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恐惧症应如何治疗,造成社交恐惧症的原因有哪些,怎样才能预防社交恐惧症
2017-01-05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皮友易
一、社交恐惧症应如何治疗
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
天生我才必有用,自己的存在一定会有价值,也一定能够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因为自己是独一无二的!人存于世间不一定要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毕竟那只是少数人才能办到。但是,一定要干出点成绩,为自己争口气。
战胜自己的缺点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正是因为有缺点才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每个人都有不足之处,所以既不要无限夸大别人的优点,也不要随意扩大自己的缺点。其实自己在别人的眼中也是非常不错的,只要我们积极与他人结交,那么自己也是其中非常优秀的一员。伟人之所以伟大,不是因为他们的优点有多伟大,而是他们克服了缺点,战胜了自己。
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自己应该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特别是参加有许多同学参与的文体活动。这样一方面可以让自己枯燥的日常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更重要的是让自己通过与同学的自然接触,缓减自我感觉被他人关注的焦虑和紧张,进而达到顺其自然与他人接触的目的。
二、造成社交恐惧症的原因有哪些
1、遗传因素是导致恐惧症不可避免的原因之一:广场恐惧症具有家族遗传倾向,尤其影响到女性亲属。有研究表明,同卵双生子比异卵双生子的恐惧同患率更高。某些特定的恐惧症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如血液和注射恐惧。
2、素质因素:前人认为恐惧症患者病前性格多为胆小、羞怯、被动、依赖、高度内向,容易焦虑、恐惧,并有强迫倾向等。如果自小就受到母亲过多的保护,成人之后,也容易发生恐惧症。
3、生理因素:有人发现恐惧症患者的神经系统的惊醒水平增高,这种人很敏感、警觉,处于过度觉醒状态。其体内交感神经兴奋占优势,肾上腺素、甲状腺素的分泌增加。但这种生理状态与恐惧症的因果关系尚难分清。
4、心理社会因素是导致恐惧症的主要原因:恐惧症患者在首次发病前可能会有某种精神刺激因素,资料表明有近三分之二的患者都主动地追溯到与其发病有关的某一事件。
三、怎样才能预防社交恐惧症
1、自身素质很重要:通常情况,患者本人是明知这些观念和思想是不合理的,也明知与自己的人格不相容,但无论怎么努力与之斗争或加以压制,却还是不能摆脱。患者的痛苦也因此而生。恐惧症患者的患病原因并没有最后明确,目前临床最常见的认识是和患者在患病前的自身素质有关联。
2、家属应该积极配合:对恐惧症患者的治疗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家属的配合。比如说像李先生这种情况,只要他的妻子能明确无误地表示原谅他,那他的症状就会有相当快速的缓解。即使在心理门诊和精神科门诊,医生采取的也大多是行为治疗辅助心理治疗,如要求家庭成员随时提示和控制患者的强迫行为,随时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思维取向,使其不能有机会重复思维,等等。
3、患者自己很清醒:恐惧症在临床分为两大类: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像李先生就属于前者,他不停地自责,不停地想自己当初的问题,还不停地使自己处于禁锢在一个事件思索的阶段。而强迫行为就更滑稽了,患者会反复地重复一个或一系列仪式性动作,如查看门是否锁上、洗手、系扣子……一件事情往往要做上一两个小时,如果在重复过程中被打断,患者还得重新来过,那时候,从事时间会成倍加长,甚至三四个小时都有可能。
四、社交恐惧症主要有哪些表现
多在17-30岁期间发病,男女发病率几乎相同;常无明显诱因突然起病,中心症状围绕着害怕在小团体中被人审视,一旦发现别人注意自己就不自然,不敢抬头、不敢与人对视,甚至觉得无地自容,不敢在公共场合演讲,集会不敢坐在前面,回避社交,在极端情形下可导致社会隔离。常见的恐惧对象为异性、严厉的上司和未婚夫(妻)的父母等,或是熟人。可伴有自我评价低和害怕批评,可有脸红、手抖、恶心或尿急等症状,症状可发展到惊恐发作的程度。临床表现可孤立限于如公共场合进食、公开讲话、或遇到异性,也可泛化到涉及家庭以外的所有情境。部分患者常可能伴有突出的广场恐惧和抑郁障碍;一部分患者可能通过物质滥用来缓解焦虑而最终导致物质依赖,特别是酒依赖。
社交恐惧症与普通的害羞害怕是完全不同的,这是一种对社交极度恐惧的心理,长期下去的话,容易导致患者的社会交往功能有很大的障碍,这就影响很大了。因此,是需要积极主动治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