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pm2.5的具体危害 如何进行自我防护

2017-04-03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傅以蓝

一、pm2.5的危害都是什么

  一、PM2.5有危害的原因

  专家指出,大气污染物颗粒中粒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另外也会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直径相当于人类头发的1/10大小,不易被阻挡。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所以由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尘暴更大。

  二、PM2.5对人体的危害

  PM2.5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方面造成的伤害,包括呼吸道受刺激、咳嗽、呼吸困难、降低肺功能、加重哮喘、导致慢性支气管炎、心律失常、非致命性的心脏病、心肺病患者的过早死。老人、小孩以及心肺疾病患者是PM2.5污染的敏感人群。

  三、PM2.5对环境的危害

  PM2.5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是由于社会的发展,日常工业、汽车尾气等等排放的废弃物导致PM2.5在空气中越来越多。PM2.5由于其颗粒小,能够进入人体,对人体产生伤害,同时,对环境也会产生影响。PM2.5对环境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导致城市人为能见度下降,产生阴霾天气。

  “霾”跟我们通常所说的雾是不同的。当大量极细微的包括“PM2.5”在内的颗粒均匀地浮游在空中,造成空气混浊,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并且相对湿度小于或等于80%,这时呈现的天气现象称为“霾”天气。而雾是低层水汽发生过饱和凝结而成的气象现象,多呈乳白色,大多在下半夜形成,清晨日出前最浓,日出后渐渐消散。“霾”和雾的区别在于水汽含量的大小,当水汽含量达到90%以上叫雾,低于或等于80%叫“霾”。“霾”虽然会和大雾天气一样,渐渐消散,但和单纯的雾相比,“霾”是空气遭受污染的产物,所以“霾”天气比雾天更危害人体健康。

二、pm2.5的自我防护方式

  一、室内的防护方法

  面对PM2.5的防护,在室内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一可以使用空气净化器,虽然净化器在宣传时有夸大其词的作用,但其净化空气的作用还是毋庸置疑的,空气不好时可以在家中使用净化器来帮助净化空气中的有毒物质,清新空气改善呼吸环境。

  二要适当开窗换气,干燥天气使病菌容易聚集,不管是空气中的PM2.5还是一些室内的有毒空气,如墙壁上的甲醛、聚乙烯、二手烟等等都对身体有很大伤害,不应怕PM2.5就拒绝开窗通风,让空气无法流通造成细菌繁殖。要选择天气良好的时候适当开窗通风,使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细菌大量聚集。

  三可以再家中养绿色植物,居室的绿色植物选择也是十分关键的,有些绿色能够有效的吸附室内有毒气体,对室内污染空气起到了一定的治理作用。吊兰、芦荟、龙舌兰、月季、虎尾兰等植物,不但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起到净化空气增加氧气量的作用。

  二、室外的防护方法

  在城市中,对于气象条件不好的时候,尤其是出现雾霾(PM2.5过高所致)天气时最好不要进行户外运动,中等和重度霾天气易对人体呼吸循环系统造成刺激,尤其是在早晨空气质量较差。通常来说,锻炼的时间最好选择上午到傍晚前的空气质量好,能见度高的时段进行,地点以树多草多的地方为好。

  而如果要出去室外最好能够佩戴口罩,这样相当于做好主动防护。一般来说,只要从药房购买8层到16层普通脱脂纱布口罩即可,基本可以起到阻挡空气灰尘、悬浮颗粒物的作用。口罩并不是越厚越好,太厚会增加吸气阻力,使人感觉气闷。另外一副口罩只能一个人使用,一天需清洗一次,用沸水洗烫或者晾晒消毒。

三、pm2.5的科学定义

  PM2.5的“PM”,是英语“particulate matter"的缩写,意为“细颗粒物”。PM2.5的 “2.5",指的是2.5微米,1000微米=1毫米,2.5微米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1/20。所以,直径2.5微米的细颗粒物是肉眼看不见的。

  比PM2.5颗粒大点的颗粒物是PM10,直径大到4倍,但体积可不止4倍,按照球体体积公式计算,PM10的体积是 PM2.5体积的64倍,大了这么多,可是肉眼还是看不见。

  比PM10大的颗粒物是PM50。PM50的体积是PM 2.5体积的8000倍,肉眼可见。在家里,一缕阳光射进来,光柱里有无数微尘在翻飞,那就是PM50和大于PM50 的颗粒物。桌面上,落了一层灰,那是远远大于PM50的颗粒物。

  PM50、PM10、PM2.5 是三个临界值,空气里并非只有这三种直径的颗粒物,50微米以下或者以上的,任何直径长度的颗粒物都有。

  看得见光柱,以为着空气已经被污染了,因为空气本身不反射光,只有空气里的细小颗粒物会反射光,光柱越明显清晰,意味着PM越多。

  PM50是肉眼可见的临界值,可以进入鼻腔,但无法继续前进。我们鼻腔里的鼻毛,看起来密密麻麻,但对于PM50来说就显得很稀疏了。鼻毛能挡住PM100, PM75,但挡不住PM50,能挡住PM50的,是鼻腔黏膜细胞的纤毛,这些纤毛肉眼看不见,很细密,所以能挡住PM50,而且,鼻腔里的黏膜细胞分泌的黏液还可以把PM50粘住。使其不能继续前进。当PM50在我们鼻腔积累到一顶程度,我们就会想撸鼻涕、挖鼻屎。

四、pm2.5的致病过程叙述

  我们吸进去的PM2.5,因为太小,也能进入肺泡,再通过肺泡壁进入毛细血管,进而进入整个血液循环系统。

  PM2.5携带了许多有害的有机和无机分子,是致病之源。细菌是人所共知的致病之源,PM2.5和细菌有得一比。

  PM2.5是直径为2.5微米的细颗粒物,细菌则是微米级生物,大小多为1微米,几微米,也有十几微米的,也就是是说,PM2.5和细菌一般大小。细菌进入血液,血液中的巨噬细胞(免疫细胞的一种)立刻就会把它吞下,它就不能使人生病,这就如同老虎吃鸡。

  PM2.5进入血液,血液中的巨噬细胞以为它噬细菌,也会立刻把它吞下。巨噬细胞吞惯了细菌,细菌是生命体,是巨噬细胞的食物,可是,PM2.5是没有生命的,巨噬细胞吞了它,如同老虎吞石头,无法消化,最终被噎死。巨噬细胞大量减少后,我们的免疫力就会下降。

  不仅如此,被噎死的巨噬细胞,还会释放出有害物质,导致细胞及组织的炎症。可见PM2.5比细菌更致病,进入血液的PM2.5越多,我们就越容易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