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血栓的前兆表现,血栓的类型,血栓疾病治疗方案

2017-02-17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时听露

一、血栓的前兆表现

  1、突然发生眩晕:

  眩晕是脑血栓的前兆中极为常见的症状,可发生在脑血管病前的任何时段,尤以清晨起床时发生得最多。此外,在疲劳、洗澡后也易发生。特别是高血压患者,若1~2天反复出现5次以上眩晕,发生脑出血或脑梗死的危险性增加。

  2、突然发生剧烈头痛:

  任何突然发生的剧烈头痛;伴有抽搐发作;近期有头部外伤史;伴有昏迷、嗜睡;头痛的性质、部位、分布等发生了突然的变化;因咳嗽用力而加重的头痛;疼痛剧烈,可在夜间痛醒。如有上述情况之一,应及早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3、哈欠不断:

  患缺血性脑血栓病者,80%发病前5~10天会出现哈欠连连的现象。

  4、步态异常:

  步履蹒跚,走路腿无力是偏瘫的先兆症状之一。如果老年人的步态突然变化,并伴肢体麻木无力时,则是发生脑血管病的先兆信号。

  5、血压异常:

  血压突然持续升高到200/120mmHg以上时,是发生脑血栓的前兆;血压突然降至80/50mmHg以下时,是脑血栓形成的先兆。

  6、高血压病人的鼻出血:

  这是值得引起注意的一种危险信号。数次大量鼻出血,再加上眼底出血、血尿,这种人可能在半年之内会发生脑血栓。

  7、其他先兆症状:

  除上述先兆症状外,呛咳、吞咽困难、突然出现半身麻木、疲倦、嗜睡、耳鸣等也是脑血栓的前兆表现。

二、血栓的类型

  1.白色血栓(pale thrombus)发生于血流较快的部位(如动脉、心室)或血栓形成时血流较快的时期〔如静脉混合性血栓的起始部,即延续性血栓(propagating thrombus)的头部〕。镜下,白色血栓主要由许多聚集呈珊瑚状的血小板小梁构成,其表面有许多中性白细胞粘附,形成白细胞边层,推测是由于纤维素崩解产物的趋化作用吸引而来。血小板小梁之间由于被激活的凝血因子的作用而形成网状的纤维素,其网眼内含有少量红细胞。肉眼观呈灰白色,表面粗糙有波纹,质硬,与血管壁紧连。

  2.混合血栓(mixed thrombus)静脉的延续性血栓的主要部分(体部),呈红色与白色条纹层层相间,即是混合性血栓。其形成过程是:以血小板小梁为主的血栓不断增长以致其下游血流形成漩涡,从而再生成另一个以血小板为主的血栓,在两者之间的血液乃发生凝固,成为以红细胞为主的血栓。如是交替进行,乃成混合性血栓。在二尖瓣狭窄和心房纤维颤动时,在左心房可形成球形血栓;这种血栓和动脉瘤内的血栓均可见到灰白色和红褐色交替的层状结构,称为层状血栓,也是混合性血栓。

  3.红色血栓(red thrombus)发生在血流极度缓慢甚或停止之后,其形成过程与血管外凝血过程相同。因此,红色血栓见于混合血栓逐渐增大阻塞管腔,局部血流停止后,往往构成延续性血栓的尾部。镜下,在纤维素网眼内充满如正常血液分布的血细胞。肉眼观呈暗红色。新鲜的红色血栓湿润,有一定的弹性,陈旧的红色血栓由于水分被吸收,变得干燥,易碎,失去弹性,并易于脱落造成栓塞。

  4.透明血栓(hyaline thrombus)这种血栓发生于微循环小血管内,只能在显微镜下见到,故又称微血栓,主要由纤维素构成,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三、防治血栓疾病的方法

  健康人体内有两种物质:一种是凝血物质,老年人防治血栓如二磷酸腺苷和凝血黄素A2、纤维蛋白及钙等,能使血小板凝集成块,形成血栓,起到止血作用。另一种是抗凝血物质,纤维蛋白溶解酶和前列环素等,有抗凝血和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平时人体血液中的凝血物质和抗凝血物质两者外于动态平衡状态,则不易形成血栓,在血管发生意外时,又有止血作用,保持人体健康。

  老年人血管老化,血管壁受损,易患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后,产生的凝血激酶增多,促进凝血酶形成,凝血黄素A2也增多,同时制造抗凝物质前列环素减少,易诱发血栓形成。如血糖增高时,糖与红血球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全身组织缺氧,这时血小板凝集性增强,粘度增大,容易促进血栓形成。怎样才能防止血栓发生呢?

  1、参加体育活动。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使血液稀薄,粘滞性下降。如打太极拳、体操、跳舞、骑自行车、慢跑、游泳、舞剑等。

  2、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它不沉积在血管壁上,还能促进已沉积在血管壁上的极低密度脂蛋白溶解,使血流通畅,防止动脉硬化。运动和饮食调节,可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还可经常吃些洋葱、大蒜、辣椒、四季豆、菠菜、黄瓜、胡萝卜、苹果、葡萄等。

  3、药物预防。遵医嘱每次服用少量阿斯匹林,可使血小板环氧化酶乙酰化,失去活性,防止血栓形成,而大剂量服用,能抑制前列腺素I2生成,加速血液凝固,形成血栓,故不宜大剂量服用。复方丹参片有活血化瘀,使血液流畅作用,每天三次,每次服三片。

  4、晚睡前喝杯开水,可防止血栓形成,平时也要养成饮水习惯,每天饮水1000-1200毫升,有利于血液循环,降低血液粘稠度,对预防血栓很有好处。

  5、多吃洋葱、海带、卷心菜、深海鱼油、黑木耳、韭菜、生菜等,适当饮醋、饮茶。

四、血栓疾病治疗方案

  血栓性疾病防治的目的在于改善凝状态、再疏通或重建血流通路,以防止组织缺血、坏死。一般认为40岁以上近期手术时候超过半小时,或既往有心肌梗塞、脑梗塞、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及严重静脉曲张等均有较高血栓形成的危险性,这些患者手术后及长期卧床期间应采取预防血栓形成的措施,包括使用口服抗凝剂、小剂量肝素及抗血小板剂等。抗血栓治疗方法的选择与病期有密接关系,四肢动、静脉血栓形成不超过48小时者可行手术取出血栓。溶拴疗法也主要用于新近形成的极性动、静脉血栓。

  抗血栓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抗凝及溶栓疗法。抗血小板剂及抗凝剂主要用作预防血栓形成对已形成的血栓作用不大。

  (一)肝素 肝素是AT—Ⅲ的辅因子,在血浆中肝素与AT—Ⅲ的δ氨基酸残基结合成复合物对凝血酶和因子Xa有强烈的以致作用。血栓并的肝素治疗常规剂量为24小时20000—40000U持续静脉滴注。也有首次静脉推注5000U,以后每小时给1000U者,可使肝素在段时间内达有效治疗浓度。小剂量也可作为预防血栓形成,常用5000U每12小时一次皮下注射,可不必做实验检测。近年来多推荐小剂量肝素参见本篇第十九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肝素治疗的疗程一般不超过10天,使用大剂量肝素时表逐渐减量后再停药。

  (二)口服抗凝剂,主要是香豆素类衍生物包括双香豆素、华法令(丙酮香豆素,其主要作用是在肝脏微粒体内阻断维生素K环氧化物的还原作用,导致维生素K缺乏状态、抑制维生素K依赖因子的生物合成。其中以华法令应用最广,因华法令口服后约3—9小时血浓度最高,故首次剂量为10—15mg以后每日5—10mg使PT延长为对照的1.5—2倍。至少维持用药1周,一般维持量为每日2—7.5mg。为迅速达抗凝剂作用时间长,奏效慢,多用于预防血栓形成,性情较轻或学长期抗凝治疗的病人,其最常见的副作用是出血,通常减量或停止治疗出血即可停止。出血明显者用维生素K 10—20mg缓慢静脉滴注,可改善止血功能。

  (三)抗血小板疗法 临床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有:①阿司匹林,使烯花生烯酸不能转化为内过氧化物,小剂量可抑制TXA ,大剂量可同时抑制内皮细胞合成PGI ,可日用量0.25—0.5g,可抑制TXA 而不影响PGI 的生成;②双嘧达莫:抑制血小板磷酸二脂酶,使cAMP增多,每日0.1—0.2g。如与阿司匹林合用可提高疗效。③噻氯匹定(tichopidine)同志抑制血小板膜上纤维蛋白原受体,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每日口服250mg。④苯磺唑酮及苯磺保泰松,通过抑制环氧化酶活性,抑制血小板功能;⑤低房子,右旋糖酐可防止血小板粘附于血管内皮细胞,并阻止ADP对血小板的聚集,所以对血小板功能有一定影响。

  (四)溶栓疗法 主要是使纤溶酶转化为纤溶酶,后者溶解血栓中已形成的纤维蛋白,较抗凝疗法更为直接而有效。最好在血栓形成后1—2天内使用,急性病例可用1—3天,多至1周,临床使用较多的溶栓药物有以下三种:

  1.尿激酶 是肾和上皮细胞生成并由尿中提取,不具抗原性,与血栓中纤溶酶原有较大的亲和力,可直接裂解纤溶酶原的精氨酸 —缬 之间的肽链,使其转变为纤溶酶世界溶解纤维蛋白作用,尿激酶是目前商用的溶栓药物,在体内半衰期约12—20min,每日常用剂量5—30V,也可大至100—300万vV,静滴或缓慢静注。尿激酶也可直接注射血栓在部委或栓塞血管局部,对于早期血管再疏通有较高的成功率,其主要副作用是出血,多发生在用药3天以上者。溶栓过程中用TT检测延长至2.5—3倍,作为检测指标。

  2.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现已有重组的t—PA(rt—PA)供临床应用,在有纤维蛋白存在时,t—PA与纤溶酶原的亲和力明显增强,这使其纤溶作用主要发生在局部已形成的血栓上,很少并发全身出血。每日用量10—100mg静脉注射或血管局部灌注。静脉输入100mgrt—PA6小时候,近75%患者血管再通,随后用肝素维持几天。

  3.链激酶为非生理性物质,具抗原性,且用量大、副作用大、目前性用逐渐减少。

  (五)去纤维蛋白疗法 蛇毒制剂同我国的去纤酶、抗栓酶等是一组具有去纤维蛋白作用的药物,可降低纤维蛋白原的浓度,近几年用于临床取得相当疗效,但蛇毒制剂为异性蛋白可出现过敏反应,也可导致抗体形成而降低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