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护理_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饮食宜忌有哪些
2017-02-13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唐尔芙
一、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护理
1.子宫肌瘤治疗新趋势
微创技术应用于妇科子宫肌瘤手术,是医学的又一大进步,目前在发达国家已广泛应用,是子宫肌瘤的首选手术方法,取得非常好的效果BBT自凝术与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效果明显。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妇科疾病肿瘤。多见于30-50 岁女性,其中以40-50岁发生率最高,占51.2% -60%;据估计35-50岁年龄妇女约20% -25%,患有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症状、肌瘤大小、生育情况及全身健康状况等进行全面考虑后再作决定。
2.期待疗法
一般肌瘤小于妊娠8周,无明显症状,无并发症及无肌瘤变性,或近绝经期妇女子宫小于妊娠12周大小,月经正常,无压迫症状者,可采取期待疗法,暂时观察。坚持每3-6个月复查一次,即在临床及影像学方面实行定期随访观察,一般在绝经后肌瘤可逐渐萎缩。但应注意,绝经后少数患者子宫肌瘤并不萎缩反而增大,故应加强随访。在随访期间发现肌瘤增大、生长迅速者,粘膜下肌瘤或怀疑肌瘤变性者,或症状明显、合并贫血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3.肌瘤剔除术
主要适用于45岁以下,尤40岁以下,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无论浆膜下、肌壁间,甚至粘膜下肌瘤均可行肌瘤剔除术,保留子宫。粘膜下肌瘤可经宫腔镜手术切除,宫腔镜手术患者痛苦小,术后恢复快,甚至可在门诊进行手术。脱出至阴道内的带蒂粘膜下肌瘤可经阴道切除。浆膜下、肌壁间肌瘤可行腹腔镜微创下肌瘤剔除术。
4.全子宫切除术
对年龄较大、症状明显、无继续生育要求的子宫肌瘤患者应作全子宫切除术,年龄在50岁左右可保留一侧或两侧正常卵巢以维持其内分泌功能。全子宫切除手术可通过电视腹腔镜、经阴道或开腹进行。经腹腔镜或经阴道手术对患者创伤小,恢复快,几乎不留疤痕,住院时间短,是目前妇科手术发展的趋势。
二、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饮食宜忌有哪些
一、饮食适宜:1.宜吃雌性的动物以及肉品;2.宜吃具有类似雌激素作用的肉品;3.宜吃植物性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二、宜吃食物宜吃理由食用建议
绿豆糊。含有丰富的纤维素以及类似于黄体酮作用的物质,具有促进妊娠的正常发育,宜吃子宫肌瘤的形成。但是本品过于含量不宜多吃。20-30g顿粥食用。
母鸡。含有丰富的雌激素成分,可抑制子宫肌瘤的进行性增长,同时可促进妊娠的正常进行。500g清蒸食用,或者与猪炖同炖食用。
鲶鱼。含有丰富的脂肪成分,且都属于不饱和性的脂肪酸,可增加组织的营养元素的均衡,也有利于本病患者食用。500g与番茄汤同煮食用。
三、饮食禁忌:1.忌吃发物性的食物;2.忌吃寒凉性的食物;3.忌吃燥性的食物。
四、忌吃食物忌吃理由忌吃建议
辣椒。属于刺激性的食物,具有很好的活血化瘀作用,有诱发孕妇流产发生的可能性,应该避免食用。可吃无辛辣刺激性的番茄。也叫做洋辣椒。
腌制菜。属于发物性的食物,且具有很强的燥性,可降低组织的免疫功能,可增加本病合并细菌性炎症的风险。宜吃无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红花。属于发物性的食物,具有很强的活血化瘀的作用,可诱发妊娠的流产,不利于分娩的发动。宜吃无活血化瘀作用的菜品,如生菜和黄瓜。
三、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症状有哪些
1.多数患者无症状
仅在盆腔检查或超声检查时偶被发现。如有症状则与肌瘤生长部位、速度、有无变性及有无并发症关系密切,而与肌瘤大小、数目多少关系不大。患有多个浆膜下肌瘤者未必有症状,而一个较小的黏膜下肌瘤常可引起不规则阴道流血或月经过多。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有:
(1)子宫出血:
为子宫肌瘤最主要的症状,出现于半数以上的患者。其中以周期性出血为多,可表现为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周期缩短。亦可表现为无一定月经周期性的不规则阴道流血。子宫出血原因与下列因素有关:①随子宫的增大,宫腔内膜面积也随之增加,经时子宫内膜脱落面大,修复时间较长,以至经量增多,经期延长;②肌壁间肌瘤影响子宫收缩,以至经量增多;③随肌瘤增大,肌瘤附近的静脉受压,导致子宫内膜及肌层内静脉丛扩张及充血,从而引起月经量多;④肌瘤患者常可合并子宫内膜增生过长;⑤黏膜下肌瘤表面常可发生溃疡、坏死,导致不规则子宫出血。
子宫出血以黏膜下肌瘤及肌壁间肌瘤较多见,而浆膜下肌瘤很少引起子宫出血。
(2)腹部肿块及压迫症状:
肌瘤逐渐生长,当其使子宫增大超过3个月妊娠子宫大小或为位于宫底部的较大浆膜下肌瘤时,常能在腹部扪到肿块,清晨膀胱充盈时更为明显。肿块呈实性,可活动,无压痛。肌瘤长到一定大小时可引起周围器官压迫症状,子宫前壁肌瘤贴近膀胱者可产生尿频,尿急;巨大宫颈肌瘤压迫膀胱可引起排尿不畅甚至尿潴留;子宫后壁肌瘤特别是峡部或宫颈后唇肌瘤可压迫直肠,引起大便不畅、排便后不适感;巨大阔韧带肌瘤可压迫输尿管,甚至引起肾盂积水。
(3)疼痛:
一般情况下子宫肌瘤不引起疼痛,但不少患者可诉有下腹坠胀感、腰背酸痛。当浆膜下肌瘤发生蒂扭转或子宫肌瘤发生红色变性时可产生急性腹痛,肌瘤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子宫腺肌症者则有痛经。
(4)白带增多:
子宫腔增大,子宫内膜腺体增多,加之盆腔充血,可使白带增加。子宫或宫颈的黏膜下肌瘤发生溃疡、感染、坏死时,则产生血性或脓性白带。
(5)不孕与流产:
有些子宫肌瘤患者伴不孕或易发生流产,对受孕及妊娠结局的影响可能与肌瘤的生长部位、大小及数目有关。巨大子宫肌瘤可引起宫腔变形,妨碍孕囊着床及胚胎生长发育;肌瘤压迫输卵管可导致管腔不通畅;黏膜下肌瘤可阻碍孕囊着床或影响精子进入宫腔。肌瘤患者自然流产率高于正常人群,其比约4∶1。
(6)贫血:
由于长期月经过多或不规则阴道流血可引起失血性贫血,较严重的贫血多见于黏膜下肌瘤患者。
(7)其他:
极少数子宫肌瘤患者可产生红细胞增多症,低血糖,一般认为与肿瘤产生异位激素有关。
四、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有关子宫肌瘤形成及生长的病因迄今仍不十分清楚,可能涉及到正常肌层的体细胞突变、性激素及局部生长因子间的较为复杂的相互作用。
根据大量临床观察和实验结果表明子宫肌瘤是一种激素依赖性肿瘤。雌激素是促使肌瘤生长的主要因素,如临床上子宫肌瘤多见于30~50岁妇女,而青春期前则罕见,绝经后肌瘤停止生长,逐渐萎缩甚至消失;在妊娠,外源性高雌激素的情况下,肌瘤生长较快;抑制或降低雌激素水平的治疗可使肌瘤缩小;子宫肌瘤患者常合并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子宫内膜异位症。实验研究表明,肌瘤组织中雌二醇浓度高于正常肌组织,提示肌瘤局部存在高雌二醇环境。Brandon等还发现,同一子宫中子宫肌瘤中雌激素受体(ER)浓度及ER-mRN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肌组织。近代研究还发现,孕激素也是促进子宫肌瘤生长的因素,研究表明肌瘤组织较周边肌组织中孕激素受体(PR)浓度及PR-mRNA含量增加,分泌期的子宫肌瘤标本中分裂相明显高于增殖期的子宫肌瘤,用孕激素安宫黄体酮(MPA)治疗的子宫肌瘤病例,组织切片中发现每高倍视野的有丝分裂相明显高于对照组。Friedman等发现,促生长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诱导的低雌激素状态可使肌瘤缩小,但这种作用可被孕激素抑制,且能使已缩小的肌瘤迅速长大。
此外,还有学者认为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与肌瘤生长亦有关,GH能协同雌激素促进有丝分裂而促进肌瘤生长,并推测人胎盘催乳素(HPL)也能协同雌激素促有丝分裂作用,认为妊娠期子宫肌瘤生长加速除与妊娠期高激素环境有关外,可能HPL也参加了作用。
近代研究还认为,一些生长因子在子宫肌瘤的生长过程中可能亦起着重要作用,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和Ⅱ(IGF),表皮生长因子(EGF)、血小板生长因子A、B(PDGF-A、B)。
近代细胞遗传学研究提示,染色体结构异常与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有一定联系。子宫肌瘤具有染色体的结构异常,如染色体的异位、丢失和重排。有报道子宫肌瘤组织培养中异常核型可达34.4%~46.1%,在组织学特殊的肌瘤其核型异常更为突出。
子宫肌瘤亦可发生于高雄激素水平的肾上腺性腺综合征患者,其发生机制尚不清楚。此外卵巢功能、激素代谢均受高级神经中枢的控制调节,故神经中枢活动对肌瘤的发病也可能起重要作用。因子宫肌瘤多见于育龄、丧偶及性生活不协调的妇女。长期性生活失调而引起盆腔慢性充血也可能是诱发子宫肌瘤的原因之一。Chiaffarino认为,子宫肌瘤的发病与饮食有关。Zhou等报道,子宫肌瘤病人存在免疫功能改变,主要是NK细胞活性低下。
总之,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可能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发病涉及机体局部或整体的雌激素(E2)、孕激素(P)的变化、局部多肽生长因子反应,细胞有丝分裂率的改变及体细胞突变等诸方面。其中E2、通过增加细胞中EGF受体(EGFR)的表达来调节PCNA的增加;P则通过增加细胞中EGF样蛋白的表达来调节增值细胞核抗原(PCNA)的增加,最终导致子宫正常平滑肌层体细胞向肌瘤细胞的转变。这一途径可为肌瘤的发生提供一新的假设,并将有助于临床上采用新的方法进行治疗。
子宫肌瘤对妊娠的影响则视肿瘤的大小和部位而异。小肌瘤、浆膜下肌瘤或近浆膜面的肌瘤对妊娠影响甚微,但多发性肌瘤或向宫腔内突出的肌壁肌瘤和黏膜下肌瘤会妨碍受孕,引起不孕或流产。早孕期的子宫肌瘤在妊娠激素的作用下,生长可以加快,瘤体增大。在妊娠中期之后,由于肌瘤的供血相对减少,容易产生红色变性或感染。孕妇子宫的增大可引发浆膜下肌瘤之蒂扭转。位于子宫峡部或宫颈后唇的肌瘤可阻塞产道,影响子宫收缩引起难产。肌瘤的存在会影响子宫缩复,妨碍分娩后胎盘自行剥离,由此而引发产后出血。此外肌瘤生长可使宫腔变形,子宫内膜受压变薄,血供受阻,胎盘如在该处附着,可向周围扩展而造成前置胎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