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糖尿病足怎么治疗效果好呢 糖尿病足的护理建议

2017-02-17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时听露

一、糖尿病足怎么治疗效果好呢

  糖尿病足病变主要损伤经络、血管、皮肤、肌腱,甚至骨骼,使患者表现为间歇性跛行,下肢静息性疼痛,严重者皮肤破溃、干枯、变黑,甚至出现足部坏疽而导致截肢致残。治疗糖尿病足一般选择在控制血糖,加强营养,纠正高血压、血脂异常、低蛋白血症,提高机体免疫力,防治感染,积极治疗各种并发症等系统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药内治和外治法相结合的特色疗法进行综合治疗。

  拂痛外洗方治疗糖尿病足效果也很好。药物组成是生川乌12克,吴茱萸、艾叶、海桐皮各15克,川断、独活、羌活、防风各10克,川红花、当归尾、荆芥各6克,细辛5克,生葱4条(全株洗净)切碎,米酒、米醋各30克。功效:活血,通络,生新。用法:将药液煎成2000毫升,分两次,每次用1000毫升,药液不重复使用。药液的第一种使用方法熏洗法:适用于糖尿病足0级(指无开放性病变,但有明显供血不足)。测药液温度40℃,浸洗患足及下肢20分钟。水温下降时,可随时加温,使药液保持温度。每天2次。根据病情需要,药汤可浸到踝关节或膝关节以上部位。

  中药泡足熏洗寒凝血淤,脉络阻滞型局部疮面中药熏洗法选用桂枝、附子、忍冬藤、丹参等温阳益气、活血通络药物;温热下注,淤血内阻型选用黄柏、黄连、乳香、没药、赤芍药、红花等清热利湿,活血消肿的药物;热毒炽盛,阴伤血淤型可选用大黄、黄柏、蒲公英、忍冬藤、土茯苓等清热解毒的药物;气阴两虚,精伤血淤型可选用黄芪、川芎、当归、血竭、儿茶等益气活血,敛疮生肌药物。中药外敷对未发生溃疡的糖尿病足患者选用我院中药配制的消炎膏局部外敷;对已发生皮肤破溃和感染的患者局部用中药提脓丹、生肌散及消炎膏油纱条外敷。

二、糖尿病足的预防方式

  1, 首先要从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将足部护理视为生活的组成部分,防患于未然。

  2,养成良好的足部卫生习惯

  1每日用温水或柔和的香皂洗足,保持足的清洁。

  2洗脚前用手试测水温水温度为将水放至手背皮肤耐受为宜,绝对不能用热水泡足而造成烫伤,避免皮肤破损。

  3足洗净后,应用干毛巾轻轻擦干,包括足趾缝间,切勿用粗布用力摩擦而造成皮肤擦伤。

  4为保护皮肤柔软,不发生皲裂,可涂抹护肤油,膏,霜,但不要涂抹于趾缝间。

  5足汗多时不宜用爽身粉吸水,以防毛孔堵塞而感染,不宜穿着不透风的尼龙涤纶袜,宜穿棉纱袜或羊毛袜。

  6每天要检查足跟,足底,趾缝,有无溃破,裂口,擦伤和水疱等,如果发现足部病变应及时求医,妥善处理,切不可等闲视之,贻误了治疗时机。

  7鸡眼,胼胝不能自行剪割,也不能用化学制剂腐蚀,应由医生处理。

  8鞋袜要合适,宽松,每天要换袜,最好有两双鞋子更换,以便鞋内保持干燥,穿鞋前应检查鞋内有无砂石粒,钉子等杂物,以免脚底出现破溃。

三、糖尿病足的具体危害

  糖尿病足发生的部位多见于前足底,常为反复遭到机械压力所致,由于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保护性感觉消失,糖尿病足患者不能感觉这种异常的压力变化,不能采取一些保护措施,发生溃疡后并发感染,溃疡不易愈合,最后发生坏疽。

  糖尿病足以四肢末端感觉障碍为主,下肢多于上肢,出现对称性的疼痛和感觉异常。糖尿病足患者感觉异常常先于疼痛出现,多从四肢末端上行,出现麻木、蚁行样、发热、怕冷或触电样感觉,并有“袜套”样感觉迟钝,即所谓“无痛足”,这是糖尿病足病的症状表现之一。

  早期糖尿病足患者常有肢体发凉、怕冷或怕热、麻木、疼痛,在寒冷季节或夜间加重。有的糖尿病足患者首先出现间歇性跛行,提示有较大血管病变引起下肢的缺血。随着病变进展,上述症状逐渐加重,间跛距离日渐缩短。当病变发展,下肢缺血进一步加重时,会出现静息痛,疼痛多发生在足趾及足的远端,平卧休息时疼痛加剧,夜间尤甚,影响睡眠。下肢下垂时由于重力作用,肢体血流量增加,可以适当缓解疼痛,因此不少糖尿病足患者常常强迫性坐位睡觉,导致下肢继发性水肿,又进一步加重了病情。

  常见皮肤营养不良肌肉萎缩,皮肤干燥弹性差,靠毛脱离,皮温下降,有色素沉着,肢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血管狭窄处可闻血管杂音。最典型的症状是间歇性跛行,休息痛,下蹲起立困难。当糖尿病足病人患肢皮肤有破损或自发性起水泡后被感染,形成溃疡、坏疽或坏死。

四、糖尿病足的护理建议

  建议1

  对于DFUs患者,推荐每1-4周对足部坏死组织以及周围愈合组织进行一次彻底伤口清创术(等级1B)。

  DFUs患者标准伤口护理包括:每日更换伤口敷料、及时清创术、系统性控制所出现的感染、足部减重减压等。其中,清创术包括渗出物的引流及坏死组织的清除两部分,以便减少伤口的细菌感染等。清创术的进行应有效评估伤口面积、深度以及特点,并除去伤口周围结痂物。清创术时间间隔应根据患者伤口渗出产生速率以及坏死组织生成速率等情况而定。

  建议2

  由于缺少任何清创术优势的证据,推荐最初清创术与随后长期清创术相结合进行治疗,在此背景下应综合考虑到专业知识及物品的可用性、患者忍受能力和喜好以及成本及效益等各方面因素(等级2C)。

  清创术包括外科手术(冲击疗法和标准疗法),幼虫疗法,水疗,超声,水凝胶,各种闭合式敷料以及酶疗法等。用生理盐水浸泡过的伤口敷料的更换作为之前清理伤口的方法已不再受到青睐。现阶段的清创术(如:超声、水疗等方法)在临床得到了越来越多推广,应鼓励患者配合临床医务工作者进行全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