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痴呆症的预防 老年性痴呆症的用药
2017-03-31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时凌寒
一、老年性痴呆症怎么预防最好
1、老年痴呆症预防要做到营造良好愉悦的生活氛围。有不少老年人退休之后突然清闲下来,结果对生活无法适应,长期压抑的情绪会对大脑细胞造成损伤, 成为老年痴呆症的发病因素之一,因而,老人自己要认识到年老退休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应该稳定情绪,保持良好心态。同时,痴呆的预防需要适时融入社会,敞开心扉,多与人交流,主动参加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群体社会活动。
2、加强精神调养:人们常说:"笑一笑,十年少",注意保持乐观情绪,也就是说,要宁静无惧,恬淡虚无,与世无争,知足常乐,清心寡欲。做到外不受物欲的诱惑,内不存情感的激扰,这样才能有助于健康不衰。
3、痴呆的预防还需注重调整心理因素。良好的心态是营养大脑细胞的良药。老年人容易情绪化,喜欢操心,今天担心这个,明天担心那个,心事重重,难以洒脱。特别是退休后,想起昨日风风火火,四处奔忙,今日赋闲,难免失落,造成痴呆的表现出现。早期的痴呆患者在平时要注意有效调节,如完成年轻时未了的心愿,学书法学作画、弹琴跳舞、上老年大学等都是很好的办法。这些都可以起到一定的痴呆的预防作用。
4、注意维持人际关系,避免长期陷入忧郁状态,因为忧郁是老年人患痴呆症的危险因素,因此要避免精神刺激,以防止大脑组织功能的损害;另外,维持家庭和睦可以保持心情愉快,能增强抗病能力。
二、老年性痴呆症的遗传史
1.家族史
绝大部分的流行病学研究都提示,家族史是该病的危险因素。某些患者的家属成员中患同样疾病者高于一般人群,此外还发现先天愚型患病危险性增加。进一步的遗传学研究证实,该病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基因所致。迟发型AD基因座位于19号染色体,可能致病基因为载脂蛋白E(APOE)基因。
2.一些躯体疾病
直接原因的脑器质性疾病及病变
常见大脑皮质弥漫性慢性病变。如阿尔茨海默病、及皮克病、其他脱髓鞘疾病、退行性变性脑部痰病、脑部感染性疾病等。
间接性脑器质性疾病
如肝豆状核综合征、肺脑综合征,是由躯体疾病引起大脑的循环、代谢障碍,急性缺氧等,最先出现意识障碍,最后遗留或转化为痴呆。
精神早期出现痴呆神经病
如慢性衰退型精神分裂症、单纯型精神分裂症等。久治不愈,可发展成痴呆状,最早发现精神分裂症称之为早发性痴呆(dementiapraecox)。
药源性(慢性、急性中毒)厦微量元素缺乏
农药中毒(有机磷),砷中毒、铅中毒、汞中毒等工业中毒,医用药物中毒,如抗精神病药中毒、抗抑郁药物中毒、碳酸锂等药物中毒。
三、老年性痴呆症的病情程度
1.全面性痴呆
在这类病人中,大腩病变呈弥漫性损害,它直接影响智能活动的各个方面,也影响病人的全部精神活动,常较早出现人格改变。常见于老年性痴呆、麻痹性痴呆等,多半无自知力。
2.部分性痴呆
是指患者智能部分产生损害,如记忆减退、理解力削弱、分析综合能力减弱等,人格一般保持完整、定向,可有一定自知力。常见脑梗死性痴呆、脑外伤痴呆等。多发性梗死有时表现为筛孔样痴呆,是指记忆、智能损害呈筛孔样,并非是弥漫性损害,可有波动性。
3.心因性假性痴呆(Ganser综合征)
由心理因素引起。产生心理障碍,病人貌似痴呆,实际并非痴呆,且可突然恢复正常。表现为病人对一些很简单的问题回答很荒谬,如l+2=9或4,但不越过问题的范围,还是作加法计算,这称为近似回答。有的甚至说自己30岁、爸爸18岁。但在生活中,病人能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另外,童样痴呆,病人虽是成年人,表现类同于儿童那种稚气的样子,他学习模仿儿童说话的声音。甚至称自己才3岁,见了青年人叫叔叔、叫阿姨等。常见于癔症。
4.抑郁性痴呆
也是假性痴呆,是因抑郁情绪,影响其主动注意力,思维联想也受抑制,造成汁算力障碍,计算问题多答不会;问常识和理论问题,答不知道、不了解等,深入观察发现病人不注意问题计算或回答。病前无脑损害。抗抑郁治疗可缓解,波动大。
四、老年性痴呆症的治疗药物
1.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
他克林(Tacrine):是治疗AD的第一代胆碱酯酶抑制剂,目前已较少应用。安理申(Donepezil,Aricept):半衰期长,安全性、耐受性好,用法5~10mg/d睡前口服。艾斯能(Rivastigmine,Exelon):是双重胆碱酯酶抑制剂,开始可用1.5~3mg/d,以后加至6~12mg/d分两次口服。哈伯因(HupcrzineA):100μg每天3次。
2.保护、营养神经药
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B、C),麦角类药物,银杏制剂,丙戊茶碱等。
3.其他药物
谷氨酸盐受体拮抗剂(如美金刚),非甾体类抗炎剂(NSAID)如环氧酶2抑制剂等可能有一定疗效,雌激素可用于绝经后女性患者。
4.基因治疗
将治疗基因(如冲经生长因子)转染给靶细胞,再将其移植入脑内,通过其分泌基因产物而达到治疗的目的,此类方法目前尚处于实验阶段。
5.对症及营养支持治疗
可根据病情应用抗精神病或抗抑郁的药物,如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氟*醇、罗拉等;进行认知治疗、体育锻炼;加强营养和护理,预防合并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