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时带血是怎么回事 如何解决大便有血
2016-12-13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吴凡梅
一、为什么排便会有血呢
大便出血,简称便血,既包括排便时肛管直肠本身的即时出血,还包括其他部位的陈旧性出血经肛门排出。引起大便出血的原因较多,痔疮、肛裂、直肠息肉、结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直肠癌、胃部病变、十二指肠病变等等很多疾病都可导致大便带血。据统计80%的便血是由于肛肠疾病引起的。长期便血还可引发贫血、败血症、毒血症甚至直肠癌等一系列严重的后果,所以应当引起患者的重视。
一般我们所指的便血是出血超过500ml的便血,因为下消化道少量出血(少于500ml)时,可很快被机体代偿而不引起明显症状。常见的出血是下消化道出血,结肠与直肠的出血。分为厕纸带血、排便时滴血、喷血、先便后血、先血后便。便血的颜色也分为鲜红、暗红或柏油样。
直肠癌是便血的常见病因,国外统计约占便血就诊病例的30%~50%。患者大便表面带血及黏液,甚至脓血便为主要症状,早期可伴有便意频繁,排便习惯改变,大便形状改变,肛门坠胀感,不尽感。中晚期患者可有腹痛、腹胀等肠道不全梗阻症状。直肠癌在发病早期缺乏明显特异症状,和痔疮的常见症状一样都是便血,很多人受“十人九痔”观念的影响,以为肛门出血、大便带血就是痔疮,致使很多直肠癌待确诊时已是中晚期。所以,当出现便血时,应立即到正规医院专业科室就诊,鉴别是痔疮,还是结直肠息肉,还是直肠癌,以免造成误诊、漏诊,延误较好治疗时期。
二、便血的五大症状表现
一、腹痛
1.下腹痛时排血便或脓血便,便后腹痛减轻者,多见于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阿米巴性痢疾等疾病。
2若为老年人,有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病史,于腹痛后出现便血,应考虑缺血性肠病的可能。
3.慢性反复上腹痛、且呈周期性与节律性,出血后疼痛减轻者,见于消化性溃疡。
4.上腹绞痛或有黄疸伴便血者,应考虑肝、胆道出血。
5.腹痛伴便血还见于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肠套叠、肠系膜血栓形成或栓塞。
二、里急后重
肛门重坠感,似为排便未净,排便频繁,但每次排血便量甚少,且排便后未见轻松,提示为肛门、直肠疾病,见于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及直肠癌等。
三、发热
便血伴发热常见于传染性疾病或恶性肿瘤,如败血症、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胃癌、结肠癌等。
四、全身出血倾向
便血伴皮肤黏膜出血者,可见于急性传染性疾病及血液疾病,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过敏性紫癜、血友病等。
五、皮肤改变
皮肤有蜘蛛痣及肝掌者,便血可能与门脉高压有关。皮肤与黏膜出现成簇的、细小的呈紫红色或鲜红色的毛细血管扩张,提示便血可能由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所致。
三、肛裂引起便血怎么治疗
便血的原因非常多,不可能每一种病因的治疗都相同。但维持生命体征、对症治疗是总原则。努力寻找导致便血的病因才是最大的关键。肛裂引起的便血,治疗原则以保守疗法即非手术疗法为主,宜止痛止血,防止出现疼痛恶性循环。对慢性肛裂或者Ⅲ期肛裂,要以手术治疗为主,彻底消除肛裂的病因及加剧疼痛的因素。
肛裂引起便血的治疗方法如下:
局部坐浴:用热水或高锰酸钾温水坐浴,温度40℃~50℃(每天2~3次,每次~30分钟。温水坐浴可松弛肛门括约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减轻疼痛,并清洁局部,以利创口愈合。坐浴后可以外敷消炎止痛药物,以减轻症状。
封闭疗法:疼痛严重的便血者,用1%~2%普鲁卡因注射于肛裂基底部及两侧肛门括约肌内,可缓解括约肌痉挛以止痛。
肛管扩张:适用于急性或慢性肛裂且未并发乳头肥大及前哨痔者。在局麻或骶管麻醉下用手指扩张肛管,可解除肛管括约肌痉挛,达到止痛目的。
手术治疗:对经久不愈,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慢性肛裂,可采用手术治疗。将肛裂及其周围病变组织全部切除,使其成为新鲜创面,再行愈合。
四、便血的预防方法有哪些
由于便血时没有任何的疼痛症状,所以经常会被人们所忽略,然而时间久了,就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所以平时我们应该积极预防便血的发生,而引起便血这种症状的原因有很多,它主要是和生活中的一些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本病的预防尤为重要。
1、预防肛门感染:加强锻炼。痔疮破裂易受大便污染而发炎,因此对于已发生痔疮出血者,一定要加强消炎,可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即5000毫升温开水放1克高锰酸钾,使溶液成浅紫红色)浸泡肛门,每天2-3次,也可用马应龙痔疮膏肛门内注入,具有通便、消炎、止血的作用。此外,加强锻炼能促进血液循环,减少痔静脉的压力。另外每天可以自己跪在床上,取胸膝位,练习提肛运动,对减少痔出血也有较好的效果。
2、保持大便通畅:养成每天排便的习惯。痔疮出血多由于大便不畅,用力排便使腹压增加,造成痔静脉压力增大破裂出血,还有的是大便干结而坚硬,通过肛门时擦破痔静脉导致出血。多吃蔬菜,多喝开水可防止便秘。对于已发生便秘者,可适当多吃些蜂蜜或芝麻油,有助于润肠通便。定时排便,少吃辛辣刺激食物有助于减少痔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