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萎缩的表现有哪些,肌肉萎缩症的治疗方法有什么,肌肉萎缩的自我调理方法有哪些
2017-01-31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唐尔芙
一、肌肉萎缩的表现有哪些
1.大腿肌肉萎缩
以股四头肌萎缩为主,股骨头坏死病人及下肢制动者出现大腿肌肉萎缩是普通现象,肌肉萎缩的轻重各有不同,大部分废用性的大腿肌肉萎缩都能恢复,严重影响患者的行走距离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2.小腿肌肉萎缩
是指横纹肌营养不良,肌肉体积较正常缩小,肌纤维变细甚至消失。
3.肩胛带肌肉萎缩
是进行性四肢近端性肌萎缩的症状和临床表现。进行性四肢近端性肌萎缩常为肌源性萎缩,以四肢的近端及躯干肌明显,常表现为肩胛带肌和骨盆带肌的萎缩和无力。
4.肌源性面部肌肉萎缩
是由肌肉本身疾病,可能还包括其他一些因素导致,如肩带或面肩肱型的肌营养不良患者,通过形态学检查证实为脊髓型肌萎缩。另一方面当下运动神经元任何部位损害后,其末梢部位释放的乙酰胆碱减少,交感神经营养作用减弱而致肌萎缩。
5.骨间肌和鱼际肌萎缩
通常以手部小肌肉无力和肌肉逐渐萎缩起病,可波及一侧或双侧,或从一侧开始以后再波及对侧。因大小鱼际肌萎缩而手掌平坦,骨间肌等萎缩而呈爪状手。肌萎缩向上扩延,逐渐侵犯前臂、上臂及肩带。肌束颤动常见,可局限于某些肌群或广泛存在,用手拍打,较易诱发。少数肌萎缩肌无力可从下肢的胫前肌和腓骨肌或从颈部的伸肌开始,个别也可从上下肢的近端肌肉开始。
二、肌肉萎缩症的治疗方法有什么
1.规范运动治疗
肌肉萎缩引发的肢体运动障碍的患者经过正规的运动治疗可以明显减少或减轻瘫痪的后遗症。
2.治疗不当易出现“误用综合征”
有人误把运动治疗看得特别简单,甚至把其等同于“锻炼”,急于求成,常常事倍功半,且导致关节肌肉损伤、骨折、肩部和髋部疼痛、痉挛加重、异常痉挛模式和异常步态,以及足下垂、内翻等问题,即“误用综合征”。
3.强调肌肉协调性训练
不适当的肌力训练可以加重痉挛,适当的康复训练可以使这种痉挛得到缓解,从而使肢体运动趋于协调。一旦使用了错误的训练方法,如用患侧的手反复练习用力抓握,则会强化患侧上肢的屈肌协同,使得负责关节屈曲的肌肉痉挛加重,造成屈肘、屈腕旋前、屈指畸形,使得手功能恢复更加困难。其实,肌肉萎缩肢体运动障碍不仅仅是肌肉无力的问题,肌肉收缩的不协调也是导致运动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因此,不能误以为康复训练就是力量训练。
三、肌肉萎缩的自我调理方法有哪些
1.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
较强烈的长期或反复精神紧张、焦虑、烦躁、悲观等情绪变化,可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促使肌萎缩发展。
2.合理调配饮食结构
肌萎缩患者需要高蛋白、高能量饮食补充,提供神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重建所必需的物质,以增强肌力、增长肌肉,早期采用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磷脂和微量元素的食物,并积极配合补气健脾药膳,如山药、黄芪、白莲、陈皮、太子参、百合等,禁食辛辣食物,戒除烟、酒。中晚期患者,以高蛋白、高营养、富含能量的半流食和流食为主,并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以维护患者营养及水电解质平衡。
3.劳逸结合
忌强行性功能锻炼,因为强行性功能锻炼会因骨骼肌疲劳,而不利于骨骼肌功能的恢复、肌细胞的再生和修复。
4.预防感冒、胃肠炎
肌萎缩患者由于自身免疫机能低下,或者存在着某种免疫缺陷,肌萎缩患者一旦感冒,病情加重,病程延长,肌萎无力、肌跳加重,特别是球麻痹患者易并发肺部感染,如不及时防治,预后不良,甚至危及患者生命。胃肠炎可导致肠道菌种功能紊乱,尤其病毒性胃肠炎对脊髓前角细胞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从而使肌萎缩患病情反复或加重。肌萎缩患者维持消化功能正常,是康复的基础。
四、肌肉萎缩中医治疗有哪些方法
1、药物治疗:患者可根据病情选用滋补气血、补益肝肾、温肾健脾、化痰祛瘀的治疗方法,治疗药物有地黄、山药、枸杞子、牛膝、龟板、鹿茸、当归、赤芍、菟丝子、补骨脂、地龙、全蝎等。
2、透穴按摩和针灸推拿治疗:按摩与推拿可改善人体生理机能、消除疲劳和防治伤病,其操作方法多种多样,根据患者不同的症型选用推拿与按摩手法,常用十七种手法为推法、擦法、揉法、揉捏法、搓法、按法、摩法、拍击法、抖法、运拉法、拿法、滚法、刮法、掐法、弹筋法即提弹法、拔法、理筋法。
3、药浴治疗:循经药浴为中医治疗方法之一,经络具有联系脏腑、沟通内外、运行气血、营养全身、抵御病邪、修复机体的作用。人体经络包括经脉和络脉,通过温热的药液直达络脉和经脉,从而达到温通经脉、化痰祛瘀、疏通经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