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血管瘤的治疗方法 婴儿得血管瘤的原因是什么
2017-04-13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朱凡霜
一、家长认识婴儿血管瘤两大误区
婴儿血管瘤是小儿常见的良性肿瘤,其发病率为2%~4%(新生儿斑痣除外),女性发病率为男性的2~4倍,大部分发生在面颈部,影响病人美观。有许多家长对婴儿血管瘤的认识存在误区。
误区一:血管瘤是“胎记”,可以自然消退。
不少家长以为血管瘤是我们生活中经常见到的胎记,到1岁左右会完全自然消退,因此不重视,任其自然发展,以致血管瘤发展范围很大,给治疗上增加固难。其实所谓的“胎记”是指出生后大多数婴儿都有的新生儿斑痣,到l岁左右会逐渐完全消退,皮肤色泽恢复正常。而大部分毛细血管瘤和混合型血管瘤等不是胎记,是真性血管肿瘤,只有草莓状血管瘤一小部分有自然消退的可能,概率不高,而大部分不会消退,会继续扩张增大。
误区二:血管瘤是良性肿瘤,不影响生命,不影响美观,不必重视。
也有很多家长认为血管瘤是良性肿瘤,不影响生命,特别不是发生在面部,不影响美观,如发生在四肢,隐蔽部位,既不影响美观,又不影响四肢活动,不必重视,任其自然发展。肝血管瘤虽然属于良性肿瘤,但是它具有某些恶性肿瘤的生物学特征,如血管瘤生长速度快,其生长速度超过患儿生长发育速度,无限制地向周围邻近组织侵犯,使邻近组织及器官遭受到破坏,深入肌肉、筋膜,甚至骨骼,在面部可造成面部畸形,在口腔影响说话和吞咽,甚至影响呼吸。在四肢影响患肢功能,甚至造成肢残等,给治疗带来困难,甚至无法医治。
Tips:婴儿血管瘤治疗的最佳时机
血管瘤大部分都是随着孩子的长大面积有所扩大,孩子越大,血管瘤的面积越大,治疗的难度也就随之增大,治疗时间也随之延长。因此,血管瘤面积最小(病情最轻)的时候治疗是最佳治疗时机
二、婴儿为什么会得血管瘤
婴儿为什么会得血管瘤
一、 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人体胚胎发育过程中特别是在早期血管性组织分化阶段,由于其控制基因段出现小范围错构而导致其特定部位组织分化异常,并发展成血管瘤。
二、 也有学者认为在胚胎早期(8~12月)胚胎组织遭受机械性损伤,局部组织出血造成部分造血干细胞分布到其它胚胎特性细胞中,其中一部分分化成为血管样组织并最终形成血管瘤。
血管瘤的形成原因每位患者是不同的,虽都为先天性,但并不是所有的血管瘤都是一个原因造成的,只有到正规的整形医院进行全面的检查后方可得知。
血管瘤都有哪些危害
1、影响美观,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而大部分血管瘤都有着异常颜色症状,如果是长在面部、头部等暴露部位,异常的颜色对患者的美观是一大威胁;
2、破溃出血,幼儿往往喜欢用手揪长在脸上或是身上的血管瘤,引发破溃出血。另外成人血管瘤由于年龄越大病损越深,所以局部血液循环丰富,而表皮脆弱,容易破溃出血,一旦血管瘤破溃出血,出血时间长、出血量多。
3、感染,血管瘤因为破溃出血,极容易引起感染,而这种情况也并不少见。很多面积较大的混合型血管瘤,破溃后创面经久不愈,而且引起周围组织坏死,给患儿家长造成负担,给患儿增加痛苦。
4、肌肉萎缩,有些血管瘤患者出现肌肉萎缩的情况,一部分血管瘤由于造成血液循环不好,引起肌肉萎缩,特别是肢体血管瘤,患侧肢体明显比正常肢体细很多。
5、残疾,过去医疗条件和设备技术都非常的有限,加之医院没有特别理想的治疗方案,很多血管瘤采用手术等破坏性治疗方案,造成组织器官残缺等情况,另外一部位肢体血管瘤由于各种原因,在治疗无果的情况下,选择了截肢。
三、早产儿血管瘤的治疗
流行病学早产儿的婴幼儿血管瘤发病率可能较足月儿高,但是确切的发病率数据目前仍然未知。婴幼儿血管瘤的发病率随着胎龄(GA)和出生体重的减少而增加,出生体重小于 1000 g 的,在足月儿中仅有 1%-4% 的患儿发病,而在早产儿中有 23% 患儿发病,女性患儿占多数,相比其他人种,高加索人更容易罹患此病。早产儿颜面部受累似乎并不常见。
治疗指征目前,早产儿中婴幼儿血管瘤的发病率很高,但是除了一个小型研究,目前没有特殊的研究针对这一高危群体。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采用氮冷冻疗法(NCCT)治疗血管瘤。依据目前的形势来看,早产儿治疗的方法只能依靠于足月儿的经验。一份来自 Cochrane 图书馆的文献表明,截止到 2011 年 3 月关于婴幼儿血管瘤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只有 4 份,并且从这些随机对照实验得来的治疗证据太过狭隘。对于婴幼儿来说,血管瘤具有威胁生命或导致机体功能受损的风险,同时还可以导致溃疡的发生。这些风险一般出现在面部、头皮、颈部、手、脚以及易发生摩擦的肛门生殖器区域。血管瘤可快速生长以及导致急性或慢性皮损,这些情况可能都需要治疗。由于在第 5-8 个月时,血管瘤具有一段特征性快速生长的时期,依据这个特性,在这个年龄之前必须开始治疗。2008 年,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降低了治疗血管瘤的标准,具有较少的副作用以及较好的效果。有报道指出,β受体阻滞的应用在增加,类固醇的使用在减少。
治疗普萘洛尔应用在婴幼儿血管瘤上,使血管瘤的药物治疗发生了*性变化,Labrèze 教授表示,普萘洛尔能极大地缩小血管瘤。如果其可用于全身治疗,那么大多数专家会将其作为一线药物使用。对于局部治疗来说,另一种β受体阻滞剂 0.5% 的马来酸噻吗洛尔同样也可作为一线药物。 2008 年之后报道过的关于治疗血管瘤的药物中传统药物包括:皮质类固醇、干扰素 -α和长春新碱,其一般作为二线或三线药物,主要是因这些药物副作用较大,有些可导致痉挛性双瘫及其他神经系统异常。其他治疗方法还包括冷冻疗法、激光和手术疗法以及局部和病灶内用药。
早产儿的治疗选择早产儿血管瘤的局部治疗目前有:冷冻疗法、激光疗法以及应用马来酸噻吗洛尔。全身疗法包括普萘洛尔和二线药物 - 皮质类固醇(强的松龙),这些治疗方案目前可用。冷冻治疗使用液氮冷冻疗法(-196 摄氏度,使用 2-6 秒)的前瞻性对照研究目前只有一篇。文中研究对象均有直径小于 10 mm 的婴幼儿血管瘤,且患儿胎龄小于 34 周。
液氮冷冻疗法能够引起肿瘤快速消退,并且还有美容效果。不足的是,这项实验的终点还不是很成熟,最长的随访时间仅 2 年,副作用为:可留下轻度疤痕。其他中心关于液氮冷冻疗法的数据表明,液氮冷冻疗法有着较好的治疗结果且较少残留疤痕,并且目前德国治疗指南推荐使用这种方法。其具有快速、容易实施、很好耐受、廉价以及可在床旁实施等优点,最重要的是很少有全身副作用。唯一不足的是,这种治疗方法只适合小于 10 mm 的表面血管瘤患儿。
激光治疗关于早产儿的激光治疗,目前还没有相关的报道。但有一个随机对照实验是关于幼儿血管瘤治疗的,结果显示当患儿在 1 周岁治疗时,激光疗法并没有太大的优势。现在,由于缺乏足够的数据,这种方式对于早产儿是否推荐使用也不太明朗。
普洛萘尔治疗在过去 6 年里,发表的随机对照实验文章共 6 篇,其中 1 篇文章因类固醇组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而试验终止。据报道,联合使用强的松龙和普洛萘尔的效果并不优于单用普洛萘尔。普洛萘尔和阿替洛尔具有相似的疗效,但是阿替洛尔的副作用较少,这可能是和阿替洛尔具有较高的β -1 受体选择性有关系、。有报道认为使用口服普洛萘尔对比局部和病灶内应用,口服效果更好。但是,以上没有 1 篇文章是和早产儿治疗有关。2014 年 5 月招募结束的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称:使用普洛萘尔 3 mg/(kg·d) 持续 24 周,会有较好的美容效果。另外,目前有大量关于普洛萘尔效力评估的报道。其中一份系统综述表明,普洛萘尔平均治疗有效反应为 98%,其中副反应包括:睡眠改变(比如失眠、恶梦、躁动和睡眠障碍)、手足发绀、低血压、心动过缓、低血糖以及与呼吸和胃肠道有关的症状。停止治疗后,17% 患儿病灶发生了反弹性生长。在另一份系统性综述和 meta 分析中,对比项目为普洛萘尔和皮质激素,普洛萘尔组的 97.3% 患儿以及皮质激素组的 71% 患儿的症状得到了改善。但是,以上两份报告都没有涉及早产儿治疗。在一份病例报道中,9 名极低体重患儿使用普洛萘尔 2-3 mg/(kg·d) 治疗,这些患儿并没有出现副作用和生长发育障碍。
四、刚出生婴儿血管瘤有啥症状
刚出生婴儿血管瘤怎么形成的呢?血管瘤并非真性肿瘤,是一种先天性的良性肿瘤,它是一种先天性发育异常,属于错构瘤性质,具有畸形和肿瘤的双重特性。常见的刚出生婴儿血管瘤有几种类型: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混合型血管瘤、蔓状血管瘤.而毛细血管瘤又包括新生儿斑痣、鲜红斑痣、草莓状血管瘤.青少年及成人血管瘤均发生在新生儿时期未能及时发现或婴幼儿时未能及时治疗而缓慢增大、增厚,颜色由鲜红而逐渐变紫。
刚出生婴儿血管瘤是新生儿的常见病多发病,很多新生儿刚刚生下来,即发现身上不同部位出现一些大小不等的红色、青色、青紫色斑块,或身体某个部位出现一个或几个不等突出的包块和正常皮肤一样颜色,或呈现出像被撞伤后的淤血包块的症状,被诊断为刚出生婴儿血管瘤。
刚出生婴儿血管瘤长在头面部或面积较大者容易被发现,小面积或症状不明显者不容易被发现,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血管瘤的面积扩大后才被发现,特别是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部分生长速度超过新生儿的生长发育,让家长朋友们很担心。
刚出生婴儿血管瘤的发病机理虽还不十分清楚但研究表明它与雌二醇增高有关,目前血管瘤的发生成增长态势与环境污染、蔬菜、水果、肉类所含有的生长素、催熟剂等化学物质不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