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心理教育要怎样重视 理解儿童心理的方法

2017-04-05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杨书瑶

一、生心理教育迫在眉睫

  1、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健康定义中提出全面健康三要素:无躯体疾病、无心理疾病、具有社会适应能力。这使人们树立健康的新概念—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学生心理健康的八个标准:第一,智力正常;第二,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点:第三,能协调控制情绪,心境良好;第四,正视现实;第五,了解自我,悦纳他人;第六,热爱生活,善于人处;第七,人格完整和谐;第八,懂得“变”是永恒的。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人们对心理健康有了进一步认识,衡量人们的素质是否达到理想水平,很重要一项标准就是看他的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的标准是智力正常,人际关系良好,能正视现实和自我,情绪乐观,意志坚定,人格健全与社会协调一致。

  心理健康状况决定着人们潜能的发挥。一个人心理功能所能达到的完善程度,主要取决于各项心理素质的全面,充分、和谐、匀称的程度与自我调节及整合水平,许多在心理发展上表现出片面,畸形和障碍的人几乎毫无例外地在心理功能水平上都会受到干扰和限制,这种干扰和限制的结果不仅仅表现在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

  其影响常常是整体和全局性的,有时候甚至会使一个人在其他方面的优势丧失殆尽,使以往的努力前功尽弃。比如一些品学兼优的学生由于患有某些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而影响其社会适应水平,有事甚至连正常的生活都无法维持。这时候知识再多,本事再大也发挥不了作用。此时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是决定性的。

  因此,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事业是一项重要工作,并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2、要在教育教学方面进行改革

  素质教育是人的教育,而心理素质教育必须坚持科学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应根据中学生自身发展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又针对地进行。素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思想道德,文化知识、价值观、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劳动技能、审美和挫折教育。

  随着教育的改革,素质教育全面推广。越来越多的学校已经把“实现素质教育”转化成了现实。

  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素质加强了培养。但是在人们大力呼吁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时,往往忽略了心理素质教育。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更应该认识到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势在必行。心理素质关系学生的一生,不容半点马虎

  3、学习心理知识,发挥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教师是学生学习行为的组织者、领导者,要想教师能够充分发挥教育能力,做学生学习行为的促进者、帮助者,教师自身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师的心理素质与教学质量有很大关系。同时也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有很大关系。

  如果一个教师性格孤僻,不善与人交往,师生之间就会有难以逾越的屏障。

  一个教师如果脾气暴躁,学生一有错误就横加指责,极易使学生产生心理反感,厌恶,害怕教师,疏离学习,这样的教育目的只会渐行渐远,而一个教师如果热情开朗,积极上进,耐心宽容,理解冷静,能够站在学生立场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努力理解学生,帮助学生改正错误,那么学生在这样耳濡目染中使身心健康水平得到提高。

二、几个方法教你理解儿童心理

  一、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

  要想帮助孩子克服压力先要了解孩子心理上有什么压力、压力是从哪里来的。所以,必须听听孩子的倾诉,要抽出时间和孩子面对面地交谈,专心地看着孩子,认真地听他说话。只有父母肯把心交给孩子,孩子才肯把心交给父母。这样,你才能了解孩子心理压力的真实情况,才能够针对问题帮助他们。

  二、帮助孩子面对恐惧

  有时候孩子会因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比如不跟别人一起逃学、不跟着别人作弊、抽烟、抄作业等等,就因此而受到嘲笑,甚至会受到孤立,感到恐惧、不知所措。这时,父母应当教导孩子要坚持原则,不对的事一定不能做,让孩子知道,能够做到不随波逐流是很不容易的,这正是一个人成熟勇敢的表现,也是有主见、有头脑的表现。

  三、和孩子一起分享自己的经验

  当父母亲的小时候肯定也会遇到和孩子相同的事情,可是当时作为孩子的你是怎么想的呢?当时你又是怎么处理的呢?但是现在自己的孩子遇到了同样的问题,这些是可以拿出来和孩子一起分享的。如果孩子知道自己的爸爸妈妈也曾经有面对烦恼和压力的时候,这样爸爸妈妈说的话他们就会比较听得进去,也会特别的乖巧。

  四、培养孩子的自尊

  培养孩子的自尊可以加强他们抗拒各种不良诱惑的能力,比如让孩子发表一些建议,把一些适合孩子年龄的事情交给他自己去做,并且重视孩子的想法和言行。这是培养孩子自尊的好方法。孩子有较强的自尊就会有勇气、胆量和辨别力,不会同流合污。

  五、关心孩子的成长

  鼓励孩子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多参加一些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这对舒解孩子的心理压力是大有裨益的。最好不要强迫孩子去学这个、学那个,应该多听听孩子自己的意愿。父母要付出爱心,多关心孩子的成长光心孩子交的朋友,多关心孩子的所想所做。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要你能够及早发现并且加以恰当的引导,孩子就不会产生沉重的心理压力,轻松愉快地度过少年时光。

三、中老年必须重视心理保健

  一、心理保健与心理教育

  广义的心理保健包含了心理教育,或者说心理教育是心理保健的一种方法、一个领域、从方法来看,心理保健离不开心理教育,通过教育将心理保健知识传授给广泛的人群,以达到心理保健的目的。

  从领域来看,心理教育是心理保健工作的一个相对独立的方面,有着相对固定人群的方式。

  心理教育的目的是普及心理保健知识和心理保健观念。心理保健的预防、矫治、提升功能,特别是其中预防、提升功能,必须通过心理教育才能实现。

  只有树立了自觉的心理保健意识,掌握了心理保健的必备知识,心理保健才能最终成一种自觉的行为及群众事业,而达到全面保健的最高宗旨。

  心理教育的形式、途径很多。课堂教育是在学生中进行心理教育的主要形式,这种形式效率是其他形式不可替代的。近年来许多地方把心理教育列入社区管理科普健康知识的内容,许多地方开设了心理教育课,这是一种非常可喜的现象。

  除此之外,讲座、会议、座谈和媒体等,都是心理教育的好形式,也都不同程度地发挥着心理教育的功能。

  二、心理保健与心理辅导

  心理保健离不开心理辅导,心理辅导是心理保健的一种重要形式。

  心理辅导是辅导者教给被辅导者一些心理学知识、心理保健的方法,指导被辅导者通过认知、调节、疏导和训练,自己对自己进行保健。可以说,心理保健的大量工作,都是通过心理辅导完成的。

  没有心理辅导,心理保健工作就可能是不全面的、效率低下的。

  心理辅导与心理教育有不同的特点。首先,二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其次,二者的目标不同,心理教育主要是培养人们的心理保健观念,心理辅导则主要是授以心理保健的知识和方法,知道训练。

  再次,心理教育的面和范围要比心理辅导广泛,心理辅导常对一个或几个人实施,心理教育通常是对大量的公众实施。

  最后,心理辅导知觉目标是改善人的心理状态,而心理教育则是以培养人健康的心理素质为目标,心理教育主要是实现心理保健的最终目标。

  心理辅导的形式是个别辅导、集体辅导、书面辅导、电话辅导、网络辅导,也可以是讲座、课堂辅导或通过媒体辅导。

四、大常见心理问题需警惕

  青少年心理学

  在青少年发育的时间段,大脑的技能在不停的增强,接触到的社会上事物也在不断扩大,社会活动实践不断的变多,他们的认识能力也在快读发展,在青少年发育的这段时间里,他们的思维和记忆力以及判断的能力都会有显著的增加,因此大脑的逻辑思维会逐步占据主要的引导地位,会通过抽象、分析、概括、综合、推理来判断和反映对事物的内部联系与内部关系。

  会从片面化和绝对化的逻辑思维向辩证思维过渡,更多地利用理论思维,而且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都有明显提升。

  青少年开始逐步用批判的视野角度来观察、评论周围事物,并有其独特见解,喜欢质疑乃至争论。这写表明青少年会开始思考人生以及世界,在内心提出许多有关“人生意义”、“人生目的”、“人生理想”等这一类问题。由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是个人内心充满矛盾的过程,所以他们常常会为此感到不安、沮丧、迷茫与苦恼,这时候青少年心理咨询就可以给青少年在心理上最大的帮助。

  常见问题

  通过研究青少年的心理咨询中,最经常发生的问题通常有四大类,分别是上网成隐、讨厌上学、高考心理咨询或者亲情关系。

  厌学

  从心理咨询的角度看厌学,实际上还是和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和人格特征有关。厌学比较常见的心理特征有如敏感、不安全感、抑郁、焦虑、稚气、人际紧张、情绪紊乱等。而厌学常见的人格特征则有安全缺乏型、自尊维护型、情感依赖性和意义缺乏型四种。

  安全缺乏型的厌学者,对未来充满了焦虑,容易和人比较。所以很难以承受学业不佳时的失败,因而容易厌学。自尊维护型的厌学者,将成绩和自尊挂钩,一旦成绩不佳则自尊心受到打击,因此也很容易因为自尊不足而厌学。情感依赖型的厌学者,学习动力是为了获得他人的喜爱,因此在人际交往出现问题的时候,也会导致厌学。意义缺乏型的厌学者,追求轻松自由的气氛,因此会对于压力表现出逃避行为。

  综上所述,对于青少年厌学的原因,可能是一种或几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需要找到其厌学的根本原因,有针对性地给以指导和培养。人格因素跟成长环境和父母的教养方式密切相关,因此对于青少年厌学的心理咨询,一方面会关注青少年厌学的原因发掘、并试图和青少年共同关注原因的形成及纠正,另一方面也会关注青少年的个人成长环境。

  网络成瘾

  上网网成瘾或者说就是依赖网络,生活依赖网络不仅仅存在于青少年,不分年龄层次的人都会有这种问题,对互联网的依赖有急有缓,如果造成生活的不方便,就需要更多的关心了,相对于家长而言,自己孩子因为网络影响成绩下滑,后悔莫及。

  一部分青少年属于情感性网络成瘾,这部分青少年将全部的情感和精力投入到网络交友中。还有一部分属于网络游戏性成瘾症,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花费在网络游戏中以获得游戏带来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