燥痰的治疗 痰多是什么原因
2017-04-13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朱凡霜
一、燥痰的辩证施治
痰证的辨证施治
痰证的辨证论治原则有二
一是掌握该病证的脏腑虚实缓急,急则先治其痰,以化痰、祛痰为主,缓则求其本,治在肺、脾、肾。
二是依据痰的不同性质,采用不同法则。
对脾失健运,湿聚成痰者,宜健脾燥湿化痰;对火热内郁,炼津为痰者,宜清热化痰:肺燥阴虚,虚火灼津为痰者,宜润肺化痰;脾肾阳虚,寒痰内停者,宜温阳化痰。若外邪袭肺,肺失宣降,聚液为痰者,宜宣肺化痰;痰迷心窍者,宜涤痰开窍;痰火扰心者,应清心豁痰;痰停于胃,宜健脾燥湿化痰;肝风内动挟痰上扰者,宜熄风化痰;胆郁痰扰者,宜清化热痰、降逆和胃;痰浊上犯于头,宜健脾去湿、化痰熄风;痰气凝结于咽喉,宜化痰利气解郁;痰阻经络筋骨,宜软坚消结、通络化痰。
二、痰多是什么原因
说到“痰”,不是学中医的人经常想到吐出的“痰”。
实际上,中医学中“痰”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有形之痰指咳吐而出的痰液。
此外,有些疾病如头目眩晕、恶心呕吐、心悸气短、神昏或癫狂等也可能由痰引起。这种看不见的痰,就是无形之痰。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痰的产生主要与肺、脾有关系。肺主呼吸,调气。
当邪气侵袭肺时,容易导致肺内的津液凝聚成痰。脾主运化,即消化和运送营养物质至各脏器。
如果湿邪侵犯人体,或思虑过度、劳倦及饮食不节,都能伤脾而使其失去运化功能,造成水湿内停凝结成痰。
对于“有形之痰”大家可以自己分辨的主要有寒痰、热痰、湿痰及燥痰等。
寒痰
痰是白色的,病人怕寒冷,爱喝热的,舌苔薄白。这种情况是由寒冷的感觉造成的。患者可以使用陈皮、桔梗等泡水,同时可以治感冒。
热痰
痰黄黏稠,由热邪侵肺或先受风寒发高热数天后,转化而来,病人怕热喜欢喝凉的,舌红苔黄。此时就要清热化痰了。饮食要清淡,不要吃些容易上火的煎炒食物,可以喝一些鲜竹沥水或者梨汁。
三、喉咙有痰怎么办呢
在干燥的天气里,我们嗓子有时候会有痰,现在我就告诉大家一些生活中的小常识,可以不吃药就能解决的问题。下面介绍几种祛痰的方法。
多喝水可以减轻痰对呼吸道的刺激和影响,有利于毒物的排除,将喉咙内的分泌物加以稀释,这样也就容易咳嗽出。
在咳嗽的时候用手多拍拍背部,最好是能够弯下腰。但是拍的时候切记不能用力,否则会适得其反。
最好不要抽烟。我们发现,那些抽烟的人们咳出的痰都是很浓的。
如果吸烟者觉得自己喉咙里有痰而且很多的话,就应该减少自己的吸烟量。最好是戒掉烟。
如果自己并没有吸烟的嗜好,而还是感觉到喉咙里有痰的话,那么也许是自己处在的环境很干燥。
建议大家能够将自己的家保持一些湿润,比如喷一些空气清新剂等。
因为如果空气湿度高的话,有利于黏膜表面纤毛的摆动,帮助排痰。
最后我们还可以通过饮食和药物的配合治疗来缓解一下。
比如多喝些橘子皮水,还有梨子汁。
是在不行的话就喝一些治疗药物,严重的话到医院去看一下。
四、化痰吃什么中药呢
“脾为生痰之源”,痰易阻滞气机,化痰药常配健脾药与理气药同用,使用注意。
温化寒痰药性温燥,不宜用于热痰,燥痰。清化热痰药性寒润,不宜用于寒痰,湿痰。
温燥性较强的化痰药,不宜用于咳嗽兼有出血倾向者,以免加重出血。
麻疹初起兼有表证之咳嗽,应以疏解清宣为主,不可单用止咳药,忌用温燥及具有收敛性的止咳药,以免影响麻疹透发。
1、温化寒(湿)痰药
辛苦温燥,寒痰、湿痰。
湿痰、寒痰证,咳嗽气喘,痰清稀量多而色白为特征,还可见眩晕、肢体麻木等。
湿痰引起头晕
(1)半夏
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外用消肿止痛。
用于湿痰、寒痰证。本品具温燥之性,能燥湿而化痰浊,且有止咳作用,为治湿痰之要药。
(2)天南星
苦、辛、温。有毒。归肺、肝、脾经。燥湿化痰,祛风止痉,外用消肿止痛。
用于湿痰、寒痰证。本品燥湿化痰功似半夏而温燥毒烈之性更甚,祛痰作用较强。
2、清化热(燥)痰药
甘苦咸凉,热痰、燥痰。
热痰证
咳嗽气喘,痰黄粘稠为主症,并伴热象。
燥痰证
痰干粘稠,难咯,干咳等,并兼见其他燥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