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心脏早搏的危害说明 心脏早搏的家庭护理

2017-04-10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郑乐萱

一、心脏早搏的危害都是什么

  一、异常自律性所致冲动形成异常

  1、魏登斯基现象

  在某些条件下,如窦性冲动到达异位起搏点处时由于魏登斯基现象,使该处阈电位降低及舒张期除极坡度改变而引起过早搏动。

  2、病变心房、心室或浦顷野纤维细胞膜对不同离子通透性改变

  病变心房、心室或浦顷野纤维细胞膜对不同离子通透性改变,使快反应纤维转变为慢反应纤维,舒张期自动除极因而加速,自律性增强,而产生过早搏动。

  窦性冲动到达异位起搏点,使该处阈电位水平下移,因而异位起搏点舒张期除极在基本节律起搏点之前达到阈电位而引起早搏

  二、折返现象枣环行折返

  折返现象枣环行折返或局灶性微折返如折返途径相同则过早搏动形态一致;如折返中传导速度一致,则过早搏动与前一搏动的配对时间固定。

  三、平行收缩

  四、触发激动

  五、各种对心脏的刺激性因素

  如心导管检查,可以查出房性或室性早搏;在心导管检查过程中过度用力,或过快地抽取血液标本,或加压快速向心脏腔内注射造影剂等,都可以发生早搏。

二、心脏早搏的原因说明

  过早搏动可以发生于正常人,但心脏神经官能症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更易发生,情绪激动,神经紧张,疲劳,消化不良,过度吸烟,饮酒或喝浓茶等均可引起发作,有的患者可明显诱因,洋地黄,钡剂,奎尼丁,拟交感神经类药物,*,环丙烷麻醉药等毒性作用,缺钾以及心脏手术或心导管检查都可引起,冠心病,晚期二尖瓣病变,心脏病,心肌炎,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二尖瓣脱垂等常易发生过早搏动,可能通过多种方式产生。

  异常自律性所致冲动形成异常①在某些条件下,如窦性冲动到达异位起搏点处时由于魏登斯基现象,使该处阈电位降低及舒张期除极坡度改变而引起过早搏动。②病变心房,心室或浦顷野纤维细胞膜对不同离子通透性改变,使快反应纤维转变为慢反应纤维,舒张期自动除极因而加速,自律性增强,而产生过早搏动。

  窦性冲动到达异位起搏点,使该处阈电位水平下移,因而异位起搏点舒张期除极在基本节律起搏点之前达到阈电位而引起早搏。

  折返现象--环行折返或局灶性微折返如折返途径相同则过早搏动形态一致;如折返中传导速度一致,则过早搏动与前一搏动的配对时间固定。

三、心脏早搏的疾病因素

  应参考有无器质性心脏病,是否影响心排血量以及发展成为严重心律失常的可能性而决定治疗原则。无器质性心脏病基础的过早搏动,大多不需特殊治疗。有症状者宜解除顾虑,由紧张过度情绪激动或运动诱发的过早搏动可试用镇静剂和β-受体阻滞剂。

  频繁发作,症状明显或伴有器质性心脏病者,宜尽快找出早搏发作的病因和诱因,给予相应的病因和诱因治疗,同时正确识别其潜在致命可能,积极治疗病因和对症治疗。

  除病因治疗外,可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房性和房室交接处早搏大多选作用于心房和房室交接处的Ⅰa、Ⅰc、Ⅱ、Ⅳ类药,而室性早搏则多选用作用于心室的Ⅰ类和Ⅲ类药。有潜在致命危险的室性早搏常需紧急静脉给药。以Ⅰb类为首选。急性心肌梗塞初期仍常首选静脉内利多卡因。心肌梗塞后若无禁忌,则常用β-阻滞剂治疗。原发或继发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患者,禁用Ⅰ类药,原发性者可选用β-阻滞剂、苯妥英或卡马西平。继发性者去除病因,宜用异丙肾上腺素或心房或心室起搏治疗。

四、心脏早搏的自我护理方式

  饮食禁忌

  做到戒烟少酒,少喝浓茶和咖啡,这是早搏患者饮食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因为这类食品刺激性较强,食用后可导致心肌兴奋,进而诱发早搏。推荐患者平时多吃清淡和易消化的食物,偶尔吃点无盐食品。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它们能补充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但少吃辣椒等辛辣食品。

  正确服药

  大多数抗心律失常药物都存在一定副作用,包括降低心功能、减慢心电传导等,严重时还会诱发心律失常。因此,患者在用药时需要十分小心谨慎,宜选择效果好、副作用少的药物。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早搏患者无论使用任何药物,都应事先咨询医生的意见,不宜自行增减或更改药物用量。

  控制情绪

  早搏患者一定要注意休息,避免产生精神紧张、过度劳累等问题。做到早睡早起,长期失眠的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镇静剂来帮助睡眠,保证大脑皮层得到充分休息。日常可多学习如何调节情绪,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

  适当运动

  对于部分早搏患者来说,参加运动后早搏不会增多,这类慢性患者建议多参加体育运动,以帮助病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