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口腔炎有哪些症状 如何预防疱疹性口腔炎
2017-04-14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毕代荷
一、疱疹性口腔炎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小儿口腔疱疹为单纯疮疹病毒i型感染所致。多见于1~3岁小儿。在卫生条件差的 家庭和托儿所中感染容易传播。
起病时发热达38℃~40℃,1~2天后,齿龈、唇内、舌、颊粘膜等各部位口腔粘 膜出现单个或成簇的小疱疹,直径2~3mm,周围有红晕,迅速破溃后形成溃疡,有 黄白色纤维素性分泌物覆盖,多个溃疡可融合成不规则的大溃疡,有时累及上腭和 咽部。小儿疱疹性口腔炎在口角和唇周皮肤亦常发生疮疹,疼痛颇剧、拒食、流涎、烦躁,颌下淋巴 结经常肿大。体温在3~5天后恢复正常,病程约1~2周。局部淋巴结肿大可持续2~3 周。
本病应与疱疹性咽峡炎鉴别,后者由柯萨奇病毒引起,多发生于夏秋季,疮疹 主要发生在咽部和软腭,有时见于舌但不累及齿龈和颊粘膜,颌下淋巴结肿大。
二、预防疱疹性口腔炎有哪些方法
一、要牢记“药者毒也”,即明白药物可“治病”也可“致病”。不要迷信药物万能,更不能随便用药,如果需要用药最好是在医师指导下,力求做到科学用药、合理用药和安全用药。
二、有药物过敏反应的意识和常识,在初次或再次应用同一种药物期间,若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烧、皮疹伴痒感,或有突然发生的胸闷、心悸、头晕、出冷汗、恶心、呕吐等现象时,应及时考虑药物过敏反应并请医生作出诊断和治疗。
三、如果曾有对某种药物的过敏史,每次就诊必须主动把药物过敏史告知医生,以免复发。
四、在治病过程中,切忌用药过多、过乱、过杂,同时用药剂量也不宜过大。同一种药物不宜使用过久。同时,要注意药物的交叉过敏和多价过敏现象。例如,对青霉素过敏的人。禁忌口服阿莫西林,因为二者之间存在交叉过敏现象;另外,对氨基比林过敏的人,禁忌使用去痛片(索密痛),因为去痛片的主要成分便是氨基比林。
五、长期露天工作的人们要警惕药物所致的光敏反应。例如,某人服用磺胺类药物后又经强光照射,在手、足或头颈等裸露部位发生日光性皮炎或光毒性皮炎;那么,对于其他可致光敏反应的药物如灰黄霉素、奎尼丁、非那根、冬眠灵等也应慎用或最好不在露天工作期间服用。
三、疱疹性口腔炎有哪些治疗方法
一、局部治疗方法
口腔单纯性疱疹的治疗方法可以采用消炎、止痛剂,但不能用激素类药物。
1.局部擦药 1%金霉素甘油、新霉素或杆菌肽或硼酸软膏,1%龙胆紫液,0.1%疱疹净眼药水等。
2.湿敷 0.1%乳酸依沙吖啶(利凡诺)液,0.025%~0.05%硫酸锌溶液。
3.漱口剂 若疼痛重,可用1%~2%普鲁卡因,0.5%~1%达克罗宁液含漱,以减轻疼痛。
4.激光照射 可止痒、镇痛,促进疱液吸收,结痂。
二、全身治疗方法
1.支持疗法 适当休息,对症处理。给予高能量、易消化、富于营养的流食或软食。口服多种维生素类药物。必要时可由静脉输入5%~10%葡萄糖液。
2.全身用药 可服用病毒灵(吗啉双胍),每片0.2g,每次1~2片,每日3次。口服板蓝根片或冲剂,口炎冲剂等。
病重者口腔单纯性疱疹的治疗方法可选用左旋咪唑、聚肌胞、干扰素等药物。
三、中医中药治疗方法
口腔单纯性疱疹的治疗方法也可酌情选用白虎汤等中药予以辩证施治。
四、疱疹性口腔炎的发病原因
人是该病毒的天然宿主,当疱疹病毒接触宿主易感细胞,病毒微粒进入细胞及胞核,其核心的核酸在细胞核内合成蛋白质与氨基酸,并利用宿主细胞氨酸和酶,重新复制病毒微粒;然后通过胞浆、细胞膜向周围扩散,引起急性发作的称原发性单纯疱疹。
若机体在接触该病毒后形成抗体,但量不足,当遇机体抵抗力下降,如感冒、过度疲劳,消化功能失调或局部机械刺激等因素,潜伏在细胞内的病毒则活跃、繁殖,引起复发,称复发性单纯疱疹。
另外,口腔单纯性疱疹的传染途径为唾液飞沫的接触传染,因此要认识口腔单纯性疱疹的诱发原因,从根本上做好预防工作。同时要重视口腔单纯性疱疹的症状,一旦出现病症,尽早对症治疗。
口腔单纯性疱疹不容易根治,现在很多工作中的朋友们,因为平时工作繁忙,吃东西的时候也没注意到口腔卫生,从而忽视了自己的口腔健康,因此要认识其病因,从根本上做好防治工作,预防工作做好了,就不会有疾病的发生。