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弱视简介,成人弱视分类,中医如何治疗成人弱视
2017-01-25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皮慕晴
一、成人弱视简介
成人弱视,又称大龄弱视、成年弱视,是与“儿童弱视”相对的一种眼科疾病。成人弱视大多数是由于各种原因错失年幼最佳弱视治愈时间而出现。 由于发现较晚或治疗上的失败,弱视成为*力不良的重要原因,据统计成人弱视患病率为2.9%~3.2%。国外研究显示,在澳大利亚弱视是成人单眼盲的第三位病因,而在美国,弱视则是成人单眼视力丧失的首位原因,多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青光眼、黄斑变性和白内障。
成人弱视原因:屈光参差性弱视占50%、斜视性弱视占19%、两者都存在的混合性弱视占27%、剥夺性弱视占4%。对一些病史不明确的成年人,弱视的诊断比较困难。因为可能有白内障或黄斑变性等病变掩盖了弱视;或者产生弱视的原因可能已经发生了变化,比如,婴幼儿时期可能存在远视性屈光参差,到成年时已发育为正视,但视功能没能改善。
成人弱视患者其职业的选择和体育运动都受到影响,另外,单眼视力缺陷,增加了另一只眼受伤的危险性。当较好眼患老年黄斑变性、白内障等疾病时或受伤后,会增加工作、生活的困难。
二、成人弱视分类
按是否有器质性病变
成人弱视可分为有明显器质性病变形成的弱视、无明显器质性病变造成的弱视。
1、明显的器质性病变,是指患者患有诸如视神经萎缩、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上睑下垂、先天性角膜混浊、先天性玻璃体混浊、先天性青光眼、先天性无虹膜、全色盲、白化病、眼球震颤等明显的眼科疾病。患者除患有上述明显的器质性病变之外,也可能同时患有的屈光不正或屈光参差、斜视,不在明显的器质性病变之列。尽管在通过现有的医疗手段解决或部分解决明显的器质性病变之后,最佳矫正视力如果仍然不能达到0.9,则形成弱视;
2、无明显的器质性病变,是指患者并不患有上述罗列的明显器质性病变,患者可能患有屈光不正、屈光参差、斜视,也可能不患有,甚至眼球结构为平光。
按导致视力低下原因
1、斜视性弱视:多发生在单眼,患者有斜视或曾有过斜视,同时伴有弱视,但无眼底异常。目前认为这是因为斜视引起复视和视觉紊乱使患者感到极度不适,大脑视皮质主动抑制由斜眼黄斑传入的视觉冲动,该眼黄斑部功能长期被抑制,形成了弱视。这种弱视是斜视的后果,是继发的、功能的,因而是可逆的,预后是好的。但偶有少数原发性者即使在积极治疗下视功能改善也不显著;
2、屈光参差性弱视:因两眼不同视,两眼视网膜成像大小清晰度不同,屈光度较高的一眼黄斑部成像大而模糊,引起二眼融合反射刺激不足,不能形成双眼单视,从而产生被动性抑制,两眼屈光相并3.00D以上者,屈光度较高常形成弱视和斜视。以至被动性和主动性抑制同时存在。弱视的深度不一定与屈光参差的度数有关,但与注视性质有关,旁中央注视者弱视程度较深,这类弱视的性质和斜视性弱视相似,是功能性的和可逆的。临床上有时也不易区分弱视是原发于屈光参差,还是继发于斜视,此型如能早期发现,及时配戴眼镜,可以预防。
由于两眼黄斑部所形成的物象清晰度不等,即使屈光不正得到矫正,屈光参差所造成的物象大小仍然不等,致使双眼物象不易或不能融合为一,视皮质中枢只能抑制屈光不正较大眼睛的物象,日久遂发性弱视,这类弱视也是功能性的,因而可逆的;
3、先天性弱视:在婴儿期,由于上睑下垂,角膜混浊,先天性白内障或因眼睑手术后遮盖时间太长等原因,使光刺激不能进入眼球,妨碍或阻断黄斑接受形觉刺激,因而产生了弱视,故又称遮断视觉刺激性弱视。 发病机理目前尚不十分清楚;
4、形觉剥夺性弱视:多为双眼性,发生在高度近视、近视及散光而未戴矫正眼镜的成年人,多数近视在6.00D以上,远视在5.00D以上,散光≥2.00D或兼有散光者。双眼视力相等或相似,并无双眼物像融合机能障碍,故不引起黄斑功能性抑制,若及时配戴适当眼镜,视力可逐渐提高;
5、屈光不正性弱视:多为双侧性,发生在没有戴过矫正眼镜的高度屈光不正患者。双眼视力相等或相近。屈光不正性弱视多见于远视性屈光不正者。这种弱视因双眼视力相差不多,没有双眼物象融合障碍,故不引起黄斑部功能抑制。
从表面看,以上五种均是弱视,但在发病机理方面有本质区别。在斜视和屈光参差性弱视进入双眼的光刺激是等同的,双眼黄斑部都参与视功能的发生、发展过程,所以预后较好。但形觉剥夺性弱视是在婴幼儿期视功能尚未发育到完善或成熟阶段,视网膜未能得到足够的光刺激而未能充分参与视功能的发育过程,造成弱视,这种弱视不仅视力低下,且预后也差。单眼障碍造成后果较双眼者更为严重。
综上所述,先天性及形觉剥夺性弱视预后较差;屈光不正性、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预后较好。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及时和正确治疗,绝大多数视力可提高,获得正常视力的可能性也相当大。
按弱视程度
轻度弱视:视力4.9(0.8)~4.8(0.6);
中度弱视:视力4.7(0.5)~4.5(0.2);
重度弱视:视力低于或等于4.0(0.1)。
三、中医如何治疗成人弱视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研究的不断深入,成人弱视被判定只是一种“视细胞睡觉”,通过唤醒“睡觉”的视细胞可以治愈。《美国科学院院刊》上一项研究成果证实,成人弱视患者的视觉系统可塑性高于正常人,大脑神经系统的细胞之间发生突触活动或调控时,视觉系统的“发育可塑性”即被激发。人的视觉系统可塑性是终生存在的,需要多样性的综合治疗才行之有效,其疗效与患者的弱视程度和类型、注视性质及治疗依从性息息相关。因此,成人弱视难治,但并非完全不能治。
弱视都有不同程度屈光度,故首先要矫正屈光不正,采用准确验光配戴矫正眼镜。
中药的调理讲究食疗,饮食方面以滋补肾阴养肝为主。同时通过中医按摩刺激经络,加强眼周气血循环,改善神经和肌肉的营养,放松调节,缓解视疲劳。
传统的弱视治疗通过区分中心注视及旁中心注视两类进行,中心注视性弱视主张遮盖健眼,训练弱视眼。令患者用弱视眼做些用精细目力的工作,如描图、穿针等。但要注意遮盖健眼时间不能过长,因健眼遮盖过久后,也会产生弱视。另可用交替遮盖法,即弱视眼与健眼交替遮盖,以训练弱视眼的功能。旁中心注视性弱视的治疗方法,有后像法、红色滤光胶片法、压抑法及视刺激器等方法。这些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成人弱视治疗效果不好的原因
我们知道良好的视力不是先天获得的,婴儿出生时,视力不及人的1%,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双眼视细胞不断发育和完善。5岁以内是视功能发育的重要时期,视觉发育一直延续到6~8岁,如这个时期某种原因造成双眼视物障碍,视细胞就得不到正常的刺激,视功能就停留在一个低级水平,双眼视力低下,不能矫正,就形成了双眼弱视;若只能用一眼视物,久而久之反复刺激的眼视觉发育了,而不能注视的另一眼发育迟缓,就形成了单眼弱视。
临床经验证明,弱视治疗的疗效与年龄密切相关,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成人后治疗无望。这是因为儿童在视觉发育期视功能不稳定,既容易发生弱视也容易恢复正常。孩子的视功能正处在发育阶段,通过治疗可使视力逐渐提高,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一般儿童13岁以后,视功能已发育完善,这个年龄再治疗,视力就不容易提高,精细的立体视觉更无法建立。
四、弱视的治疗注意事项主要有哪些
1、中、重度弱视的儿童,除了戴镜外,还要坚持到医院进行弱视功能训练治疗,此时,家长要鼓励孩子持之以恒,并坚持做到2~6个月到医院检查,检查内容包括视力、眼底、散瞳验光等,及时调整眼镜度数,跟踪治疗。
2、劝导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偏食,不挑食。尤其是在三餐饭前应少吃糖果和零食,以免厌食引起营养不良。引导孩子多吃些粗面杂粮,如玉米粥、小米、麦片等,少吃精粮细粮,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限制多糖类化合物的摄入,以促进视网膜和视神经的发育。
3、要有耐心、恒心、信心,不可操之过急。弱视的治疗过程是缓慢的,视力的提高也是循序渐进的,其疗程短则1~2年,长到7~8年。有的家长性子急,很想在几个月内就把弱视矫正。有时一些家长见短期内未见效就不耐烦了,放松了对孩子的指导与引导,听之任之耽误了孩子的治疗。这主要是不了解视功能发育是个缓慢的过程。
4、耐心劝导孩子坚持戴镜。除洗澡或睡觉外,须坚持戴镜,尤其是遮盖健眼时更显重要。引导孩子看近处物体时一定要戴镜,尤其是绘图、写字、做手工等精细动作时。开始戴镜时,小孩可能会不习惯,怕小朋友笑话,会嫌难看,家长要耐心讲道理,多引导、多表扬、多鼓励,不要随意训斥。还可以带孩子一起去选一副满意的镜框,镜腿用松紧带连好,以防眼镜滑脱打碎,要劝说孩子尽量不要打闹,注意保护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