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氯乙烷中毒的并发症有什么 二氯乙烷中毒如何预防
2017-03-24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吕问雁
一、综述二氯乙烷中毒的并发症
1.1,2-二氯乙烷生产流程尽量保持密闭化,定期检修设备,严防跑、冒、滴、漏发生。生产场所应具有良好的通风设施。
2.进入意外泄漏地点或正在熏蒸的仓室内,必须戴好供氧面罩,穿防护衣和戴乳胶手套,离开毒物现场即应及时脱换。泄漏后或熏蒸后应注意足够时间的通风和墙壁、地面、物具的清扫工作。
3.使用本品时,应尽量做到低温操作,并加强局部通风排毒。沾染皮肤、粘膜应立即以酒精擦去后,再用清水反复冲洗干净。禁用本品洗手或洗工作服。
4.加强对本品的专门保管,标签应清楚,醒目,防止误用、误服。
5.对1,2-二氯乙烷作业工人,应一律作就业前体检。对神经精神系统及肝、肾器质性疾病患者,或有视网膜炎,全身性皮肤病者不得上岗。
以上就是综述二氯乙烷中毒的并发症的相关介绍。
二、二氯乙烷中毒症状有哪些
二氯乙烷中毒症状 临床表现:
二氯乙烷可引起急性和亚急性中毒,长期接触有慢性影响。
二氯乙烷中毒症状 (一)急性中毒
多见于高浓度吸入或误服者;潜伏期甚短,一般为十几至几十分钟。临床以黏膜刺激、CNS抑制和肝肾损伤症状为主,表现为头晕、头痛、烦躁不安、乏力、步态蹒跚、颜面潮红、意识模糊,以及眼和上呼吸道黏膜刺激症状,如流泪、流涕、咽痛、咳嗽等,吸入高浓度者尚可发生肺水肿;此外,尚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等胃肠症状。起病数天后患者出现肝、肾损害表现。
病情可突然恶化,出现脑水肿;有的患者可在昏迷后清酲一段时间,再度出现昏迷、抽搐甚至死亡,临床上应引起注意。
二氯乙烷中毒症状 (二)亚急性中毒
近年来国内报告的病例,多属亚急性中毒。职业病临床常把亚急性中毒归入急性中毒,但亚急性二氯乙烷中毒的临床表现与急性中毒十分不同,它主要见于较长时间接触较高浓度经呼吸道吸入中毒的患者。
其临床特点是潜伏期较长,多在接触本品后数天甚至几十天发病,其临床表现以中毒性脑病(toxic encephalopathy)为主,肝、肾损害及肺水肿较少见;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乏力、失语、步态蹒跚、肢体震颤和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严重时可出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谵妄、癫痫大发作样抽搐及昏迷等;病例多呈散发,起病隐匿,病情可突然恶化,造成死亡,其主要原因为严重脑水肿造成颅内压增高(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导致脑疝(cerebral hernia)形成所致;部分患者颅压增高表现可反复出现,即使已进入“恢复期”,仍可因脑疝形成而发生突然死亡,值得高度重视。部分重症患者尚可在病程中出现小脑功能障碍,表现为共济失调、肌张力降低、步态异常、震颤、构音困难等。
二氯乙烷中毒症状 (三)慢性影响
长期接触二氯乙烷会引起头痛、乏力、失眠、恶心、咳嗽等,也可有肝肾损害、肌肉震颤和眼球震颤;皮肤接触有刺激作用,可致干燥、皲裂和脱屑;蒸气可引起角膜混浊及鼻、咽喉刺激反应。
三、二氯乙烷中毒吃什么药呢
二氯乙烷,CH2Cl.CH2Cl,有两种异构体:1,2-二氯乙烷为对称异构体,1,1-二氯乙烷为不对称异构体。两者均为无色液体,似*气味。难溶于水,溶于乙醇和*,加热分解,可产生光气。对称异构体主要用作脂肪、蜡等溶剂,用于制造氯乙烯,并用作谷物或粮仓的熏蒸剂和土壤消毒剂等。不对称异构体主要用作化学合成的中间体。
二氯乙烷对称体的用途较广,故临床报道的中毒事故,多数由于吸入对称体所致。二氯乙烷对人体的危害分为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急性中毒可有两期过程:首先表现为头痛、恶心、兴奋和激动,严重者很快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神志丧失乃至死亡;第二期以胃肠道症状为主,频繁的呕吐、上腹痛,偶有血性腹泻,发生肝脏损害,严重者可发生肝坏死和肾病变。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乏力、头痛、失眠、恶心、腹泻、呼吸道刺激症状,有时可有胃肠道、呼吸道出血,浓度高时可见到肝、肾损害,此外尚见肌震颤、眼球震颤及皮肤病变等。二氯乙烷中毒吃什么药呢?
职业性急性二氯乙烷中毒是在职业活动中,短期接触较高浓度二氯乙烷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可有肝、肾损害。
四、二氯乙烷中毒如何预防好呢
①加强安全生产和个人防护知识教育,加强作业环境的通风换气,密闭存放二氯的容器,严防泄漏事故的发生,防止中毒。
②改革工艺,应用不含l,2-二氯乙烷的低毒代用品为上策,如用不含二氯乙烷的“205胶”代替“3435胶”,即可杜绝中毒的发生。
③严格控制作业场所空气中毒物的浓度在国家卫生标准(1,2—二氯乙烷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为7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为15mg/m3以下。
④做好劳动者上岗前及在岗期间每年1次的体检工作。凡查出有职业禁忌证者,如患有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精神病,肝,肾器质性疾病,全身性皮肤疾病等,均应禁止或脱离二氯乙烷作业。
⑤做好安全与劳动保护工作;作业现场禁止明火、火花及吸烟。应采用防爆电器设备和照明。不使用压缩空气填充、卸料或转运,储运时需注意防火。与不兼容物质(如强碱、强氧化剂及某些金属及金属粉末等)必须分开。做好个人防护,使用呼吸防护器,配备防护手套及护目镜等。工作场所禁止进食、饮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