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产生尿蛋白的原因及该如何治疗_蛋白尿产生的原因_蛋白尿的诱因

2017-01-12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范夜山

一、蛋白尿产生的原因

  蛋白尿的产生往往预示着肾脏可能出现了问题,蛋白尿的产生是由于肾脏发生感染 炎症、免疫等因素造成肾小球滤过膜受损发生病变,使滤过膜孔异常增大或断裂,导致机械屏障受损,血液中的各种蛋白质分子就会无选择的漏出。另外,由于肾脏受损病变,导致滤过膜上的负电荷减少,使静电屏障作用减弱,因此,带负电荷的白蛋白漏出就会增多,漏出的蛋白随尿排出而形成蛋白尿。蛋白尿的反复或长期存在,对肾脏组织有明显的破坏作用。蛋白过多的漏出,可导致肾小球内压力增高,肾小球动脉硬化,肾小球萎缩,同时加重了肾小管缺血、供氧量不足,也导致了肾小管变性、萎缩。长期大量的蛋白丢失,还可使血浆蛋白明显降低,血管内胶体渗透压下降,产生水肿。

  蛋白尿在临床上一般可分为两类:生理性蛋白尿和病理蛋白尿。 生理蛋白尿是指泌尿系统无器质性病变,尿内暂时出现蛋白质,且为一过性,尿蛋白含量不超过0.5g/24h, 常见于食高蛋白饮食后,精神激动、剧烈运动、长时间受寒、妊娠等。

  当肾小球、肾小管发生病变时,如各期肾炎、肾病以及高血压发生肾动脉硬化时,均可出现病理性蛋白尿;各种细菌性感染,如肾盂肾炎、肾结核、败血症等也可出现病理性蛋白尿。

二、蛋白尿的诱因

  1.肾性蛋白尿

  1、肾小球性蛋白尿 无论是原发还是继抓肾小球损害,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蛋白质。肾小球滤过膜有病变, 基底膜增厚,孔隙增大,蛋白漏出增加,甚至分子量更大的球蛋白亦可漏出。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各型慢性肾小球炎,IgA肾炎,隐匿性肾炎。继发性见于狼疮肾等自身免疫性疾患,糖尿病肾病。

  2、肾小管性蛋白尿 是指肾小球滤过正常,肾小管重吸收障碍,最常见各种原因引起的间质性肾炎,肾静脉血栓形成,肾动脉阻塞,重金属盐类中毒等。此类蛋白尿量较肾小球性蛋白量少。

  3、肾组织性蛋白尿 又称分泌性蛋白尿。肾小球滤过功能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均正常,由于尿液形成过程中,肾小管代谢产生的蛋白质渗入尿液中所致,如肾小管拌和远曲肾小管产生的Tamm-Horsfall蛋白以蛋白(一种大分子糖蛋白),此种蛋白易形成管型和结石核心。

  2.非肾性蛋白尿

  1、体液性蛋白尿 又称溢出性蛋白尿,肾小球滤过功能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均正常,由于血浆中含有大 量小分子蛋白质由肾小球滤过,超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所致,如多发性骨髓瘤时,血浆中有大量轻链 免疫球蛋白从尿中排出,称凝溶蛋白或称本一周蛋白(Benee.None protein)尿液加温至45~60℃,凝溶 蛋白开始凝固,尿液浑浊,再继续加温至沸点时则溶解,尿液清凉,再冷却至60℃以下时又出现浑浊、沉 淀或凝块。此试验是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最常用的方法。进而应多部位拍骨片,可发现骨质破坏(多在颅骨、肋骨、脊柱骨等)骨髓检查。可找到大量骨髓瘤细胞,是重要的确诊依据。

  2、组织性蛋白尿 一些器官组织产生的蛋白经血液循环由肾小球滤出,从尿中排出,如恶性肿瘤尿中蛋白质,病毒感染产生的宿主蛋白等。

  3、下尿路蛋白质混入尿液引起蛋白尿见于泌尿系统感染尼伤、泌尿道上皮细胞脱落和泌尿道分泌粘蛋白。

三、尿蛋白定量的影响因素及真假性区分

  影响因素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让患者留取24小时尿液,测定其中的尿蛋白总量,此为24小时尿蛋白定量。患者十分关心自己的尿蛋白定量结果,有时临床上测定后误差较大,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其实,临床上有很多因素会影响24小时尿蛋白定量结果。

  1.尿液留取是否准确。24小时尿蛋白定量,顾名思义是要留取24小时尿液,也就是将24小时尿液全部收集起来。临床一般收集头一天早上7时到第二天7时的尿液。具体方法如下:a.留尿之日早晨7时主动排尿,这次尿是7时以前产生的,应弃之不要。b.7时以后至次日7时,每次的排尿量,应全部保留在干净的容器内。c.次日早上7时也应主动排尿,这次尿是7时以前产生的,必须全部留下。d.将24小时的尿收集搅匀,记总量。e.将混匀的24小时尿液取出10毫升,尽量在1小时送化验室检测其中的浓度,乘以24小时尿液总量即为24小时尿蛋白定量。由此可知,尿量方法留取十分准确,同时测量总量是否准确(尽量用量筒准确到10ml最好),还有送检前有无将尿液混匀等均影响实验结果。

  2.是否有发热等因素。发热及甲亢时,心输出量增加,代谢加速,会引起尿蛋白排泄增多。右心功能不全时,体循环淤血,也会增加蛋白流失。

  3.高蛋白饮食。高蛋白饮食会加重肾脏负担,也使尿蛋白排泄增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4.尿液污染。如附件炎症,前列腺炎,月经期间等收集的尿液都会受到影响,从而造成尿蛋白假性增多。

  5.输注白蛋白过后。临床上,蛋白尿患者,尤其是肾病综合征患者,常规是不输注白蛋白的,除非是为了增加胶体渗透压后启动利尿,这是迫不得已,但也只是偶尔为之。输注的白蛋白越多,其排泄的也越多。所以,在临床上输注白蛋白之后的数天,尿蛋白的排泄都会增多。

  6.血压增高。血压增高会使肾小球内压力增高,灌注增加,滤过增加,从而是蛋白尿增加。

  7.疾病本身变化所致。

  8.其他:如检验误差,标本搞错等也会影响实验结果。

  综上所述,遇到蛋白尿波动较大,首先是要影响尿蛋白排泄增多的因素,是疾病本身因素,毫无疑问,要积极治疗疾病。如是其他原因引起,要尽量避免,还有就是,连续多检测几次(一般3次)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取平均值相对准确,其更接近真实的水平。

  真假性之分

  蛋白尿有真性和假性之分,其意义也有着天壤之别,那么我们就要注意蛋白尿的真假性的区分。

  (一)功能性蛋白尿

  是一种轻度良性蛋白尿,原因去除后可很快消失,24h尿蛋白定量一般不超过0.5g,其产生机理目前尚不清楚,可能是肾脏受到内外因素影响引起肾血管痉挛、充血、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所致,见于剧烈运动、长途行军、高温环境。发烧、严寒环境、精神紧张、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二)病理性蛋白尿

  是最常见最重要的蛋白尿,见于原发或继发肾脏疾患,一般尿蛋白量较多,尿沉渣中有红细胞、白细胞、营型,水肿,高血压等临床表现。

  (三)体位性蛋白尿

  其特点蛋白尿的出现与体位有关,长期站立,行走,脊柱前凸等。体位蛋白尿是由于肾静脉扭曲或前凸的脊柱压迫左肾静脉,引起暂时的循环障碍所致,卧位1h尿蛋白消失或减少。疑有体位性蛋白尿时,分别测清晨起床前,起床后尿中蛋白量可出现显著差别。脊柱前凸引起者,嘱患者背靠墙直立10min后观察,若尿蛋白出现可确立诊断。诊断体位性蛋白尿应慎重,需长时间随访,一般观察5年以上,病情无变化、肾功能持续正常,方可诊断。一旦发现持续性蛋白尿存在、功能有损害时,应及时纠正诊断,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假性蛋白尿见于以下情况:

  ①尿中混入血液、脓液、炎症或肿瘤分泌物以及月经血、白带等,常规蛋白尿定性检查均可呈阳性反应。这种尿的沉渣中可见到多量红细胞、白细胞和扁平上皮细胞,而无管型,将尿离心沉淀或过滤后,蛋白定性检查会明显减少甚至转为阴性;

  ②尿液长时间放置或冷却后,可析出盐类结晶,使尿呈白色混浊,易误认为蛋白尿,但加温或加少许醋酸后能使混浊尿转清,以助区别;

  ③尿中混入精液或前列腺液,或下尿道炎症分泌物等,尿蛋白反应可呈阳性。此情况,病人有下尿路或前列腺疾病的表现,尿沉渣可找到精子、较多扁平上皮细胞等,可作区别;

  ④淋巴尿,含蛋白较少,不一定呈乳糜状;

  ⑤有些药物如利福平、山道年等从尿中排出时,可使尿色混浊类似蛋白尿,但蛋白定性反应阴性。

  大家对于尿液检查出现蛋白质都非常的担心,看了上面的文章之后,希望大家对于尿液出现蛋白不要盲目的慌乱,首先要明确是真性的还是假性的蛋白尿,这样才有利于临床的确诊和治疗,这样也提醒患者在检查尿液之前做好准备防止以假乱真,妨碍了大夫对病情的判断。

四、病理性蛋白尿的治疗方法

  蛋白尿在临床一般分为西医、中医以及中西医结合三种治疗方式。西医治疗蛋白尿主要是使用强的松(激素),环磷酰胺,雷公藤等有毒药物,采取的是破坏淋巴细胞,降低免疫力,抑制免疫反应的治疗方法。用西医治疗蛋白尿往往治标不治本,虽然暂时控制了尿蛋白,但降低了免疫力,也没有排除沉积在肾小球基底膜上的免疫复合物,所以停药后,激素减量后,容易出现感染并形成新的免疫复合物后,导致病情反弹,甚至加重。

  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西医特有的效果,西医见效快,能够快速发挥药物效果,暂时抑制病情进展,中医可以治本除根,但是它需要时间才能体现出自身疗效和特点,见效慢。

  因此最好的治疗蛋白尿的方式是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进行治疗,我们先应用西药控制病情进展,然后利用西医创造出时间和环境,采取中医进行针对性的治疗,蛋白尿的治疗重点需要追寻病因进行合理施治,蛋白尿的产生是肾脏组织病理损伤的结果,实质就是肾脏纤维化进展所导致,石家庄肾病医院的特色疗法—“微化中药渗透疗法” 利用它极强的药物活性,充分发挥传统中药治病于本特点,修复肾脏受损组织,恢复肾脏功能,进而使其蛋白尿逐渐消失,阻止肾脏纤维化进展,临床实践调查发现,有大约90%以上的肾病患者巩固治疗后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且蛋白尿复发几率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