trinitrate
技术说明书编码: 15
CAS No.: 55-63-0
化学式: C3H5N3O9
分子量: 227.09
密度:1.6 g/cm³ (15°C)
*当量:1.50
自燃温度:50 - 60 °C 时分解
爆速:7700 m/s
外观:无色或黄色澄清油状液体
摩尔质量:227.0872 g/mol
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 淡黄色稠厚液体,低温易冻结。
熔点(℃): 13
沸点(℃): 180
相对密度(水=1): 1.59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kPa): 0.01(60℃)
燃烧热(kJ/mol): 1540.0
临界温度(℃): 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 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资料
闪点(℃): 无资料
引燃温度(℃): 无资料
爆炸上限%(V/V): 无资料
爆炸下限%(V/V): 无资料
溶解性: 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丙酮。
主要用途: 用于制造开山筑路的*及其它*和药品。
三、哪些患者要禁用或慎用硝酸甘油
<青光眼患者>
对于青光眼患者,尤其是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未经手术治疗者,应用硝酸甘油后会使眼压进一步升高,眼痛加剧,甚至出现更严重反应。如非用不可,则需密切监测眼压及症状。已经手术治疗的闭角型青光眼、或药物控制良好的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则可使用,但需定期监测眼压。如用药后发生了视物模糊、鼻根部酸胀、眼部胀痛、头痛、恶心、眼红、怕光流泪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到眼科就诊。
<低血压患者>
低血压患者或平常血压偏低的患者应谨慎使用硝酸甘油,因为硝酸甘油会使血压降得更低。尤其在体位突然变动时更易发生。
<脑出血、颅内压增高患者>
硝酸甘油也扩张脑血管,会使原有病情加重,因此脑出血、颅内压增高患者应慎用硝酸甘油。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
硝酸甘油会使该病患者左心室流出道梗阻进一步加重,甚至引起晕厥、猝死,应尽量避免应用。
<正在应用西地那非(万艾可,VIAGRA)的患者>
由于西地那非能增加硝酸酯类药的降压作用,因此两种药物不能一起服用,以免引起严重低血压甚至猝死。
四、硝酸甘油的消防措施和泄漏应急处理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冻结的*甘油机械感度比液体的要高,处于半冻结状态时,机械感度更高。故受暴冷暴热、撞击、摩擦,遇明火、高热时,均有引起爆炸的危险。与强酸接触能发生强烈反应, 引起燃烧或爆炸。
有害燃烧产物: 氧化氮、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离以外,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雾状水、泡沫。禁止用砂土压盖。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避免震动、撞击和摩擦。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锯末或类似材料混合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使用无火花工具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