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治疗方法有哪些 看看这些方法 治疗痛经常用这四大方法
2017-01-06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孔尔曼
一、治疗痛经常用这四大方法
一、运动调理方法
1、加强体育锻炼:尤其是体质虚弱者,在利用饮食改善营养的同时,可以配合做一些轻度的运动,比如散步。
2、练习瑜伽操:练瑜伽有缓和作用,如弯膝跪下,坐在脚跟上,前额贴地,双臂靠着身体两侧伸直。你也可以试试不同的姿势,找到最舒服的就好。
二、热敷调理方法
1、保持身体暖和:女性痛经的时候,则要保持身体的缓和,尤其是针对痉挛以及充血的骨盆部位。
2、多喝热水:也可在腹部放个热水袋进行热敷,一次数分钟,可以缓解腹部的胀痛。
三、饮食调理方法
1、保持饮食均衡:少吃过甜或过咸的食物,因为它们会使你胀气并且行动迟缓,应多吃蔬菜、水果、鸡肉、鱼肉,并尽量少吃多餐。
2、不吃含*的食物:它会令你神经紧张,造成月经期间的不适,咖啡所含的油脂也会刺激小肠。
四、药物治疗
(1)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常用的药物有酮洛芬、甲氯芬那酸、双氯芬酸等。
(2)口服避孕药:女性出现痛经的时候,则也是可以通过口服避孕药来治疗痛经的。并且有效氯高达90%以上。
二、了解痛经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呢
第一、剧烈腹痛
在剧烈腹痛发作后,转为中等度阵发性疼痛,约持续12~24小时。经血外流畅通后逐渐消失,亦偶有需卧床2~3天者。其发病之高、范围之广、周期之近、痛苦之大,严重影响了广大妇女的工作和学习,降低了生活的质量,上海公立二级甲等医院 妇科专家建议一定要积极治疗。
第二、下腹部疼痛
疼痛部位多在下腹部,重者可放射至腰骶部或股内前侧。约有50%以上病人伴有全身症状:乳房胀痛、肛门坠胀、胸闷烦躁、悲伤易怒、心惊失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胃痛腹泻、倦怠乏力、面色苍白、四肢冰凉、冷汗淋漓、虚脱昏厥等症状。
第三、月经期疼痛
大多开始于月经来潮或在阴道出血前数小时,周期性发生下腹部胀痛、冷痛、灼痛、刺痛、隐痛、坠痛、绞痛、痉挛性疼痛、撕裂性疼痛,疼痛延至骶腰背部,甚至涉及大腿及足部,历时1/2~2小时。
三、治疗痛经土方法有这些
1,红糖适量,生姜1块。将生姜洗净,连皮切3大片备用。将生姜、红糖一同放入杯中,用开水冲泡,代茶饮。此方疏风散寒,改善痛经症状。
2,将500克食盐放在锅内,大火烧热之后用布包好,热敷小腹以及腰骶部。
3,取葱、食盐各250克,鲜姜125克,将三者共同捣碎、炒热,装入布袋内,热敷肚脐下气海穴处,每日3次,每次1小时,连用4天。
4,当归、芍药、延胡索各9克,制香附、益母草各12克,用水煎服,每天喝1次即可。
5,睡觉之前准备一杯牛奶,加一勺蜂蜜,趁热喝下。
6,食盐15克,艾叶20克,加2000毫升水煮沸大约半小时,取浓汁浴足,洗的时候要保持水的温度稳定。每日2次,每次半小时。
7,玄胡20克,益母草50克,鸡蛋2个。上三料加水同煮,等鸡蛋熟之后去壳,再回锅煮20分钟即可,喝汤吃鸡蛋。
8,山楂肉15克,桂枝5克,红糖30克。将山楂肉、桂枝放入瓦煲内,加水2碗,用小火煎剩1碗的时候,加入红糖调匀,煮沸即可。
四、痛经的临床类型有哪种
1.气滞血淤:
经前或行经期间出现小腹胀痛、乳头触痛、心烦易怒,经量少或行经不畅等。应服具有舒肝理气、化淤止痛作用的药物。食疗可以用益母草煮鸡蛋。
2.气血虚弱:
经期小腹绵绵作痛,月经量少,色淡质薄,神疲乏力,面色蜡黄,食欲不佳,大便溏泻等。应服具有益气补血止痛作用的药物,如乌鸡白凤丸,还可多吃羊肉。
3.阳虚内寒:
经期或经后小腹冷痛,月经色淡量少,伴有腰酸腿软,手足不温,小便清长等。应服有温经散寒,养血止痛作用的药物。比如红糖姜汤,对寒性痛经就非常有效。红糖具有补血、散淤、暖肝、祛寒等功效,生姜有补中散寒、缓解痛经的功效。二药合用,能补气养血,温经活血。
4.肝肾虚损:
月经干净后1—2日出现腰酸腿软,小腹隐痛不适,或有潮热,头晕耳鸣等。应服具有益肾养肝止痛作用的药物。或是多吃点川芎丹参煲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