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合性脊髓损伤的检查,闭合性脊髓损伤的诊断,闭合性脊髓损伤的并发症,闭合性脊髓损伤的治疗及保健
2016-12-27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倪涵蕾
一、闭合性脊髓损伤的检查
1.X线平片通常应摄正位、侧位和双斜位片,但应防止为追求好的影像结果而过度搬动病人。宜先摄侧位片。阅片时应观察:①脊柱的整体对线、排列;②椎体骨折、脱位的类型;③附件有无骨折;④椎间隙有无狭窄或增宽(分别揭示椎间盘突出和前纵韧带断裂),有无棘突间隙增宽(提示棘间韧带损伤)。其中前两项意义最大,但有时受伤瞬间脱位严重,过后可恢复对线。过伸过屈位可观察稳定性,但应慎用。
2.CT扫描轴位CT可显示椎管形态、有无骨折片突入。腰穿注入水溶性造影剂后再行CT,可清楚地显示突出的椎间盘及脊髓受压移位情况。当脊髓水肿增粗时,环形蛛网膜下腔可变窄或消失。
3.脊髓碘水造影可显示蛛网膜下腔有无梗阻、脊髓受压程度和方向、神经根有无受累。
4.磁共振成像是迄今惟一能观察脊髓形态的手段、有助于了解脊髓受损的性质、程度、范围,发现出血的部位及外伤性脊髓空洞,因而能够帮助判断预后。脊髓损伤早期病变区磁共振信号特点与病理类型及预后的关系如表1。表1显示T2加权像上的信号在不同类型的损伤中有特征性改变。T1加权像往往仅表现为脊髓的增粗,有定位意义。明显的不足之处是磁共振成像对骨质结构的改变观察不清。
二、闭合性脊髓损伤的诊断
1.病史受伤史是诊断的重要一环。脊柱或(和)脊髓损伤部位与外力作用部位常不一致,故应详细了解受伤机制,暴力性质、大小和作用部位,伤员受伤当时所处的姿态,伤后搬运和动作等。并应注意伤后感觉、运动、大小便障碍等出现的时间及变化。
2.体检要注意有无休克或内脏损伤,局部有无畸形、血肿,直接、间接压痛、叩痛,其他部位有无损伤或骨折。
3.神经系统检查包括感觉、运动、生理和病理反射及括约肌功能。
(1)运动检查注意有无随意运动、肌力等级、肌张力改变,晚期患者尚需注意有无肌萎缩。
(2)感觉检查应分别检查患者的触觉、痛觉、温度觉及深部感觉(位置觉、运动觉和震动觉)。
(3)反射检查包括生理浅反射、肌腱反射和病理反射。腰骶段损伤尤其应注意肛门括约肌张力和肛门反射。
(4)导尿和膀胱测压注意有无尿潴留、尿失禁,必要时可行导尿和膀胱测压。
4.腰椎穿刺目的是测定椎管是否有梗阻。患者全身情况严重,翻身侧卧有困难或危险者禁做。奎氏试验和脑脊液检查可发现有无椎管内阻塞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如出现蛋白-细胞分离现象,常提示椎管阻塞。
三、闭合性脊髓损伤的并发症
急性脊髓损伤病人,每个系统都会受影响。肺不张及呼吸道分泌物淤积常引起肺炎及其他呼吸道的并发症,心血管系统的淤积常会出现深静脉栓塞。文献报道深静脉血栓引起静脉炎或致死性肺栓塞病例有3%~13%。无感觉区的皮肤压迫会引起褥疮、溃疡。肢体不能活动引起肌肉萎缩及关节周围软组织严重挛缩。泌尿道系统的淤积会引起频发感染及钙化形成。骨骼系统不活动造成钙的大量流失,产生泌尿道结石、异位骨、严重骨骼疏松症及最终出现病理性骨折。胃肠道麻痹引起肠梗阻、溃疡、出血及慢性便秘,有时还会并发胰腺炎。
40岁以上的急性脊髓损伤病人如因神经源性休克引起心律不齐时、过去有心脏病史或心脏直接受损时,应给予密切心脏监护。对于年轻者,一般情况好的病人,给予一个多接头的中心静脉压导管及外周静脉通道,持续心电图监护对于降低心血管并发症有很大作用。
急性脊髓损伤最常见的并发症仍是累及呼吸系统,由肋间肌的瘫痪引起肺功能的改变,在多发外伤病人中可以出现肋骨及肺实质的直接外伤。
四、闭合性脊髓损伤的治疗及保健
闭合性脊髓损伤的治疗
治疗原则
(1)药物治疗:有明显脊髓损伤者给予甘露醇、速尿脱水治疗,应用激素以减轻水肿及保护神经组织。近来主张给予内源性损伤因子拮抗剂,包括纳络酮、左旋多巴、利血平等。
(2)高压氧治疗:可改善脊髓供氧,减轻脊髓缺血坏死。
(3)局部低温治疗:可降低代谢,减少氧耗量,降低内源性损伤因子的作用,减轻水肿反应,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闭合性脊髓损伤的保健
闭合性脊髓损伤护理
日常生活饮食摄取的选择应为高纤维、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及热量的调整,以期望减少血液中三硝酸甘油脂及中性脂肪质,以达到能同时控制体重及维持长期康复治疗所需的能量消耗。
饮食治疗原则
饮食摄取上也应避免高热量食物,如油炸、肥肉、甜点、蛋糕、冰淇淋或汽水、红茶饮料等。煮食烹调时应避免使用猪油,且应减少蛋黄、内脏类、过量的海鲜等高胆固醇的食物,并增加高纤维类食物,如蔬菜、谷类、水果与足够的水分摄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